新京报年度演出榜投票丨2019最佳演出

时间:2020-02-09  点击:
手机版

  除戏剧类的投票,新京报最艺术演出榜周榜也会对在北京公演过的音乐会、歌剧、舞蹈、音乐剧等各大艺术门类进行推荐,选出年度最佳演出。我们在往期排行榜基础上,邀请了专业评审团提名,以下是2019年度最佳演出候选,等待你的投票。

  注:本期投票截止日期为1月8日12:00,每个类别按演出时间排序。

  音乐会类

  穆蒂与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会

  时间:2019年1月25日-26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指挥:里卡尔多·穆蒂

  演出团队:芝加哥交响乐团

  

  摄影:Todd Rothenberg

  里卡尔多·穆蒂曾于2016年首次携手芝加哥交响乐团到访国家大剧院。该演出是他时隔三年再登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舞台的作品。作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平指挥大师的代表,穆蒂曾执掌伦敦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等世界名团,并曾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担任艺术总监长达19年。在两场音乐会上,里卡尔多·穆蒂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分别为中国观众带来了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以及柴可夫斯基的晚期作品《第五交响曲》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等经典曲目。

  夏伊与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音乐会

  时间:2019年10月12日-13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

  指挥:里卡尔多·夏伊

  演出团队: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

  

  摄影:王小京

  时隔两年,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由指挥大师里卡尔多·夏伊亲自“挂帅”,重返国家大剧院。在首场演出中,夏伊携手青年钢琴家亚历山大·马洛菲耶夫演绎了两部拉赫玛尼诺夫的经典作品。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是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北京首秀十周年,而马勒的作品也成为连接这两个历史时刻的重要节点。在第二场演出中,夏伊携乐团呈现马勒《第六交响曲》,与10年前阿巴多率团来京演绎的马勒《第一交响曲》遥相呼应。

  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与马勒室内乐团音乐会

  时间:2019年10月20日、23日、25日

  演出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指挥: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齐

  演出团队:马勒室内乐团

  

  主办方供图

  时隔四年,马勒室内乐团再临北京国际音乐节。三场演出中,第一场由阿什肯纳齐执棒乐团,携手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演绎“廿世纪的回响”。第二场演出,马勒室内乐团继续在阿什肯纳齐的带领下奏响马勒《第一交响曲》中的《繁花》;小提琴家詹姆斯·海涅斯与乐团合作演绎普罗科菲耶夫于26岁创作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等曲目。最后一场音乐会新锐指挥家维森特·阿尔贝罗拉登上指挥台,用陈其钢《走西口》,周天《韵》《柯林斯读中国诗集》,杜韵《跳塔郎泰拉舞的某蟑螂》四位当代作曲家的作品对世界宣告:马勒室内乐团是一支面向未来的乐团。

  音乐剧类

  《摇滚莫扎特》

  时间:2019年2月22日-3月10日

  演出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作曲:Dove Attia

  主演:米开朗基罗·勒孔特、努诺·雷森地、洛朗·班、范妮·德莱格等

  

  主办方供图

  《摇滚莫扎特》是“以莫扎特的内心讲述他的一生”的音乐剧,凭借突破性的戏剧编排和视觉呈现,这部剧在2009年9月在巴黎体育馆首演即引起巨大轰动。《摇滚莫扎特》以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为主角的音乐剧,却大胆用摇滚乐配以经典洛可可风格的舞美,现代的表现手法配合欧洲宫廷的华美舞台,一代音乐大师的不羁才华在全新的演绎下流光溢彩,却又返璞归真,落脚点仍在强调自由与梦想,一面是“莫扎特”,另一面是“摇滚”,完美平衡了传统审美与现当代趣味,满足了年轻观众的激情。

  《摇滚学校》

  时间:2019年3月22日-4月14日

  演出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作曲: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编剧:朱利安·费列斯

  导演:劳伦斯·康纳

  

