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印度故土,后来从印度手中脱离,印度不爽却无可奈

时间:2019-11-27  点击:
手机版

  孟加拉国地处南亚次大陆东部,是南亚第三大国,也是一个伊斯兰国家。

  其实从地缘来说,孟加拉国成为伊斯兰教势力范围是有些奇怪的。毕竟孟加拉与传统的中西亚伊斯兰世界地缘关系十分疏离,而且其国土除孟加拉湾外,其他三面基本都被印度领土围绕,语言、人种也跟印度一脉相承。这样的格局,孟加拉似乎更应属于印度文明,为啥就投向了伊斯兰的怀抱呢?

  

  做个简要分析:

  首先,我们看下孟加拉的家底:

  孟加拉国的核心本部,是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即雅鲁藏布江)下游入海口一带的三角洲平原,全国陆上总面积大约十五万平方公里,鉴于核心区为毗邻河流的低地平原,故具备极佳的生产潜力。再加上孟加拉直临印度洋(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可以相对便捷的承接外部海洋文明的辐射,凭着这些优势,孟加拉终整个农耕时代,都是南亚相对富庶板块之一。

  但这样一块宝地,却并未归入印度文明,反倒被伊斯兰吸纳,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最初,孟加拉也确实是印度文明的地盘,但后来随着伊斯兰教的崛起和大幅扩张,情况就起了变化。阿拉伯帝国发家候,大力向东扩张,并把伊斯兰教也带到东方,将大批中亚部族吸引皈依。而这帮皈依后的中亚游牧军事力量,又跨过兴都库什山脉,进入南亚,打垮了南亚的土著印度教政权,开创了德里苏丹国,莫卧儿王朝等伊斯兰教主导的突厥系帝国。

  政治底盘扎稳后,伊斯兰教通向南亚的大门由此打开。

  不过印度文明也不是吃素的。就算伊斯兰有政治权力加持,但要彻底颠覆在次大陆盘踞千年的古老印度文明,还是无法做到。但起码在部分区域,伊斯兰还是取得了成功——这里头最主要的,就是位于次大陆西北端的印度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以及东北部恒河入海口三角洲为核心的孟加拉。

  印度河流域被伊斯兰拿下很好解释。虽然这里是古印度文明的发祥地,但地缘格局上,它身处次大陆西北角落,这里时南亚与中西亚伊斯兰核心区的交界处;并且次大陆内部,印度河流域的区位又比较边缘偏远,与次大陆其他主体部分之间,有着一个总面积四十万平方千米的塔尔沙漠。塔尔沙漠的存在,在相当程度上阻断了其与印度文明主体板块间的交流沟通,随着伊斯兰文明的强势进入,当地印印度文明最终被强势压制。

  而孟加拉则大不相同。孟加拉位于次大陆东北,跟中西亚伊斯兰传统核心区相隔甚远。而且恒河自西向东,横贯整个北印度,然后由孟加拉入海,它的存在,将印度文明的主体核心部分——恒河平原与孟加拉有机关联为一体,单从这条地缘通道来看,印度文明也不应该在孟加拉的竞争中输给作为后来者的伊斯兰。

  可事实就是,伊斯兰文明战胜了印度文明,主宰了孟加拉。

  为什么会这样?

  

  这得从次大陆地缘结构来分析。

  地缘格局上,孟加拉蜗居次大陆东北,区位相对边缘,唯有西面可对接印度文明核心区——恒河平原之影响。其余东、北两面,现在虽是印度国土,但实际上却是印度文明体系中最边缘、文明程度最低的东北部内陆。

  东北邦的偏远与封闭,加上印度文明与生俱来的分裂基因,导致该地区一直有着十分深厚的分离主义倾向。此类地区,还能留在印度文明体系和印度国家内,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还想依托其辐射孟加拉,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而孟加拉的西边,虽说咋一看确实跟印度有很长的国界线,但仔细一琢磨,印度文明进入孟加拉的地缘通道依然狭窄。

  跟孟加拉国西境接壤的,是以著名的加尔各答为核心的印属西孟加拉邦;西盟再往西走,就是印度半岛上的德干高原了。

  地缘格局上,恒河南北两面,分别有德干高原与喜马拉雅山脉阻挡,所以中上游是东西走向,直到逼近孟加拉时,已越过德干高原范围,方才向南折转,汇入孟加拉湾。

  德干高原在历史上一直是印度的边缘落后地区,它不仅无法为西孟加拉提供影响力支撑,相反,还对恒河平原与孟加拉的互联互通构成极大阻碍。待到恒河越过德干高原,发生由西向南的大转折,其下游流域和入海口的三角洲区域,已经与东西向的恒河主轴高度偏离。这样一来,恒河下游就成为了一个格局相对独立的次级地缘板块。这种格局独立,造成的饿一个影响就是——西孟加拉邦的人文特质,与中上游的恒河平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民族上,即便是西孟地区,当地的主体民族也是有着一定独立民族特征的孟加拉族。

  当恒河三角洲的核心板块(也即后来的孟加拉国)皈依伊斯兰后,印属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伊斯兰文明的扩散影响。尽管凭着与印度文明地缘关系相对紧密的因素,西孟勉强维持住了自己的印度文明属性,但它也不可能再为印度文明反攻孟加拉提供战略支撑。

