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游记之三」中卫,中卫

时间:2019-11-27  点击:
手机版

  文 | 韩庆祥

  临近12点,中卫站到了。我在中国地图上伸手一扎远的地方,火车跑了22个小时。

  十七八个车厢的人,一起下车,红帽子、红坎肩们挤满了长长的站台。这边喊“18团的集合!”那边叫号点名:“1号家庭?到!2号家庭?到!……”红彤彤的齐鲁旅游团,浩浩荡荡,整队出站。只听得前边锣鼓喧天,站前广场上,当地市民夹道欢迎。她们身着盛装,挥舞彩绸,扭起秧歌,像欢迎凯旋归来的英雄?我们有什么资格,享受这么高的接待,一时间有点飘飘然。有位戴礼帽的先生,提着行李插到秧歌队里,高兴地扭起来。

  

  跟着18团的团旗,我边走边打量这座陌生的城市。车站的建筑基调是白色,造型简洁明快,像两手合掌,体现出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族风格。站前的楼房都不高,车辆也不多。济南槐花已落尽,中卫槐花始盛开,街道两侧的行道树,开满了洁白的花儿,格外富有生机。原来不曾留意的这花,竟然这么白,这么嫩,娇而不艳,小而饱满。风也喜欢槐花,逗着一嘟噜一嘟噜的花枝随风摇曳,洒下一路槐香。中卫选择了槐树,一定浸润着城市的灵魂。

  

  来到街心花园,我们竖着耳朵听导游讲话。旅途中,游客挺像一群小学生,出发地的导游是全陪,好比是班主任,每到一地,就把队伍转交给当地导游,也叫地陪。18团的地陪长得很漂亮,乐呵呵地,带领我们坐上大巴。她开门见山地说“我是个回族女孩,叫刘娟,叔叔阿姨们叫小刘,叫刘导都行。欢迎大家来到中卫!”

  她说,中卫,既不是省会,也不是出镜率高的旅游胜地。但是,中卫的“中”字,在地理位置上也是中国的正中间。它位于东经105度,向西向东到边界都是30度。中卫还是万里长城的一处重要关隘,带“卫”的地名,像山东威海卫啊,都是朝廷屯兵之地。中卫历史悠久,唐代大诗人王维在这里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明朝洪武24年(1391)在宁夏设立7卫,中卫历经600年风雨,在丝绸之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她说,2016年,全国旅游会议在中卫召开,宁夏成为继海南之后第二个全域旅游省份。她指着沿街标语念:“全域旅游的路走对了,要坚持走下去!”从那,游客年年增加,现在每天能接待几千人。凡是1959年之前出生的游客,免收门票。她说:“你远道而来,买我一瓶水,买我一个瓜,花1块钱,中卫人民不嫌少,同样感谢你的支持。”看!好的导游就是城市的宣传部长,她的话坦诚、朴实、走心。

  

  走不多远,闹市区冒出一大片金黄的楼阁,这就是著名的中卫高庙。它建于明永乐年间,是座儒教、道教和佛教三教合一的寺庙。有幅楹联,足以写尽此庙的特色:“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天地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高庙建筑特别紧凑,楼和楼的飞檐在空中交叉重叠起来,我走过大江南北不少庙观,第一次看到这样夸张的飞檐,它的翼角高高挑起,两座楼之间仿佛要接吻似的。佛座一侧留了狭窄的通道,台阶很陡,腿脚好的可上到顶楼观赏。哈,檐角上垂挂的风铃几乎伸手可及。顶层周遭的墙壁上,一幅接一幅的彩绘壁画看个仔细,人物眉眼、服饰都很清晰,既有老子出关,也有杏坛讲学,有些僧侣训獅、天王护法的宗教故事,可惜俗人弄不清。

  出高庙,向北行进。公路边草原青青、湖泊澹澹,想不到塞外景色这么美?刘导说,中卫年降水仅200来毫米,下雨,像老天爷给撒钱一样高兴。好在我们有黄河,黄河真是我们的母亲河,在它流经的大地上,只有中卫建造了黄河宫,我会带大家去看。大约跑了20多公里,大巴就开进了内蒙古自治区。所有的匾额、路牌都添加了蒙文,标注着进入了通湖草原景区。远远看到两列骑士,本以为雕塑,走近了看,胯下是膘肥体壮的骏马,打着响鼻;骑士身披盔甲战袍,一派草原英雄的粗犷特色。就连牌坊顶端,也耸立着巨大的弯弯的羊角。园区工作人员身着民族服装,给游客献上蓝色的哈达。

  通湖草原的尽头是沙漠。我和老伴蹬上红色的高筒马靴,靴筒上印着黑色的草原图腾,有点草原牧民的模样了。摆渡车载着我们,进入了烈日下的沙海。牧民去沙海放牧什么?为什么不叫通湖沙漠呢?