  主办方供图

  《摇滚学校》由2003年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执导的同名电影改编,音乐剧基本延续了电影的故事。在改编《摇滚学校》的过程中,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找来了《唐顿庄园》的主创朱利安·费列斯主笔撰写剧本,并邀请2014年百老汇复排版音乐剧《悲惨世界》的导演劳伦斯·康纳执导本剧。此次中国巡演的班底沿用澳洲原班卡司,整部戏的内容细节也完全保持一致。最抢眼的当数12位充满活力的小演员,这些小演员只有9到13岁,有的还没有自己演奏的吉他高,却点燃了全场无数的笑声和泪点。

  原创儿童剧《体育场的流浪猫王》

  时间:2019年7月20日-21日

  演出地点:北京剧院

  编剧:王小宁

  导演:张慧

  主演:刘秉宸 、易嘉佳 、 彭梓桁、黄澄澄 、陈雅狄等

  

  主办方供图

  《体育场的流浪猫王》是一部由剧组原创,集温情、冒险与奇幻于一体的儿童舞台剧,这部有别于传统低幼龄化表达方式的儿童剧,从导演到一众演员都是如今话剧舞台上叫好又叫座的“角儿”。作为一部民间制作,《体育场的流浪猫王》在舞台的色彩、角色的服装、演员的表演节奏以及多媒体与表演配合等方面,自觉地在实践一种适合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儿童的审美感受。在简洁的舞台与演员的造型能力中,透露出的是极富动感的城市生活感觉,可以算得是近些年来在国产儿童剧作品里难得的佳作。

  《巴黎圣母院》20周年纪念版

  时间:2019年8月16日-9月1日

  演出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原著:罗尔德·达尔

  作词:吕克·普拉蒙东

  作曲:理查德·科西昂特

  

  主办方供图

  《巴黎圣母院》20周年纪念版以强烈而具有震撼力的现代音乐、极具视觉效果的舞台布景,生动的表达出了原著中对教会人士邪恶行径和贵族卑劣的精神道德的抨击、对人道主义仁爱精神的颂扬。全剧以53首金曲贯穿,“一唱到底、无一句对白”,所有情节均为“摇滚歌剧”般的演唱或唱诵,被称为史上“全剧最多歌曲的音乐剧”。

  《玛蒂尔达》

  时间:2019年11月21日-11月24日

  演出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原著:维克多·雨果

  作词:Tim Minchin

  作曲:Tim Minchin

  

  主办方供图

  《玛蒂尔达》是一部制作水准极高的伦敦西区原版音乐剧作品,这部作品的舞台设计是其一大亮点,作为一部以低龄儿童为主角的合家欢剧目,舞台设计充分考虑到儿童视角和审美,同时又加入了令成人和儿童都惊叹的机关和编排。《玛蒂尔达》中的儿童演员们不仅展示出惊人的成熟度和超高的舞台技巧,字母积木的布景形象地表现了玛蒂尔达用语言和文字反抗成人的故事背景,随着故事的推进,舞台布景也加入了飞扬的秋千和旋转的格子楼梯等诸多亮点。

  戏曲类

  浙江昆剧团五代同堂版《牡丹亭》

  时间:2019年7月14日-15日

  演出地点:长安大戏院

  原著:汤显祖

  演出:沈世华(世字辈)、王奉梅(盛字辈) 、张志红(秀字辈)、胡娉(万字辈)、吴心怡(代字辈)

  

  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浙江昆剧团应浙江戏曲北京周之邀,携《西园记》及《牡丹亭》上本进京参加展演。演出的最大亮点在于浙江昆剧团“世、盛、秀、万、代”五辈昆曲传承人,以一人一折戏的形式在《牡丹亭》上本中扮演杜丽娘一角,为观众呈现独属浙昆的“五代同堂”。其中,年纪最大的沈世华和年纪最小的吴心怡相差了63岁,这也是该版本的《牡丹亭》第一次进京演出。

