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舞集”林怀民 用《交换作》说再见

时间:2019-11-27  点击:
手机版

  

  (左起)陶冶、林怀民、郑宗龙 “林怀民都要退休了,我居然还没有看过‘云门舞集’?!”

  16日下午到晚上,到国家大剧院看《交换作》。

  《交换作》是现代舞,由台湾“云门舞集”和大陆“陶身体剧场”两大超级舞团联袂演出,三位国际级编舞家——72岁的林怀民、43岁的郑宗龙加上34岁的陶冶,祭出各自原创新作——《秋水》《乘法》和《12》,为2019年这最后一季巡演收官。

  当日的活动丰满从容。晚上的演出一新眼目自不待言,下午时长两小时的主创见面交流,意料之外地质优量足,感觉简直要比黄昏时分那顿有四重奏现场伴奏的西式餐食更加美味。

  此番,当然是为“云门舞集”林怀民而来。

  林怀民,1947年生于台湾嘉义。大学就读政治大学新闻系;留美期间,一面攻读学位,一面研习现代舞。1973年26岁,在台创办“云门舞集”,是台湾第一个职业现代舞团,在台湾演遍城乡,并轰动世界。

  出任“云门舞集”艺术总监46年间,林怀民获颁美国洛克斐勒三世奖,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德国舞动国际舞蹈大奖之“终身成就奖”,国际表演艺术协会卓越艺术家奖等,并获选时代杂志“亚洲英雄人物”。

  2019年底,他将从“云门舞集”艺术总监位置上荣休,继任者郑宗龙。

  前卫的作品

  开发、颠覆了我们对舞蹈的想象

  问:林怀民老师多年以前就开始力推陶冶。非常好奇,您为什么就那么那么地扶持他,一直支持他到今天?

  林怀民:他们第一次到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时候我说“陶冶的舞是21世纪之舞,让我目不转睛”,它使你能够多思考,没有瑕疵。我说呢,我渴望编出这样的舞。

  陶冶的舞蹈都是以数字命名,1个舞者就是《1》,两个舞者就是《2》,也没有布景,衣服非黑即白,然后也不知道要干吗,对不对?在我们剧院这个环境好像是一个前卫、先锋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吊诡的事情,这个社会每每都是“要创新要创新”,可真的创新出来你又不知道他在干吗,所以就“我看不懂啊”,我们是一个习惯的动物。那我觉得陶冶的作品,开发、颠覆了我们对舞蹈的想象。它不是《天鹅湖》,它也不是马莎·格兰姆,世界各地都没有,仅此一家,就在北京。

  事实上陶冶和他的舞团已经在世界接近50个国家、100多个地区艺术节非常受到推崇。我很高兴的是,国家大剧院这样一个国家级的表演殿堂,能够邀请陶冶这样非主流的、前卫的作品来演出。那你说这个好不好看?大概不只是好不好看,你要改观看的习惯、你观看的角度。当你改变了以后,你的范畴大了。

  陶冶,我很佩服他的事情是,他已经是举世成名,但是他并没有站在这个国际的声誉或者专业的声誉上面,去做一些偏离他原来出发的初心的事情。他没有去做“西湖印象”,他没有到电视上去讲评,还是回到了他的原点。

  大家过得苦哈哈的,但是只要能够跳舞就继续跳舞,继续经营下去。我们不晓得陶冶这样的作品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十年后也许我们看到结果。那至少,不愿意上电视、不愿意做“西湖印象”的舞蹈家说“是的,我可以在家里,做我认为要做的那个事情”。不忘初心,坚守任务,那就开出不一样的花朵。所以,为什么我非常看重陶冶?因为他的作品真好,他的坚持是对的,他锲而不舍,有点笨,但是很让我佩服。

  陶冶:诚惶诚恐。因为云门舞集在舞蹈的行业认知当中,是一个大神级的存在。从很小的时候,知道现代舞开始,这个云门舞集就是遥不可及的一个符号。

  那我觉得老师对我的这种鼓舞,其实也会去帮助我自己,在对于这一行的一些心态上的坚定。虽然现在我被大家认为苦哈哈的,其实也没有那么惨,因为大家都是在做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情,这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老师说我们的“笨”,就是因为我跟宗龙可能都有一种对舞蹈的执念,就是喜欢跳舞,喜欢在排练厅,就喜欢把整个人、把我们的生命和时间投入在这个场域当中。那外面的世界在变化,在发生各种的可能性,对我们的干扰很小。更多的还是喜欢跟舞者在一起工作,最后在剧场的时候,把自己那些时间酝酿的内容,表达在那个舞台,与观众发生连接。

  云门不应该变成

  我的作品的一个博物馆

  问:宗龙,你觉得你身上是有什么,可以获得林怀民老师的信任,让他能够把云门舞集这样的团交到您的手里?

