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校园集体舞男女生不再牵手了?

时间:2019-11-27  点击:
手机版

  

  天津频道继2007年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因“不接地气”遭遇推广难之后,改版后的第二套校园集体舞近日浮出水面。据传为了打消家长对于肢体接触引发早恋的顾虑,取消了男女拉手等肢体动作。而这一改变也在家长中引起了很大分歧。就此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争议焦点】

  校园集体舞改版

  男女生牵手动作没了

  说起校园集体舞,很多人可能一脸茫然,毕竟校园集体舞的大规模推广是在2007年。6年之后,改版后的校园集体舞再次来袭。

  记者了解到,《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包括小学组《好朋友》、《阳光校园》、《小白船》,初中组《青春旋律》、《校园秧歌》,高中组《青春风采》、《校园华尔兹》7个校园集体舞蹈。而改版后的第二套校园集体舞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创编,共包括6个舞蹈。与第一套校园集体舞相比,第二套校园集体舞更有时代气息,也更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在第一套集体舞中饱受争议的男女生拉手等肢体接触动作,也全部取消,并加大了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运动强度。

  北京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李彦处长表示,第二套的内容确实要比第一套更适合孩子,比如初中部分其中一套的节奏感、现代感都更强一点,甚至加入了街舞的元素。另一套则融入了传统元素,连使用的音乐都采纳了不少京剧戏曲元素,至于今后学校使用哪一种就看学生们的喜好了。而第二套和第一套相比,无论是运动量还是针对性都更强,更适合孩子的体质健康和骨骼成长,这才是更换校园集体舞的原因,而不是为了阻止孩子们牵手。“其实孩子们在舞蹈中的互动还是存在的,这也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感。”

  【记者调查】

  天津市推广范围并不大

  学生越大越对拉手抵触

  校园集体舞在本市推广情况如何?记者了解到,河西区曾经作为试点区域,于2007年开始在全区中小学推广集体舞,并在每年举办集体舞展示评比活动。走访中,一些曾经推广过的学校告诉记者,集体舞最近不跳了。

  至于男女生在舞蹈中的牵手动作,记者也向体育老师求证:不少学校推广过的集体舞只有4至5分钟,所谓的牵手动作仅有2个8拍,而且男女生之间的搭配并不是固定的。至于家长们担心的早恋问题,一位老师直言,“如果孩子们想早恋,也不是不跳舞就能阻止的。”

  此外,走访中不少老师告诉记者,校园集体舞在小学阶段推广起来比较容易,但在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初高中学生跳的时候,动作僵硬甚至脸红。与小学生跳舞时的欢快相比,初中生跳起校园舞时则显得很难为情。舞蹈中有男女生对跳的拉手动作,小学生拉手很自然,但初高中学生则扭扭捏捏,很多人甚至手还没碰到一起就弹开了。

  天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王虹翔认为,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萌芽状态,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对男女性别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既有对异性的好奇,但也羞于表达,这是正常的青春期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跳集体舞男女生拉手或身体上的接触,需要正确引导。

  缺场地 缺师资 缺兴趣

  三大原因阻碍学生们跳起来

  为何校园集体舞推广难?采访中记者也找到了一些原因。

  本市某中学校长坦言,校园集体舞需要变换队列、变换舞伴,比广播操的空间需求量更大。事实上,不少学校都没有体育馆。以这所学校为例,学校共有1000多名学生,可学校里能够练习舞蹈的地方就是跑道。按照国家标准,学生的人均体育面积应为4平方米,而不少地区的学生平均体育面积才1平方米。课间操很多学校都需要轮流排队做,“一堆学生挤在巴掌大的空地上学舞蹈,这难道不像是在泳池里泡一泡就上岸吗?”一位教育工作者说道。

  除了场地,还有师资。由于校园集体舞负责的老师大多是体育老师,大部分人都不太擅长舞蹈,从头学起再带动孩子们学习,听起来就是一套系统工作。同时,男生接受程度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男生更喜欢足球、器械等运动强度相对较大的运动,对于偏柔美的舞蹈动作,普遍兴趣不足。”可以说,舞蹈动作难以掌握提前在心里形成了障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哪来动力去学习?