  中国评剧院《新亭泪》

  时间:2019年12月28日-29日

  演出地点:全国地方戏演出中心

  编剧:郑怀兴

  导演:王青

  演出团体:中国评剧院

  主演:于海泉、郭力银、杜建、赵岩、韩立姣等

  

  摄影:王宁

  评剧《新亭泪》根据著名编剧郑怀兴先生的成名作重编而成。剧作首创于上世纪80年代初,曾获1982年第一届全国优秀剧本奖,被奉为历史剧之新里程碑。《新亭泪》舞美大胆运用了最写意的方式,以极简的视觉语言,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音乐创作在保持评剧唱腔特色的基础上加入大量魏晋时期的音乐元素。评剧《新亭泪》从文学、思想和艺术等方面不仅称得上是2019年年末中国戏曲界的一匹“黑马”,也是近些年来众多重新创排戏曲里面难得的一部佳作。

  歌剧类

  《采珠人》

  时间:2019年5月15日-19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歌剧厅

  作曲:乔治·比才

  导演: 维姆·文德斯

  指挥:多纳托·伦采蒂

  演出:奥尔迦·佩列嘉琪科、弗朗切斯科·德穆洛、阿尔弗莱德·达萨等

  

  国家大剧院供图

  歌剧《采珠人》由“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导演维姆·文德斯首度跨界执导。此次文德斯运用电影中的“闪回”手法对故事的背景进行了视觉化处理,大胆地让舞台空无一物去呈现神秘而带有传奇色彩的斯里兰卡海滨,舞台不仅宛如海滩,同时模拟珍珠材质的舞台表面也让观众仿佛置身贝壳里。在灯光的巧妙作用下,这片舞台将在海滩、林间空地、帐篷及刑场中切换。演员们的服装无明显时代特征,却有着异域情调并能体现不同人物性格。

  埃迪塔·格鲁贝罗娃与中国爱乐乐团经典歌剧咏叹调音乐会

  时间:2019年10月9日

  演出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指挥: 彼得·瓦伦托维克

  演出:埃迪塔·格鲁贝罗娃

  

  主办方供图

  73岁的传奇花腔女高音埃迪塔·格鲁贝罗娃在此次音乐会中献唱了《拉美莫尔的露琪亚》选段。此外,她献唱的罗西尼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的经典选段《美妙的歌声随风荡漾》同样具有纪念意义。1968年,格鲁贝罗娃首次亮相歌剧舞台的作品便是《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音乐会的高潮出现在尾声,在全场“Bravo”的喝彩声中,格鲁贝罗娃前后返场三次。在中国传统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和小约翰·施特劳斯歌剧《蝙蝠》选段《笑之歌》的轻灵演绎后,如潮的掌声把她请回舞台中央,当《我爱你中国》的歌词从这位“欧洲夜莺”的口中唱响,旋即引发了全场观众的大合唱。

  《浮士德的沉沦》

  时间:2019年10月21日

  演出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指挥:夏尔·迪图瓦

  歌唱家:约翰·雷利埃、保罗·格罗夫斯、鲁克桑德拉·多诺塞、佐藤泰弘

  演出团队:上海交响乐团 东京爱乐合唱团

  

  北京国际音乐节供图

  此次83岁高龄的夏尔·迪图瓦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联袂约翰·雷利埃、保罗·格罗夫斯、鲁克桑德拉·多诺塞、佐藤泰弘这四位实力唱将和享有盛誉的东京爱乐合唱团在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舞台上,演奏的是为柏辽兹逝世150周年而专门献上时长两个小时的传奇巨作的《浮士德的沉沦》。早在2002年,指挥家余隆曾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在音乐季中首演了这部法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巅峰之作。在该场演出前,《浮士德的沉沦》已经有17年没有在北京上演,而迪图瓦的演绎无疑将成为新一代乐迷对这部作品的记忆。

