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防止形式主义、“一刀切

时间:2020-02-16  点击:
手机版

  近日,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影响了全国大中小学正常开学,为此,教育部采取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应急措施,将22个线上课程平台的2.4万门在线课程免费向社会开放,供广大师生选用。教育部此举被冠以“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学习革命”,展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定信心。

  面对这场用信息新技术改造课堂教学生态的“革命”尝试,在拍手称快的同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师生还需要从教育的本质角度,对“什么是‘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停课期间怎样教、怎样学?”等问题深入思考,全面落实,以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因“误读”导致形式主义、“一刀切”和“一窝蜂”等问题,把一部“好经”给念“歪”。

  要从教育理念上对“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进行全面认识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开展教育教学,往往是学校的事,学生不可能无师自通。其实这是一种对教育的错误认识。真实的情况是,学生在家学的东西未必比在学校学的少。

  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过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列宁后来从政治学角度对这句话进行了精辟的解读,他说:“布尔什维克的口号和主张总的说来已得到历史充分的证实;但是具体实现的结果与任何人所能想象的不同,它要新奇得多,特殊得多,复杂得多。”“忽略或忘记这一事实,就会重蹈我党历史上不止一次起过可悲作用的‘老布尔什维克’的覆辙,他们只会无谓地背诵记得烂熟的公式,而不去研究新的生动现实的特点。”歌德和列宁的话对于指导今天的教学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就是说,学生居家放假不是教育的暂停,而是以体验为方式开展的教育的延续。广大师生尽管足不出户,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社会民生,体验喜怒哀乐,接受心灵洗礼。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占地球五分之一的14亿中国人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国情课、人生课、普法课和爱国课。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过程中,亿万民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步调一致,令行禁止,与武汉人民并肩作战,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解放军指战员和青年志愿者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披星戴月逆行驰援,数以千计的一线医护人员和抗“疫”勇士染病倒下,英雄气概横扫中华大地,文明之风吹进国民心田。莘莘学子们通过这种特殊体验,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培养了家国情怀,树立了遵纪守法观念,理解了生态文明内涵,强化了责任担当,懂得了感恩奉献,感受了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的同舟共济的伟大力量,树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高度自信。有了这样的经历,很多学生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行感受着中国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明白了“自我与他我”、“小我与大我”、“知与行”、个体与集体、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辩证关系,体验着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自律与他律、和谐美好与蒙冥抵突的价值嬗变,摒除了消极的生死观、名利观、家庭观和世界观,抛弃了利己、佛系和小资的生活方式,培养了利他主义高尚情操,发出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时代最强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成为了感同身受、政治认同和身体力行。

  这种教育才是真教育,是一个人有可能倾其一生也学不到、感不深、悟不透的。还有什么比这来的更深刻、更生动和更触动人的心灵呢?由此可见,居家度假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式教育过程,尤其对于学生认识国情、认识人生,培养公民意识、劳动观念和家国情怀具有特殊的教育效果。我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要认识到,真正的教育必须从书斋中走出来,走向社会广阔的天地。而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细胞,在这次疫情中首当其冲承担了“第一教育”的角色。家庭教育的回归,是真正教育的开始。

  要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对“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进行全面认识

  教育部之所以开放大批慕课资源和信息平台供大中小学选用,是基于新冠肺炎有可能影响正常开学,为维护广大师生健康安全而采取的应急举措,不能理解为以线上网课取代线下授课,开展在线教学是“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因而不能简单地将在线教育教学计入工作量纳入绩效管理,其他教育教学手段也应同样获得认可和鼓励,因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一再强调,“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或课堂教学,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

  在疫情期间开展教学,注重的是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高的有机统一,而不是教学手段的花样翻新。过去,我们习惯了把教育等同于教学,导致我们的教师“教”有余,而“育”不足,我们的学生“学”有余,而“习”不足,而教书育人恰恰是重在“育”,学而时习之重在“习”。从“育”和“习”角度看,在线课程很难达到如此高的要求。在线课程优势明显,劣势也很突出,它对于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发挥作用的主战场是虚拟空间,主力军是上班族和自学群体,无法达到全日制国民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育效果。在线教育充其量只是一种“术”,受制于场域,局限于无法面对面的沟通和心与心的交流,因而只能作为实体课堂的有效补充。我们提倡在线教育但不能迷信在线教育,尤其要对过度渲染网上在线课程的作用进而弱化课堂教学的现象保持足够的警惕,不能让花拳绣腿弱化教育教学效果。

  要在因地制宜贯彻执行上对“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进行全面落实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是基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维护广大师生健康安全而做出的重要决定,因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应坚持省级统一部署与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实施相结合,避免“一刀切”和简单化,尤其要反对形式主义作风。我国国情复杂,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做好统筹协调,切忌脱离实际情况的有害做法。不同地区疫情不同,学生学段不同,因而全国各地大中小学需要按错峰、错区域、错层次开学,因地制宜开展包括网络教学在内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在疫情严重地区,疫情防控任务艰巨,人员和交通管控,生活起居困难,病毒可能随时威胁家长和学生的生命健康,人们可能无暇顾及开学上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健康安全和疫情防控是第一位的,保持精力体力是第一位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肯定是第二位的,硬性要求该地区师生开展网课,必须达到正常教学的要求和水平是不切实际的。再比如,有的老少边穷地区学校没有网络设施,信息化教学条件不不具备,而其他地区的在线教学也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干扰,如网络不畅、电脑故障、电力中断等技术问题,以及在线课程播放时段、时长和内容与所选课程、教材不衔接、不匹配问题突出,学生在线上课无人督促、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都可能客观上导致在线教学无序和效果弱化。

  面对上述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居家教学的尝试,取代网上教学。一是教师通过布置阅读书目,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现在很多学生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英语能力很差,有的大学生本科四年都没有读过几本经典著作,这与合格大学生的标准相去甚远。举目四望,大凡有成就者,无一是靠上课上出来的,要让学生真正全面发展,必须把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二是与家长配合,安排学生做家务(洗衣、打扫卫生、学做美食)等杂活,培养他们的生活情调和家庭观念。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劳动教育不足是所有学校共同的短板。这使我们想到了一个历史典故: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有一个叫陈蕃的十五岁少年,单独居住的庭院和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的朋友来他家时问他:“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打扫下房间来迎接客人呢?”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让学生干家务,就是要让他们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试想,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修身齐家都做不到,更何谈治国平天下;三是安排学生居家体育锻炼,开学后学会一套健美操、太极拳和八段锦等“功夫”。而教师考核时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提出10个以上的问题,并准备五分钟汇报,同时能炼一套功夫拳脚。

  总之,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们需要用整体的视角来审视传统的教育理念。疫情使我们认识到了国民改变生活风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让我们进一步思考,能不能让师生从学校、课堂和课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去亲近社会、亲近家庭,进而深刻反思人生,明白人情世故,觉悟自我、奉献社会,这何尝不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教学方式。

上一篇:吴佩慈6年4胎,被群嘲,不是因为难嫁豪门,而是这一点
下一篇:上海新增10例确诊病例,发烧回沪一定要住院隔离吗?

热点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