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1-12级教师考级试题及教学

时间:2019-11-27  点击:
手机版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院是文化部批准的社会艺术水平跨省考级机构。考级院以“普及舞蹈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立足于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经过30年的发展,在国内已有合作单位300多家,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多家合作单位。每年在海内外培训舞蹈考级教师3万余人次,有近30万学生参加舞蹈等级考试,经测评合格获得“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

  (新)一、二级教师试题

  A B

  1.扩指(一级) 1. 手位(二级)

  2.绷脚(二级) 2.手臂动作(一级)

  3.弯腰、转腰(一级)3. 提腰、松腰(二级)

  4.含胸、展胸(一级)4.前压腿(一级)

  5.推指、绕腕(二级)5.脚位(一级)

  6.头的动作(二级) 6.头的动作(一级)

  7.半蹲(二级) 7.摆臂(一级)

  8.蹦跳步(一级) 8.蛙跳步(二级)

  9.蛙跳步(二级) 9.鸡走步(二级)

  10平踏步(一级) 10.模仿与想象(二级)

  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一级的教学任务:

  (1)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头、颈、背、腰、臂、手、膝、踝、趾)并对这些部位进行松弛、伸展和灵活运动的初步训练。

  (2)认识身体部位的左与右。

  (3)认识音乐的节拍,培养幼儿按节拍做动作。

  (4)培养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态学习舞蹈,使他们在学舞蹈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

  二级教学任务:

  (1)进一步完成第一年级的教学任务的各项要求。

  (2)认识教室的八个基本方位。

  (3)初步达到颈立、背直、腿直、脚绷等要求。

  (4)培养幼儿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讲解(边讲边做)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规

  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训练目的:

  (1)平踏步:学会“平踏步”,训练膝部的松弛和灵活。

  (2)推指、绕腕:学会“推指”和“绕腕”动作,训练手指的柔韧性和腕部的灵活性。

  动作规格:

  (1)脚位:

  正步位:脚尖、脚跟分别对齐,脚的内侧靠拢。

  小八字位:脚跟靠拢,两脚尖分别外开,两脚之间形成90度直角。

  大八字位:在“小八字位”的基础上,一脚向旁横移一步,两脚跟之间的距离约为一脚。

  (2)旁开腿:“仰卧正步位绷脚”,双手“旁斜下位”扶地;自髋关节开始旁开至最大限度,膝盖及脚背始终对上方。

  动作要领:

  (1)扩指:手掌及手指最大限度伸展,指根最大限度向外扩张。

  (2)勾绷脚:“勾脚”时,脚踝用力,脚跟最大限度延伸,“绷脚”时,脚踝、脚背同时用力,脚趾最大限度延伸。

  动作节奏:

  (1)头的动作(一级)

  (2)摆臂

  动作术语:

  (1)蛙跳步:扩指双托手;双起单落蛙跳步;大八字位蹦跳步。

  (2)头的动作(二级):低头、仰头、倾头、点头。

  .什么是教室的方位?

  答:教室有8个基本方位(或称8个点);以教师为1点定位;每向右转动45度为1个点,转动一周共八个点。

  .什么是动作的运行路线?举例说明

  答:指动作运行的轨迹,如:直线、弧线、圆线(平圆、立圆)

  .什么是动作的用力点?

  答:动作时身体主要用力的部位、

  .音乐反应训练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1)音乐反应训练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音乐反应训练能促进大脑发育。

  (3)音乐反应训练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什么教节拍从儿歌开始?

  答:(1)儿歌具有鲜明的节拍感。

  (2)儿歌的内容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3)以儿歌作为幼儿学习节拍的切入点,通过说儿歌,通过一个字做一个动作,让孩子直接感受并掌握音乐节拍的一拍和半拍。

  .为什么要严格要求教师的动作必须规范?

  答:因为1至2级的学生是以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动作是否正确关系学生学习的质量。

  .教师教授1至2级课程的方法是什么?

  答:主要是用示范的方法,示范时应采用镜面教学法。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态学习舞蹈?

  答:(1)教师应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

  (2)授课时有饱满的热情。

  (3)用生动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同时多鼓励学生。

  .教师除了掌握教材和教学法外还应具有什么品

  质?

  答: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应有爱心,耐心。

  .第1至2级学生的特点是什么?

