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舞蹈“大鼓舞”简介

时间:2019-04-10  点击:
手机版

  “咚咚,咚咚!”基诺族的大鼓敲响了,浓重有力的鼓声震荡着基诺山寨。这种鼓长约1.5公尺,直径约80公分,两面蒙以黄牛皮。基诺族人民对此大鼓极为敬重,在过去有专门放置大鼓的房子,不允许任意敲打或搬动。平日或是舞蹈时均将此鼓置于约一人高的木制鼓架之上 。  解放前,在跳“大鼓舞”时必需依照一定的程序与规则。妇女只能在鼓的背面敲击伴奏,不能在鼓的正面敲击、舞蹈。这一系列严格的规定,使“大鼓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为什么基诺族人民对大鼓如此尊崇呢?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县基诺洛克山区,那里古木参天、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四季无霜。相传古时候,基诺族的造物主阿麦腰白创造了万物,但是没有水,阿麦腰白想,世界上的动物、植物都是离不开水的,于是她又造出了水。可是洪水一出就淹没了大地,阿麦腰白就造了一个大鼓,把玛黑(男)和玛纽(女)放在大鼓里,让他们在大鼓中随着洪水飘流而不致淹死。最后洪水退去,大鼓就在司基作密这个地方停了下来,玛黑、玛纽从鼓里走出,就在这里耕种土地,繁衍、发展了基诺人。为了感谢阿麦腰白把基诺人的祖先送到了人间,每逢年节,就要敲起大鼓,跳起“大鼓舞”,从而沿袭成俗,因此“大鼓舞”是带有祭祀性的一种民间舞蹈。
  解放后,“大鼓舞”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经过加工后的“大鼓舞”已搬上了舞台。近年来,妇女也可以在鼓前担任鼓手了。
  “大鼓舞”动作虽不复杂,但是每个动作都有名字,如:“乌攸壳”意为表示尊敬。其动作为左脚向左后方撤出,双手于右侧击鼓,然后再换方向做。“二扯哥”意为欢乐的舞。动作为双手轮流击鼓,青年人跳时,手高抬时不过头,老人跳时手臂高抬过头低垂不过胯。“特 莫阿米”意为节日的歌,是伴舞者站在旁边歌唱时前后甩动双手的动作。
  舞时,人们围成圆圈,一至二位鼓手站在中间,手握鼓棒,先向大家敬礼,再对鼓敬礼,然后就跳起“乌攸壳”动作,领唱一段,接着大家齐唱一段,当众人齐唱时,鼓手就相应跳起“二扯哥”如此反复若干次后,大家边唱边跳“特莫阿咪”,在不断加快的速度中人们不时 发出“扯—扯—!”的呼喊声,此时歌声、鼓声及镲的伴奏声,交织成一片欢腾热烈的气氛,舞蹈动作更加矫健有力。
  “大鼓舞”因其历史久远、流传广泛,而成为基诺族舞蹈中最有代表性的舞蹈。舞蹈中体现出了山区人民那种粗犷健壮的气质。

上一篇:国标舞你不得不知道的小知识
下一篇:分享肚皮舞的“腰”精七字诀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