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族舞蹈]拉手舞是怎么样的

时间:2019-04-10  点击:
手机版

  在众多的节日中,又当推“丰年祭”最为热烈。“丰年祭”为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日,通常选在八月份月圆的一天举行。男女老少身着鲜艳的民族盛装,妇女们头戴各色鲜花或华丽的银饰,佩戴起胸饰及耳环、手镯、手铃等等;成年男子头戴羽冠或于头之一侧插以鸟羽两三根,腰间佩挂铜铃,青年们喜欢带起脚铃,以增强舞蹈时的节奏感。人们携带酒肉及黏米团,一边痛饮,一边歌舞,当兴高采烈之时,老年人满斟“连杯酒”(两只木制雕刻着花纹,相互连结在一起的酒杯供两人同时饮酒之用)与青年歌手共饮,以示鼓励和高兴。
  节日的歌舞场中,能歌善舞是青年选择对象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姑娘看中了谁,往往不发一言,只需站在小伙子身旁,一起跳舞,用欢乐而含情的舞蹈表达内心的千言万语。一个劳动好而又能歌善舞的小伙子,有时身旁会有两三个姑娘与他并肩而舞呢。
  这欢乐的节日中所跳的舞,高山语称为“马利库拉”。以载歌载舞无器乐伴舞,众人携手变化各种舞步为其主要特点,故而又被称为“拉手舞”。
  “拉手舞”是高山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凡婚姻、喜庆节日之时,均跳此舞。台湾高山族地区在距今一千多年前,就已有这种歌舞活动了。据《北史·流球传》中记载:“歌呼踏蹄,一人唱,众皆和,音颇哀怨,扶女予上膊,摇手而舞。”这种一人领唱,众人相和,踏地为节的情形,与今天高山族“拉手舞”的特点是基本一致的。清代《台湾生熟悉图像》中画有一幅身着高山族服装的若干人,拉手而舞的形象。 其独特的拉手方法及踏足环舞的姿态,亦与今日“拉手舞”相一致。其图题字为:“诸邑收成之后,各社齐集数日,歌舞赛戏名曰做田”,可知此图像反映的正是高山族人民在丰收之后 ,歌舞欢庆的场面,这与如今在“丰收祭”时欢跳“拉手舞”的习俗刚好相吻合。
  “拉手舞”男女均可参加,日常娱乐时,少则三、五人,多则数十人,盛大节日可达数百人之众。舞时,分别围成一圈或数圈,通常由一位歌舞能手担任领唱。歌词内容有歌颂祖先的、赞美英雄的、祝贺丰收的、鼓励生产的、歌唱团结的及见景生憎爱分明即兴而歌等。在歌词中往往有很多虚词、衬词,如“哪罗弯哪依哪哟”、“因乃哟嗬因海呀”等,有时一段歌从头至尾都用虚词,也有在开始或中间加入一些虚词的。
  当成百上千的人拉起手来引吭高歌,整齐地变换着舞步,统一地抬脚、顿足时,那壮观的场面是可以想见的。
  在热烈的欢舞中,有些男子会兴奋地弯下腰去用雉羽扫过地面,再起身继续向前跳动,身体不断的一起一伏,甩得羽冠上下飞舞,欢腾的人群、如潮的歌舞,不断地翻卷着,忘情的围观者随时都可能被卷入歌舞的海洋中去。
  “拉手舞”的动作主要由“上步”、“撒步”、向各方面的“抬腿”、“踏脚”等步法组成,由于节奏、组合的变化,舞步颇为丰富。男子还有大幅度的向前跳跃、全蹲,继而直立起等较激烈的动作。
  拉手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与两旁人相拉,通常称“小拉手”其中又有手拉手及用小拇指互相勾连等不同方式。一种是隔一人相拉,形成互相交叉的连臂拉手,通常称“大拉手” 。“小拉手”时,双臂可前后、上下大幅度甩动或屈于身体两旁。“大拉手”则不便甩动手臂。“拉手舞”多沿圆圈或面向圆心进退,此外亦有单排、双排、螺旋、龙摆尾等队形。

上一篇:美丽的河北
下一篇:[图]踢踏舞方向术语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