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庄舞剑已经过,而锅庄舞却源远流长 并成为不一样的

时间:2019-11-27  点击:
手机版

  锅庄舞简介:

  锅庄舞,又称为 “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锅庄舞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

  2006年5月20日,锅庄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锅庄舞的起源 :

  现根据藏学家的推论以及相关的史料记载,锅庄舞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以前。早期的锅庄舞与西藏奴隶社会时期的盟誓活动有关,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锅庄舞逐渐从仪式中演变成为民间歌舞的一种,是一种以歌伴舞、有舞必歌的圆圈歌舞形式。《清史稿乐志》音译为“郭庄”,近代有称“歌庄”。《卫藏通志》说它是围着支锅石桩而舞的意思。《西藏舞蹈概说》载:以前的康定一带,有一种商业组织叫“锅庄”,这类商行收购土产,代办转运,设有客栈,沿途过往的藏族商贾携骡帮宿居其中,晚上,他们常常在院内旷地垒石支锅熬茶抓糌粑,茶余饭后围着火塘歌唱跳舞,以驱走一天的劳累与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适应恶劣的环境。 可以得出,锅庄舞最初源于生活劳动,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盟誓活动、宗教仪式、节日庆典中的舞蹈,并被广大民众接受,在民间得到广泛的传播,得以传承和保存,成为藏族舞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当地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与智慧的结晶。

  原始舞蹈图

  主要分支

  昌都锅庄舞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川、藏、滇三省交汇处,这里是康巴文化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锅庄舞”发祥地。根据昌都县锅庄舞的歌词和民间传说来分析,昌都锅庄舞早在吐蕃时期就存在了。

  迪庆锅庄舞

  迪庆藏族锅庄舞,广泛分布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根据从丽江石鼓轿子村出土的唐代藏文画像碑中的舞蹈形象推测,锅庄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之前。迪庆藏族锅庄舞包含着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形式完整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蕴含着友爱、团结等传统的人文精神,有较高的艺术和社会价值。迪庆有的地方称锅庄为“卓”(即舞蹈),有的地方称“擦拉”(意即玩艺)。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歌舞吸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

  玉树卓舞

  玉树卓舞流传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区一带。卓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玉树卓舞中至今还保留着很多远古时代的痕迹,随着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玉树卓舞逐渐以部落、部族和区域文化的形态发展起来。卓舞具有广泛的民众和社会基础,其丰富的表现形式、独特的风貌、精湛的技艺、强烈的个性为广大群众所称誉,在藏族歌舞艺术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显著的典型性,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卓舞蕴有古老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价值。它所具备的凝聚力和激发力,在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中能发挥积极作用。

  玉树卓舞

  玉树依舞

  玉树“依”的产生比“卓”早。旧石器晚期原始人为了表达内心情感、传递住处根据日常劳动呼声、劳动节奏,发现原始音乐,随藏族语言的出现和发展,继而产生了歌,后又有谣,随着它们的发展和完善,便产生了“依”这种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依”是有歌必舞,有舞必歌,二者不可分割。

  玉树依舞

  白龙卓舞

  称多县白龙村的白龙卓舞,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藏族成年男子在祭祀、迎宾和寺庙宗教活动时表演的舞蹈。 白龙卓舞以诗体的语言,通过唱和舞的形式,是藏族成年男子在祭祀、迎宾和寺庙宗教活动时表演的舞蹈。白龙卓舞存世约有30多种,以诗体的语言,通过唱和舞的形式,反映自然万物。白龙卓舞舞姿粗犷飘逸,曲调庄重饱满,蕴涵了藏民族对精神、信仰、价值的取向,地域特色鲜明,极具美学价值。

  白龙卓舞

  锅庄舞的表演形式:

  锅庄舞,是藏区流行的一种圆圈歌舞,根据我国藏族的分布地域不同,每个藏区的锅庄舞又各具特色。锅庄舞在各藏区的形式不一,但又有许多类似之处,其基本形式是:男女围成圈跳舞,通常是男在前,女在后,一边轮唱一边舞蹈,是一种集体舞蹈,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都可以同时参与,常由一位经验丰富的善歌者手摇响铃在队伍前引歌领舞。 总体来说,锅庄舞可以分为三段式:序舞,舞者站好自己的位置,脚步缓慢地交替运步,步法不重,节奏也不强,序舞过后,就进入慢板卓舞;慢板卓舞,平稳缓慢,注重造型,几乎每个卓舞动作都有瞬间的舞姿造型控制,这种舞姿造型是形成慢板舞姿韵律的主要因素,慢板的速度随着情绪的高涨逐渐加快,并进入到快板卓舞;快板卓舞,是最能体现卓舞粗犷奔放的壮观场面,舞者时而围成一团,时而撒开腾旋,犹如雄鹰在蓝天翱翔,无拘无束,时而奔腾快速,时而挥起衣袖,犹如群马奔腾、豪放不羁。显示出一种力量的美,一种群体的美。无论是脚步的悠、拖、踏、点,还是手的拉、甩、挥,都必须要做到稳、准、柔、健。也就是说,卓舞的动作要稳重,不要矫揉造作;要准确,不要大起大落;要刚柔相济,不要漂浮柔媚;要健壮有力,不要无精打采。当然,在不同的藏族地区这种舞蹈形式也会存在一些差异。

  

  锅庄舞的受众群体:

  任何一种文化能够扎根并流传到现在,必定有它的受众群体,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从接受再到传承,这样才能使文化得到保存。如果一种文化,没有人去接受它,随着时间的流逝,必定会消失。 所谓民间舞蹈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广大群众社会生活中,反映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集体传承的舞蹈。藏族锅庄舞是藏族三大民间歌舞之一,由此可以看出锅庄舞是一种在藏族民间广泛流传的歌舞形式,深得藏族同胞的喜欢。藏族聚居在我国的高原地区,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交通不便等,这些艰险的环境因素造就了藏族人民互帮互助、共同劳作的性格,锅庄舞是一种圆圈歌舞形式,从中透露着藏族同胞的性格。锅庄舞在藏民族间产生、发展,也显现出了其特有的魅力,各种节庆日、婚嫁礼仪、宗教祭祀活动中都可以见到锅庄舞的身影,参与人数众多,场面壮观。在藏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锅庄节或者锅庄舞比赛的活动。例如阿坝州马尔康锅庄节、甘孜州新龙锅庄节、青海省锅庄舞大赛、昌都赛马会等等,这些锅庄节、锅庄舞比赛的出现,更体现出锅庄舞在藏族中的普遍性。   藏族锅庄舞以其自娱自乐的特点在藏族同胞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广泛流传。它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劳动中所创造出来的灿烂文化,它给予了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们无尽的欢乐。社会是在各种文化交融中不断发展、进步的。

  传承意义: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深厚。人们应该重塑民族的自豪感,让自己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更加珍惜自己的民族文化。随着锅庄舞普遍走入人们的生活,藏族文化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到丰富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也逐渐受到关注,走进艺术舞台。锅庄舞带着民族文化的符号,与中国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着更高层次的融合。

  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寄托感情的一种形式。藏族锅庄舞活动中舞者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蕴含了藏族人民的劳动结晶,它是自然赋予我们的一种美丽。在高校教育中,舞蹈艺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锻炼学生的艺术思维,激发学生生活的激情与活力。

本文标签: 街舞和拉丁舞的串词 蒲熠星

上一篇:2019海淀区“舞”福贺春少儿舞蹈展演圆满落幕
下一篇:章子怡继女小苹果清空微博后首更,双手合十为逝者具荷拉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