  【家长观点】

  究竟会不会引发早恋?

  家长们心态立场各不同

  早在2007年校园集体舞推广之初,就受到不少家长的质疑。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正值青春期,心智还不是十分成熟,自制力也比较差,双人舞肯定有身体接触,每天跳舞搂搂抱抱,容易引发情感方面的问题。采访中,一位家长表示,“如果非要跳集体舞的话,也应该跳一些没有身体接触的舞蹈。”与此同时,也有家长认为推广集体舞是给青春期的困惑“减压”。越是封闭,越是容易出问题。“孩子们需要正常的异性接触,包括一起跳舞。其实舞蹈中的牵手只是一种礼仪,动作都是大方得体的。”

  两种观点交锋持续多年,直到第二套校园集体舞横空出世。如今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取消了男女生牵手动作,但在不少家长看来,这样的做法仍旧“不靠谱”。“我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则新闻,回家就问过孩子是不是有牵手动作,结果被反问,这种也算牵手?你有没有问题啊?我现在觉得这是一种倒退,本来可以名正言顺地牵手跳舞,现在反而让孩子们变得敏感起来。”

  校园集体舞能不能进高校

  面对校园集体舞在中小学推广的不易,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了另外一种声音。不少90后大学生对校园集体舞很感兴趣,一直在询问能不能把集体舞引进大学。

  记者了解到,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霹雳舞》的热映,大学校园内刮起过一阵霹雳舞旋风。随后还有人发明了集体排舞,16步、32步便是代表。这类舞无需舞伴,众人在一起跳,整个舞群就是你的舞伴。“当时女生梳着辫子,穿着‘健美裤’和‘蝙蝠衫’,男生身着白衬衣、蓝裤子,男女生整齐划一,拉着手起舞。最火热的时期,全班皆舞,全校皆舞,大家都很放得开。”一位大学老师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然而不管是霹雳舞还是迪斯科,校园集体舞似乎已经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渐行渐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流行文化的强势来袭。采访中记者发现,提到集体舞大学生点击率最高的是《江南style》,“骑马舞”不仅走进校园,甚至还成为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热身舞。

  高校学子对于通俗潮流的集体追赶,却让我们禁不住反问,到底是出于百无聊赖的宣泄,对流行元素的曲意迎合,还是集体舞文化的缺失?

  牵手被排斥恰好说明开展得太少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校园舞是提供给学生自愿选择的项目,这就意味着学生完全有不参加这方面活动的选择自由。男生对校园舞接受程度差、学生们排斥集体舞中的男女拉手动作等现象,实际上正说明了中小学长期以来体育和文艺集体项目开展太少,家长甚至教师都无法确定男女学生共同活动特别是结对活动的恰当界限,才会形成牵手容易引发早恋的奇怪逻辑。

  没有人能活在不与异性正常接触和交往的真空,合理的接触交往其实能让人进一步明确性别意识和社会交际规则,减少某些畸形病态心理反应的发生。教育部门应该做的,不该是在这种排斥面前让步,而应通过积极的努力去改变这种排斥行为,促进校园内男生与女生的正常接触交往。

  不要妖魔化学生早恋

  听说新版集体舞取消拉手动作是为了严防早恋,这让我想起了韩寒的一段话:“中国的情况是,很多家长不允许学生谈恋爱,甚至在大学都有很多家长反对恋爱,但等到大学一毕业,所有家长都希望马上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且最好有一套房子的人和自己的儿女恋爱,而且要结婚,想得很美啊。”

  作为成年人,更多的应该学会引导而不是严防死堵,动辄把集体舞拉不拉手、男女生距离是否小于50厘米与“早恋”扯上关系,只能显露出学校、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的过度敏感。这种自作多情地取消男女生手拉手的正常动作,其实是在妖魔化学生的早恋现象,是给自己设置羁绊,无形中把“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道德观念传授给了中小学生,实在要不得。(完)

  来源: 每日新报 转自:新华网

本文标签: 丹东少儿街舞 书包街舞

上一篇:第29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长沙落幕 参赛规模再度“飙
下一篇:神曲C哩C哩原唱空降山东春晚 潘长江现场教学《过河》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