  

  旅游路上,导游是导演,游客是临时演员。刘导安排了服装(当然要付费的),又让我们换乘三座的越野车。这车是特殊组装的大马力沙漠用车,竖着长长的无线金属杆,车一开,杆子顶端的五星红旗就抖开了。这里没有限速,没有会车,没有路障,司机也不说话,拼命地踩着油门往沙丘上飞,奔上沙丘又跌落坡底。那阵势,好像要让游客体会一下沙漠冲浪的刺激。车子把人送到沙海深处,开走了。人进了沙漠,忽然像孩子自来疯,可劲地张扬,有的玩高坡滑沙,有的在沙丘上摆个舞蹈姿势,有的腾空一跳,让人拍下离地的瞬间。

  在沙地里行走,一步一陷。我和老伴相互搀扶着,登上沙丘。弯腰抓一把沙子,沙粒这么细,像用细筛子箩过。仰首长空万里,远眺黄沙无边。阳光下,大漠如同波涛起伏的大海,无边无际,直到遥远的地平线与蓝天接壤,我们何曾见过这样的天?何曾见过这样的地?此情此景,让人陶醉在兴奋之中。随队记者李大厨用他的专业相机抓拍下来,笑嘻嘻地拿给我看,问我满意吗?画面上,夫妇头戴小红帽,脸上裹着防沙面罩,颈上绕着蓝色的哈达,红色的坎肩、红色的蒙古长筒靴,我们高高地扬着双臂,好像正在天地之间放飞。李大厨,有这张照片,此行足矣!

  远处,出现了几峰骆驼,伸着长长的脖子,一个跟着一个,缓缓而行。它们的步伐是那样沉稳、那样信心十足,没有高级动物身上的浮躁。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骆驼吸纳了天地精华,顺境不张扬,逆境不退缩,遮天沙暴袭来,谁见过它惊慌失措?人们赞美它是沙漠之舟,我更认为它参透了禅意,进入了无我忘我的最高境界。夕阳下,它是茫茫沙海中最美的风景线。

  我打开手机定位仪,上面显示:‘海拔1290米,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这一代智能手机,能照相,能录像,凡是旅游景观,我统统让它去办。凡是心灵的震撼,就用文字刻到记忆的底片上吧。

  

  回来的路上,大巴行车平稳。人出远门,俗话说眼不够使的。这会,才注意到脚下是条崭新的公路,柏油路面黑亮平展,划线清晰。路旁的洼地里,泛着白花花的盐碱。刘娟说,这是一片工业用硝盐的产地,属于通湖草原的一部分。这个4A级旅游景区,包括了沙漠、盐湖、草原、湿地多种景色,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由于对方没有相邻的城市和铁路站点,所有的游客都从宁夏方面过来。多年来,这条跨省的公路,坑洼不平,十分拥堵,很影响形象。内蒙不动手,这边也不能施工。去年我带队,正讲着,车猛一颠,磕坏了门牙。经过两省协调,今年终于把路修好了。

  晚上,入驻中卫美呈酒店。在火车上颠簸了两天,方知三尺睡榻的安适。

  (作者简介:韩庆祥,原济南市机械局干部。系山东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历下区作协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成员;虽然终生从事机械制造业,但一直喜爱文学,1965年起,写作的诗歌、散文、评论文章陆续在人民日报和省、市、县级报刊发表,著作有《我和带锯二十年》、《家庭成员作品集》等。)

  【壹点号 山东创作中心】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本文标签: 街舞少年王俊凯王源 中文幼

上一篇:《舞蹈风暴》胡沈员朱凤伟缠绵悱恻“画皮”双姝魅惑 王
下一篇: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流量明星须回归传统文化寻求自我提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