  既然西孟和东北邦都不足为凭,那么印度文明还要想辐射孟加拉,便只能以恒河平原这个本部为依托。但这种单向地缘通道,其效能自然大打折扣,甚至连文明实力极为孱弱的印度东北部,都不能够完全影响,导致当地分离主义思潮屡禁不止,还想压制有伊斯兰这种强势文明依托的孟加拉,当然更加力有不逮。

  相对独立的地缘格局,加上本身尚可的地缘势力,这都为孟加拉摆脱印度文明,投入伊斯兰怀抱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正因为如此,当突厥系势力在南亚次大陆极力推广伊斯兰时,恒河平原这个天子脚下之地成效并不明显,反而是诸如孟加拉之列的边缘板块,反而还相对简单的多。

  而阿拉伯海商对印度的渗透,也为孟加拉的伊斯兰化提供了强力的帮助。

  伊斯兰从中东向南亚的传播,主要有两大地缘通道:陆上,由中亚的突厥势力,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带入;至于海上,则是阿拉伯商人漂洋过海带来。

  中世纪中后期,曾经威震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土崩瓦解,偏居东亚大陆的中国,在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也逐渐南移。这种种变化,导致先前繁华数百年的传统丝绸之路日趋荒废,倒是经北印度洋、南中国海一线的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而这条海上丝路,基本上都由阿拉伯人控制。阿拉伯人在这条航线上大发其财的同时,也把伊斯兰教带向东方。

  阿拉伯文明是中世纪人类海洋文明的最杰出代表,其之文明规模与质量,都超过了当时的印度文明。再加上印度文明天然凝聚力缺乏,政治上又支离破碎,这便给了伊斯兰趁虚而入的机会。

  

  当然,强龙不压地头蛇,伊斯兰想从整体上取代印度文明,依然是力有不逮。但在部分区域,伊斯兰仍然获得了突破。像印度半岛西侧,阿拉伯商人就夺取了一些重要港口;至于孟加拉,鉴于其本身就是临海的低地平原,在农耕时代算得上是南亚次大陆最富庶的板块之一,所以也不可避免的引起阿拉伯人的重点关注。

  尽管阿拉伯商人并未像中亚的突厥人那样,在孟加拉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不过凭着商业文明的巨大优势,所以它带来的伊斯兰文明,也对孟加拉原有的印度文明构成了巨大的冲击,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拥护。

  最后,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占领,也间接帮助了伊斯兰在孟加拉的繁衍壮大。

  大航海时代来临后,英国进入南亚次大陆,并逐渐在当地建立起殖民统治。但是,由于英国本土位于北大西洋,与南亚次大陆重洋阻隔,这种地缘距离的极端严重,严重削弱了英国对次大陆的控制力。这种情况下,英国要长久维持对南亚的统治与占领,就有必要以夷制夷,招揽一些当地土著力量与自己合作。

  当然,英国人若不想反遭虎噬,就绝不会去扶植印度教这个次大陆主体文明体系;而锡克教、伊斯兰教、锡克教这帮子少数教派,正合适成为英国的帮手。

  在成为英国人的帮手后,英殖时代的伊斯兰,仍旧能够享受高于印度文明的地位及资源。这种情况体现在孟加拉,即使伊斯兰在当地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

  地缘格局的相对独立,再加上突厥、阿拉伯、英国三大外来势力,出于不同目的的前赴后继相助,几百年下来,原先已覆盖孟加拉的古印度文明体系,终被伊斯兰成功替换。

  孟加拉的伊斯兰化,严重影响了当代南亚地缘政治格局。1947年,英国结束对南亚的殖民统治。临走前,英国人以宗教信仰为区分,在次大陆推行印巴分治。作为南亚仅次于恒河平原的第二、第三大次级地缘板块,孟加拉与印度河流域因同属伊斯兰教势力范围,故与印度相剥离,联合成为一个新的伊斯兰教国家——巴基斯坦。孟加拉也成为巴基斯坦国的组成部分(东巴基斯坦)。

  英国这么做,主要是考虑到印度体量太大,要遏制其之的发展潜力——而印度当然对此无法满意。英国人前脚一走,印巴之间就立刻爆发战争,后来几十年里又两度交手。直到第3次印巴战争,印度取得决定性胜利,彻底击垮东巴基斯坦守军,并支持东巴的孟加拉民族力量独立建国——这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

  如今再回顾这段往事,多少有个疑惑:既然印度千辛万苦才将东巴从巴基斯坦手中割裂出来,为什么不索性将其吞并了事呢——就像同时期它对锡金所做的那样。又何必多此一举,还让孟加拉独立建国?难道印度真不想要孟加拉这块风水宝地?

  这当然不是。统一南亚,一直是印度的远景宏图。既然如此,它又怎会对孟加拉毫无想法?只是因为,即便印度心有此念,但若要付诸实践,却必然会在现实层面遭遇诸多难以应付的杯葛。

  那么,究竟是什么顾虑,致使印度不得不在千古良机面积,放弃孟加拉这块肥肉呢?

本文标签: 日照WJ街舞俱乐部 艾伦街

上一篇:潘玮柏演唱《快乐崇拜》 勾起无数网友回忆
下一篇:极乐净土 || 工厂里的博物馆『HKS储藏室引擎篇』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