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跳街舞、不玩“抖音”,这个“95后”甘当秧歌青年

时间:2019-04-06  点击:
手机版

  陈志超 本文图片 新华社

  华灯初上的西安大雁塔,游人如梭。一阵绵密而有力的鼓点,从嘈杂的人声中迸发出来,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站在大鼓前挥舞鼓槌的“95后”陈志超跳秧歌、打锣鼓已经十几年了。他和锣鼓队友们正在打“哄场鼓”,为即将进行的陕北秧歌表演“造势”。

  举世闻名的大雁塔下,几乎每天都有群众出于爱好前来跳秧歌,这些自发组织的民间秧歌队队员们在此收获了健康、快乐和友谊,他们充满自信的舞步也早已成为广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年轻的陈志超是这些民间秧歌队中专家级的人物,锣鼓伴奏、动作指导、节目编排……他样样精通,许多爷爷辈的队友都成了他的学生。

  7岁那年,在陕北富县老家,陈志超被村里一场庙会的锣鼓声吸引,跟着大人扭了起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长大后来到西安求学,陈志超在学校里成立了秧歌艺术社团;毕业留校当老师以后,他又成了西安好几支民间秧歌队的常客。

  在大雁塔南广场秧歌队中,同是“95后”的左曼丽曾被陈志超指导过。

  “他给我示范的动作标准又洒脱,但还能表现出女性那种柔美和娇羞的感觉。”左曼丽说。

  “我做销售平时压力很大,秧歌简单又好学,跳起来有一种尽情释放的感觉,跳完了心情很好。”

  脚下的十字步,扇子的大小花……教起秧歌的陈志超头头是道。

  在他看来,除了动作本身,跳秧歌第一是心态,高兴了才能把秧歌扭活,死气沉沉必定动作不自然;

  第二是男女搭档默契,才能表现出方言里“骚情”的感觉。

  给秧歌队打主鼓是陈志超的一项绝活。“我们队去年少一个打主鼓的,小陈一来就把重担挑起来了。”常在大雁塔广场表演的黄土地艺术团负责人白清叶说。

  主鼓在一支秧歌队中的角色相当于总指挥,控制着整个锣鼓乐队和秧歌队员的节奏快慢。

  “打主鼓,要以大局为重,不能由着性子来,”陈志超说,“要有海纳百川的沉稳心态,整个场地都在你的控制之中。”

  陈志超排练时都会带自己的鼓槌,一副是日常练习用的柏木槌,另一副是红木槌,敲起来手感和劲道相当好,“大场面”才会舍得用。

  2018年春节,西安白鹿原上演转九曲黄河阵,手握红木槌的陈志超敲着大鼓第一个进场,后面才是乐队成员和秧歌队伍,跟在最后的是众多祈福群众,声势浩大。

  秧歌队中年轻人无几,这是陈志超很早就注意到的问题。

  在他看来,现在的年轻人跳街舞、玩“抖音”,娱乐方式多元化使他们很难再把注意力集中在陕北秧歌这样的传统民俗文化之上。

  在白清叶的印象中,陕北的小孩“天生就会跳秧歌”。

  但她也承认,随着社会城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陕北曾经浓厚的秧歌氛围不再,许多人从小就外出上学、打工,对秧歌开始变得生疏。

  “秧歌不是只属于中老年人的活动,而是男女老少皆宜。”陈志超说,“能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好处多多。”在他的指点下,已经有几个青年徒弟开始跳得像模像样了。

  陈志超与女友王敏也是在西安跳秧歌时结缘的。

  初次见面时,陈志超打鼓的帅气模样映入王敏眼中,在后来交流秧歌技巧的过程中,两人感情也迅速升温。

  “我跟王敏表白的时候说过,认识你在秧歌场,秧歌就是我俩的媒人,”陈志超说,“将来等有娃了,我会让他(她)继承我的手艺。”

上一篇:云南街舞教练李琰 这就是街舞李琰个人资料擅长hiph
下一篇:易县“燕都古城”杯青少年街舞比赛炫酷开启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