  郑宗龙:我不知道老师看到什么,我只知道我真的,像刚才陶冶说的,在排练场跟舞者工作的时候,或有时候在台下看舞者们跳舞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个感叹,他们真的跳得非常好。然后我就晚上可以不吃饭,我觉得可以看好几天。这次的排练时间只有四周,可是我就常常这样呆着一个下午,忘记我只有四周可以排练,沉迷在这些舞蹈里面。

  林怀民:笨,就是刚才他们两个讲的。那么郑宗龙先生,每次为了编舞就形销骨立,然后就是扑上去,就努力在那个事情中。这种人就是比较容易不忘初心,真的,不是东张西望。

  我访问过最有名的美国二十世纪的舞蹈家,我说“你跳了一辈子,现在都七八十了,你很爱跳舞吧?”他说“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说“有些人跳舞成名了以后,他就去办公室去做或者去升官。我一直没有走,我大概就是爱跳舞吧”。他就这样讲。其实我都没有反对任何人拿舞蹈去赚钱,要营生,总是有去这样的。

  每一个人找到安身立命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宗龙那个认真,而且他永远对现状不满足,对他的作品不满足。也许有人看过《十三声》吧?如果你们回来再看看他的《乘法》,那是不一样的作品。那个作品不是说动作不一样,而是两个世界不一样,表达方式不一样。所以他不断在突破自己。这也解释为什么他形销骨立了,他就是这样对作品的野心很大,所以把自己老是逼到悬崖去。在悬崖上自己要掉下去,然后就更加害怕,然后逼使自己继续形销骨立。那作品好坏跟他瘦成什么样子也会有关系。

  问:记得您曾经说过,你还挺羡慕宗龙他有一些市井生活背景,所以他的东西充满了非常非常多不同的特质。

  林怀民:云门不应该变成我的作品的一个博物馆。舞蹈变成博物馆有时候很辛苦的。时代在改变,未来的云门由郑宗龙这个互联网世代的编舞家,做出来的东西跟互联网世代的观众来对话。剧场这个互动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不是你演什么作品,当然演好的作品,《十三声》明年会到欧美各国,演出八十几场。《毛月亮》巴黎的歌剧院已经约好了,2021年演七场。

  好多人来问我,展望“后林怀民时代”,这个时代其实已经开始,从一月就开始到法国这样一直做下去。那这些作品,的确让原本云门的观众都吓了一跳。可是吓一下也就变成这个样子了。世界已经变成这样子,90后00后,以前都是80后90后对不对?现在好像80后也被推到上面去了对吧?那我觉得赶不上是应该的。我们应该提供给90后00后的年轻人看到新的东西,会有这一类的主题,这个时代的一个精神。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不是大学文凭,不是财富,是青春

  问:所以这个《交换作》就变得非常有价值有意义,因为是这个世代的年轻的编导跟我们老一辈编舞家共同来合作的这样一个作品。那这个特别的演出的创意点,我听林老师说其实就是一根烟的事。

  陶冶:前年,“陶身体”受邀到云门剧场去演出,我跟宗龙又有一个更深度的交流,早起抽着烟,完全就像聊天了,不谈作品。聊着聊着就high了,我们好像有很多的习惯,彼此会相互欣赏。我就是欣赏他的创作,还有欣赏他的个性,所以最后应该是聊到兴致勃勃的那一刹那,我说:“那‘陶身体’十年了,未来陶身体这样子运动方法,可以去接纳更多的内容和表达,你要不要来陶身体编一个舞?”

  那几乎就是那一刹呢,他说:“那你来云2编一个舞。”其实当时宗龙是云门2团的艺术总监。这个时候老师一脚就插进来了:“哎,你是不是真的要编?你是不是真的?”

  林怀民:我一脚插进去,因为他们年轻人可能“哈哈”一下建议就过去了。那我觉得这个事情挺好的,为什么挺好?因为是他们自动说的嘛,而且两个人都有团。学舞蹈想当编舞家,就像画家你要有画笔跟颜料,那你就要有舞者,你就要养团。养了团以后就跟那些人工作,大家沟通越来越好,越来越默契,最后那就是一个舒适区,你会走到一定的方向。反倒是被丢到一群完全不同的舞者当中,你对他完全是陌生的,那会很有趣。所以辗转听说后,我就说“当真?当真那我们就来玩吧”。

  他们都是非常成熟的编舞家,所以应该可以有这种挑战。那观众会看到,陶冶的作品变成是云门的舞者来演,看过陶冶以前作品的会想,哎,怎么变这样?哎,云门的舞者也可以这样!这些东西都是很有趣的。那么陶身体的舞者,常常做一致性的动作,那这回在宗龙的诱导下,他们就跑出自己的动作。每次幕一开,就是一个不一样的东西,又到另外一个世界。然后你还没想清楚,就又到另外一个节目,所以有趣。

  你要我讲退休啊?所以做完这个我就可以退休!退休好像是一个站,好像是一个告别,让我特别开心的事情是,由于抽烟引发出的这个合作,在我策划的最后一档节目里头,它是前瞻的,或者说青春的,也可以吧?这样子比较好。今天年纪大不十分值钱啊,青春是好的。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大学文凭,不是财富,是青春。

  云门的精神

  永远不会结束

  问:那林老师在他们彼此交换创作的过程当中,有去观看过他们的排练吗?

