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把民族乐器奏出了 爵士风

时间:2019-11-04  点击:
手机版

  

  “聆听中国”室内乐团为市民演绎了多首名曲。

  

  一曲《流沙》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过去,中国传统民乐用琴瑟箫笛让国人感受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如今,“新民乐”用琵琶、中阮糅合着西洋乐风奏响全球。2月23日晚,“花好月圆——‘聆听中国’室内乐团新年专场音乐会”在文化周末剧场上演,90分钟的演出,在一弦、一管、一音、一调中,为东莞市民演奏出一曲曲中西合璧的新华章。

  ●文/图:张晓敏

  中西方音乐的跨界新碰撞

  “咚,咚,咚,咚咚咚……”中国鼓霸气开场,便将乐迷从文化周末的舞台拉到了蜀山的大好河山之中。音乐会以一首气势磅礴的《蜀山》开场,在恬静柔和的中阮声中,添加密集的中国鼓点。强烈的节奏感,中西音乐和而不同的落差感,让现场乐迷大饱耳福。前一秒钟还沉醉于迪厅的电子舞曲风中,后一秒钟蜀山的崇山峻岭之风便跃然而出。

  “假如你在今晚的舞台上听到爵士乐和电子舞曲,那就对了!”作为中国“新民乐”创始人之一,同时也是“聆听中国”室内乐团艺术总监的马久越,对“新民乐”有着自己的看法,“大家将‘新民乐’想得太复杂了。其实它不是一种新的音乐类型,只是为了区别于传统民乐而创造出来的新名词。众所周知,传统民乐与西洋乐在曲风曲调、音调节律和演奏方式等方面原本有很大差异,‘新民乐’的特点就是要打破传统民乐比较单调的演奏方式,用更加灵活的表演形式和更富有节奏的律动感来表现民乐的丰富性。”

  一把二胡,一把中阮,一个卡洪鼓(木箱鼓),一嗓好声音,下半场刚刚开始,一曲《流沙》便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流沙》是马久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此次编曲以二胡、中阮作为音乐基调,加入现代西方的木箱鼓作为伴奏,在曲子动情之处再融合轻柔和声,将“跨界”玩转到底的编曲方式,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

  在传统民乐中加入西方和声是马久越很喜欢的编曲方式之一。“一开始是好玩,在国内外演出后,发现很多年轻人和外国人都挺喜欢这种中西合璧的融合方式。”据了解,在当晚的演出曲目中,除《流沙》外,《聆听》和《精灵》也融入了和声元素,而和声的“演奏者”正是马久越。

  当晚,马久越和他的室内乐团为东莞乐迷演奏了《蜀山》《胡旋舞》《情殇》《轮回》《面具》《流沙》《新编十面埋伏》《精灵》《反弹琵琶伎乐天》等曲目。从开场的七人器乐合奏,到四人乐器合奏,再到琵琶独奏,乐器合奏组合的变化编排让观众始终保持新鲜感。谈起选曲缘由,马久越介绍:“我们这次特地选取差异感较大的曲风,让东莞市民可以更多地感受民乐的多样性。”

  “今晚的曲风很新鲜,看到的是中国民族乐器,听到的却是一场西洋音乐会。”音乐会刚结束,来自莞城的祁小姐就跟身边的朋友分享观后感,“我从二胡里面听到提琴声,从中阮里听到吉他声,没想到中国民乐可以这么有趣。”

  让世界聆听来自中国的声音

  “我将乐团名字叫做‘聆听中国’,英语翻译是SoundsofChina,就是‘来自中国的声音’的意思。我一直想把中国的声音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马久越说,这是“聆听中国”室内乐团名字的由来。

  “聆听中国”室内乐队成立于2013年,乐团成员均来自国内一流乐团及专业艺术院校毕业生。近年来,马久越和“聆听中国”室内乐团一直致力于民乐的创新和推广工作,多次受邀到国内外交流演出,所到之处掌声不断,成为中国民乐真正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大约15年前,我制作了《聆听中国》专辑,当时由环球国际发行。这张专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传统的琵琶艺术与西方音乐相互融合。专辑一经推出,在国内外都受到极大关注。特别在欧洲地区,很多朋友跟我说他们更能理解中国民乐了。”在音乐会中场休息的间隙,马久越跟现场观众讲述他和“聆听中国”的故事,“‘聆听中国’更像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包括室内乐团和我的音乐理念。”

  对于“新民乐”下一步的计划,马久越表示没有过多的考虑,“音乐人要每时每刻保持创新精神。给中国音乐注入新的生命力,让更多外国人和年轻人能够关注和了解这种新音乐,就是我们中国音乐人的义务。”此外,马久越和现场观众分享“聆听中国”的未来计划,“聆听中国”室内乐团将会继续开展世界巡演,让世界聆听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

上一篇:平遥古城将举办国际街舞大赛
下一篇:与「雷鬼夏季音乐节」擦身而过?别急,精彩瞬间看这里!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