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入门:维吾尔族舞蹈多朗舞介绍

时间:2019-04-10  点击:
手机版
  多朗舞,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形式完整、动作粗犷矫健的一种民间舞蹈,盛行在叶尔羌河畔的麦盖提、巴楚、莎车、阿瓦提等地区,深为全疆人民所喜爱。
  多朗是古代居住在塔里木盆地个别地区的人的自称,他们勇敢骠悍,勤劳朴实,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举世闻名的大沙漠——塔克拉玛干的边缘开出绿洲。直到现在,在麦盖提、巴楚、阿瓦提等地区,有许多人仍自称为多朗人,并把他们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多朗。
   长期以来,多朗人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还在劳动生活中创作了动作骠悍、具有劳动气息的多朗舞。它所表现的是“狩猎过程”;开始的散板是“号召全体参加狩猎”,接着是“举着火把找寻野兽”、“勇敢地和野兽搏斗”,“奋起追逐野兽”,直至“围歼”和“胜利后的喜悦”。从那近似挽弓骑射的矫健舞姿和动律特点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当年多朗人艰苦的狩猎生活,也有人说,这是一次战争的过程。由于地理位置和其它因素所致,使多朗舞较多地保持了原有的草原生活气息和艺术特色。
  多朗舞基本上是两人为一组的对舞形式,现在保存下来的有四组动作,最后是竞技性的旋转。群众跳多朗舞总是从散板开始,按照多朗木卡姆固定的顺序跳下来。
  在丰收后的麦西来甫中,人们兴致勃勃地来参加晚会,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婉转的琴声奏起了散板。几个歌手唱起了高亢嘹亮的序歌,接着手鼓敲起浑厚有力的节奏,大家纷纷起来,邀请善舞的对手双双起舞(多是男女分别而舞)。
  鼓声转快,舞蹈也由平稳转为激烈,两人忽而用肩靠紧,又骤然旋风似的散开。节拍急促,又由两人对转,变成分散的竞技性旋转,最后只留下一人在场中央,左旋右转快疾如风…… 群众为他的高超技艺热烈鼓掌,并伸出大拇指称他为“乌斯塔!”(意为能手),多朗舞在激奋欢快的高潮中结束。
  “滑冲”和“微颤”是多朗舞最突出的动律特点。“滑冲”是在快速的迈步或撤步时形成的 冲劲效果,在赛乃姆和赛乃克斯(多朗舞的节奏名称)的动作中尤为突出。“微颤”是由于膝部的小屈伸形成的,它贯穿于动作的始终,在“奇克提麦”(多朗舞的节奏名称)动作中表现更为明显。这些特点,反映了多朗人过去在颠簸的山地、泥泞的沼泽,或松暄的沙碛中艰苦的劳动生活。
  “滑冲”和“微颤”,是和鼓的节奏紧密配合的。在鼓点的强音时,使“滑冲”的动作更为有力。“微颤”多在鼓点的后半拍,和鼓内缘上的小铁圈不断发出的“锵、锵”之声巧妙配合,形成了多朗舞特有的风格动律。
  多朗舞的伴奏音乐叫“多朗木卡姆”或“多朗赛乃姆”。它和十二木卡姆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歌舞组曲,曲调结构朴实,演唱风格宽广豪迈,保持着浓郁的草原风格和劳动气息。现在保存下来的多朗木卡姆有九套,每套有不同的名称,多用“比亚万”(意为戈壁草滩)等富 有地区特色的名称,作为曲调的标题。每套木卡姆是由不同节奏的五个段落组成,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谐自然,由慢到快逐渐过渡到高潮。
  五个段落的名称:
  1. 散序(或叫木卡姆),无手鼓。
  2.奇克提麦
  3.赛乃姆
  4.赛乃克斯(又叫赛赫乃开提米)
  5.赛勒玛
  多朗木卡姆的歌词内容丰富,主要表现了多朗人的劳动和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多朗木卡姆的伴奏乐器,一般常用的有卡龙、多朗热瓦甫、多朗艾捷克和小手鼓等古老的民间乐器。卡龙,音色优美,委婉悠扬,属主奏乐器;多朗热瓦甫,浑厚有力;特别是小手鼓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小手鼓的击打具有独特的风格,如击打“赛乃姆”节奏时,后半拍给以强击的艺术处理,使得鼓点扎实有力。多朗舞进入高潮时,鼓手情绪激昂,常把小手鼓高举头上用全掌猛击,使鼓点更加响亮铿锵,给舞者以强烈的鼓舞。

上一篇:现代舞教学:现代舞技巧有哪些
下一篇:浅谈民族舞基本功训练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