  林怀民:没有,我没有被邀请哎。台湾有一个记者,写了一个关于这个《交换作》的文章,他观察到一件事,陶冶在排舞的时候,老林就静悄悄地远远绕过去。他说前辈这个事情呢,即使你不说什么就是一种压力吧。他没有说的是,有时候也是引发一种反弹的东西啊。

  所以,没。他们在彩排的时候,我是总监总可以看一看我们这次做什么节目,对不对?没有。基本上他们会做得非常好。所以我没有看,什么都没有,就与我无关的,这是我最轻松的一季。也不错啊,退休以前可以慢慢地就这样,我在家里追剧。

  问:想问一下陶冶,这次编《12》,有看到你对媒体说,想要呼唤出在瑞典的山头看到丰富多彩流云变化的感觉?

  陶冶:自然而然,跟云门合作就想到了云啊,就那么简单。这一次的合作以云为想来做这台作品,是有非常多我内在对于云门的情感和情怀在里面的。那我觉得云来来往往、来来往往,这回这个作品,我是把它编排得永远不会结束的。永远不会结束的一个作品,就像老师的精神,就像老师做的事情,就像宗龙现在要继续往下延续的力量和精神一样,是永远不会结束。

  问:想问一下林老师,在您过往的很多的艺术人生当中,您有过交换的体验吗?就是面对陌生的舞者或者特别熟悉的舞者,是一种什么样的不同的一种感觉?

  林怀民:云门跳过别人编的舞。其实我觉得很有趣的事情是,当年我们刚开始创立的时候,1973年,四十六年前,我们那群人如果考今天的云门的话,没有一个考得上。在刚开始的那些年,实际上有人愿意过来跳舞我们就用。所以有人看过《薪传》的话,《薪传》的动作都非常简单,几乎没有很多舞蹈动作。因为那个时候来了两位体育系的孩子,所以我们所有动作的水平通通要放到他们可以做的。因为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我永远在面对不同的舞者,那舞者会让我决定往哪一个方向走。

  像《稻禾》,它动作就变得比较简单的样子。那如果你再看前面的作品像什么《行草》,那个功夫就比较重。但是新进来一批舞者,你就不能让他做那种繁复很辛苦的动作,就压下来。所以我就被云门训练得,在任何环境下、有多少人、多少钱、多少时间,就这么上。

  我一直在做这个事情,我没有像他们有很清楚的一定要的理念,我也没有这样训练那样训练让舞者更有能力,我是来呈现这些舞者。那所有的东西都是,那个时候就在做这个事情、作品。好像《秋水》也是这样一个状况产生的。

  命,你接受它、面对它

  反而可以放下

  林怀民:这次《交换作》他们各自这半小时的作品,他们用一个月来编舞。都很忙啊,两个团都在世界各地乱跑,掏出一个月来编舞,一个月编半小时,我非常佩服他们,一个月对着新的陌生的舞者。陶冶把他对动作的思考,跟技术这些方法一直灌注、雕塑在云门的舞者身上。那宗龙从去认识“陶身体”的9个舞者,然后像刺绣一样做出一个结构。我都觉得很好。

  那我比较偷懒,没有诚心诚意为这次做编舞,我以为我的编舞已经结束了。有一个舞作《关于岛屿》,被英国的报纸选为“21世纪顶尖20部作品之一”。所以我已经做了。

  那《秋水》怎么来的呢?那年我刚好去了京都,在京都的郊外看到了一条河,其实也就是水沟了,差不多就这样子,观众席这么宽。但是看上去,那个石块,粒粒干净清澈得不得了,红叶这样漂过来。

  实际上那时候的感动,不是诗情画意,而是日本人的垃圾分类,分得非常的细。有一个地方叫古川町,是一个小城,他们的明沟里头是养锦鲤的。什么意思?就是每一家出来的水都要非常的干净,所以养着很昂贵的那个锦鲤。虽然水沟到处都是锦鲤,很可怕的。我看着,哦,能够把水弄到可以喝,这真是,太厉害了吧?所以我因为它的环保意识跟垃圾分类我就拍了几张照片。不是为了那个美。后来要编这个舞的时候,我就请一个年轻的摄影师去京都拍了这个,来作为舞蹈的背景。

  问:提到水我突然想起,前两年,老师把《水月》再次请到国家大剧院这个舞台上,前不久又带来《白水》作为您告别舞台的这样一个作品。然后这次又是《秋水》,就您一直跟水在过不去是吧?