  舞蹈类

  马拉霍夫和朋友们芭蕾精品荟萃

  时间:2019年4月29日-30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

  艺术家: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等九位舞者

  国家大剧院供图

  有着“世纪舞者”美誉的弗拉基米尔·马拉霍夫此次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携手八位顶级舞者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绝伦的荟萃演出。在为期两天的演出中,共有古典芭蕾、现代芭蕾15支作品。其中,既有《艾斯米拉达》《堂·吉诃德》《胡桃夹子》等经典芭蕾舞剧选段,也有风格迥异的现代芭蕾作品,如编舞家本杰明·米派德2015年创作的《孤独在一起》、1994年由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创作的《公园》等。此外,马拉霍夫倾情演绎男版《天鹅之死》,以柔软舞姿、轻盈跳跃为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新奇体验。

  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海盗》《吉赛尔》

  时间:2019年8月8日-11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

  演出团队: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

  

  国家大剧院供图

  作为2019国家大剧院舞蹈节的开幕演出,率先登台芭蕾舞作品《海盗》是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于2018年刚刚首演的全新版本,此次也是第一次与中国观众见面。另一部芭蕾舞作品《吉赛尔》,由编舞家简·科拉里和朱尔·佩罗共同创作,自1841年首演至今,该剧成为了世界各国芭蕾舞团演出场次最多、上座率最高的经典舞剧之一。此次演出,斯卡拉歌剧院芭蕾舞团将“原汁原味”再现178年前的经典原版,并沿用1950年法国芭蕾巨星伊薇特·肖维雷对作品的改良,在作品结构、动作风格、舞美服装等方面最大程度还原经典。

  云门舞集与陶身体剧场《交换作》

  时间:2019年11月14日-17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

  编舞:林怀民、郑宗龙、陶冶

  演出团体:云门舞集与陶身体剧场

  

  摄影:肖一

  备受尊崇的编舞家林怀民2019年底从他创办的云门舞集退休,告别之际他推出了最后一部作品《云门舞集与陶身体剧场 交换作》,这部由“云门舞集”和“陶身体剧场”两大舞团联袂演出,三位国际级编舞家——72岁的林怀民、43岁的郑宗龙加上34岁的陶冶,分别拿出各自原创新作——《秋水》《乘法》和《12》。《交换作》成为林怀民为云门舞集策划的最后一部作品,带着些传承和交接的意味。

  《永不消逝的电波》

  时间:2019年12月6日-8日

  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 歌剧院

  编剧:罗怀臻

  总编导:韩真、周莉亚

  作曲:杨帆

  演出团队:上海歌舞团

  演出:王佳俊、侯腾飞、朱洁静、王景、邓韵、于婷婷等

  

  摄影:王旭峰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艺术元素,通过舞剧的独特表现形式,对红色经典进行全新演绎,把石库门、里弄、报馆、旗袍裁缝店等老上海的城市特色细致入微地呈现于舞台。《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一部“今天的80后关注上世纪的80后,通过创作感动当下的80后”的作品。2019年,该剧更是连续收获“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

  马修·伯恩版《天鹅湖》

  时间:2019年9月5日-8日

  演出地点:天桥艺术中心

  编舞:马修·伯恩

  主演:麦克斯·韦斯特威尔、利亚姆·莫厄尔等。

  

  主办方供图

  马修·伯恩的《天鹅湖》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和情节梗概,但在人物、剧情上做了颠覆性改编。原著中恶魔把美丽的少女变作天鹅,但爱情和正义的力量最终战胜邪恶。在这一版本里,伯恩为不再满足于“王子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20世纪现代观众进行了独特的英式改编。伯恩以颠覆性改编的《天鹅湖》一举夺得奥利弗奖和两座托尼奖。打破原版故事中童话人物完美无瑕的人设,是马修·伯恩的现实主义舞台哲学。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徐美琳 校对 卢茜 吴兴发

上一篇:上海芭蕾舞团《天鹅湖》惊艳纽约
下一篇:年会节目策划就找零米度

芭蕾舞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