  林怀民:水跟我过不去。我住在淡水河畔,真的,有《水月》、有《听水》、有《白水》《秋水》,因为我的八字里面太多水。看相的说我一辈子都很劳累,我春天生的,然后春天的水很旺,阳光很弱,所以树长了一点点就被水冲走了,所以一辈子都必须要辛苦地种树。相面的也说我八字里面有四匹马,所以就做定了一个跑江湖的命运。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啊,我就认命。你接受它、面对它,反而可以放下。

  不过《秋水》好看,因为它不知道要干吗,就走来走去,水流过去这样子。然后就是,我最近看的有心得了,大概就是时光嘛。对,好像每一步都在走时光。很奇怪,我很多事情是我没有意图的,可是你一个一个这样下来,好像都在讲时光。可在编舞的时候没有在想这个事情,所以这里头就露出本来的面目,只有时光可以这样过来和捡拾起来。我在创作的时候比较没有那么意识性地说我在做什么,我大概知道这里面有这个音乐,有这个京都的水,然后这些人在里面干嘛,那回家就不想了。

  大家都说我在领导云门

  事实上是云门在安排我

  问:我记得当年林老师有一个创团的宗旨,要中国人编舞、中国人作曲、跳给中国人看,到了后来林老师经过也许是印度之旅的一些顿悟,他有了一些新的体会,要编给所有人看。那我就想宗龙,你有没有心里面对未来的云门舞集有一个什么定位吗?

  郑宗龙:其实像刚才陶冶说的,我们有另外10个舞者在这个时候正在澎湖,在学校里面去做校园的舞蹈推广。就是我们透过这样的事情,让更多人可以在剧院之外,透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可以更轻易地接触到舞蹈。然后他就种下一个种子,有一天有机会到大城市来,他愿意进来剧场看跳舞。

  我因为街上长大,所以我总喜欢约一群朋友,然后大家一起胡搞瞎搞,或者是大家一起做点什么事,那种气氛是我很喜欢的。所以在未来我也希望可以看云门的这些舞者啊,不管是资深或是年轻,我们可不可以一起来找找看,身体还有什么可能性。然后一群人一起跳舞,一起去分享舞蹈。我觉得我们想要带着那样的感觉,就我们觉得舞蹈可以带给我们很多,不管是喜怒哀乐你都可以在舞蹈里面得到很多感触。我希望有各种可能,我们这一群人可以用舞蹈,传递更多东西。另外就是,还是要继续让自己更瘦,看能不能编出好的作品。

  林怀民:我不是跳舞出身,我23岁才开始每个礼拜定期上剧院,也没有准备就跳舞。我对舞蹈不像他们那样虔诚。我也不大觉得我是编舞家,我也不觉得我是艺术家。我那个时候只是因为年轻傻蛋嘛,我就觉得台湾要有一个舞团,要去田里头、去工厂跳给普罗大众看。所以我要学编舞的,我的编舞是服务这个事情。

  所以我到最后什么事情都做,编舞是其中的一样。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工作,我只是一直在工作,这个工作可以很细很杂,早期我都自己买布学着染色,这些事情都做过的,到录音室去录音,怎么募款,看财经杂志知道今天的世界局势怎样。我是做这个,很杂很杂,那编舞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所以我就乱编编了46年。所以也很忙,从我26岁创办云门,25岁离开学校回到台湾,教了一年书,26岁就有云门,所以就进社会以后,大家都说我在领导云门,事实上是云门在安排我。

  我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领很多奖。唯有一类事情是这辈子没有的,就是家常,就是你可以自然醒。后来我发现自然醒不难,因为没有行程表了。难的倒是自然醒之后,说“你要干吗?”这是我从来没有遭遇过的。所以,我煮煮泡面啊,我扫地呀,洗洗衣服,我可以搞一整天的,因为很笨。然后我追剧呀,那最近我的偶像是张译先生啊,《我和我的祖国》里面那个《相遇》,哦,他这个很精彩。我有我着迷的地方,所以我大概还可以过得下去吧。

  我不觉得我是艺术家,所以我也没有结束艺术家的生活。

  文/本报记者 吴菲

  摄影/刘振祥

本文标签: 街舞高清图片素材 2014

上一篇:这场迎春年会不一般~
下一篇:名人年轻时的照片,李小龙低胸喇叭裤,25年前的憨豆长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