  答:(1)好奇心强

  (2)喜欢模仿

  (3)喜欢表扬

  (4)注意力持久性短,易受干扰

  (5)自控能力较差

  三级教师试题

  A B

  1.吸跳步和敬礼 1. 吸跳步和敬礼

  2.波浪 2.波浪

  3.弯腰 3. 弯腰

  4.勾绷脚 4.吸伸腿

  5.手位 5.手位

  6.半蹲 6.松肩

  7.踮脚走 7.鸭走步

  8.蹦跳步 8.踏点步

  9. 模仿与想象 9. 模仿与想象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三级教学任务

  (1)能较好地完成第一、二级教学任务的各项要求。

  (2)熟悉围绕自身的基本方位(上、下、前、后、旁、平、斜位)。

  (3)听音乐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

  (4)培养幼儿在跳舞时有自娱感,热爱考级课程

  .讲解(边讲边做)下列动作的规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训练目的:

  (1)踮脚走:学会“踮脚走”动作,训练脚踝的力量和控制能力。

  (2)吸跳步和敬礼:学会吸跳步动作,合上节拍做动作,纠正自然体态。

  动作规格:一边做一边说

  蹦跳步:“正步位”站立,“扩指”手型,双臂屈于肩前,“蹦跳步”同时双臂向前划立圆。

  动作要领:

  (1)前弯腰:脊椎最大限度伸展。

  (2)旁弯腰:腰的旁侧肌肉一侧最大限度收缩,另一侧最大限度伸展,手扶地时,肘放松。

  (3)后弯腰:保持呼吸顺畅。

  (4)转腰:以腰为轴,向左或向右最大限度转动,(1至3级的转动幅度为2、8点)。

  节奏:

  (1)踏点走

  (2)踮脚走

  动作术语:

  (1)波浪:旁大波浪、前大波浪、胸前小波浪。

  (2)手位:前平位上翘指、旁平位上翘指、上位、下位、旁按手位(旁斜下位)。

  .什么是自身的方位?

  答:围绕自身的上、下、前、后、旁、平、斜位。

  .什么是动作的形状?举例说明

  答:指动作的形象和状态,如:鸡冠状、兔耳状、蛙状等形象,以及上弧、下弧、圆弧等动作状态。

  .什么是动作的角度?举例说明

  答:是指动作所形成的夹角。如:45度、90度、180度等。

  .第三级课程中的组合有哪几种节奏类型?举例说明。

  答:2/4拍、3/4拍、4/4拍。

  .为什么要进行模仿与想象的练习?

  答:(1)模仿与想象的训练是早期教育的最好方法之一。

  (2)模仿与想象的训练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3)模仿与想象的训练能促进大脑发育,并有益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 养。

  .如何进行模仿与想象的练习?

  答:(1)引发幼儿的兴趣。

  (2)启发幼儿的视觉记忆

  (3)培养幼儿良好的主动观察能力

  (4)使模仿与想象进入故事化、拟人化。

  .第1至3级的课中组合被拆成单一动作后,用哪些方法重新组织在教授?

  答:将组合拆成单一或局部的动作后,可放在节拍练习,讲故事或游戏等中练习。。

  .为什么要制定教学计划?

  答:教学计划是为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教学规律具有科学性,避免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以确保教师完成本学期所确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计划分几个阶段?

  答:分三个阶段

  (1)恢复课阶段

  (2)推新课阶段

  (3)复习、巩固、提高阶段

  .教学计划中几个阶段的时间如何分配?

  答: 恢复课、推新课阶段占3/4课时,巩固、提高阶段占1/4课时。

  4、5级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

  四级教师试题

  A B

  (一) (二)

  1.单手位 1. 波浪

  2.勾绷脚 2. 勾绷脚

  3.前抬腿 3.抱端腿

  4.后踢腿 4.前踢腿

  5.碎步 5.碎步

  6.掰膀子 6.掰膀子

  7.藏族舞 7.东北秧歌

  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规格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在动作时力度是如何体现的?举例说明

  舞蹈教学步骤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身体部位训练的全面性包括哪些?

  什么是新课?

  “音乐反应”练习为什么要常换音乐?

  背诵年级教学任

  讲解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

  (由任课老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1)抱端腿:训练“端腿”舞姿;训练“胯”与小腿的“开”度与柔韧。

  (2)藏族舞: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颠膝”的基本动律;学会藏族舞的一个基本“舞步”—“退踏步”;训练上下身的协调性。

  (3)三拍舞步:使学生认识有轻、重、起、伏规律的三拍音乐特点;将动作的起伏与力度的轻重,贯穿到“舞步”中;在动作吻合节拍的训练中掌握简单的几种“舞步”

  (4)碎步:学会碎步动作;练习脚下的灵活性及上下身的协调能力。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1)波浪:

  规格(外形):

  “小波浪”:也称“小三节”是以手部上“提”下,“压”的运动模式模拟波浪的动作。动作时腕、指根、指尖依次“提”起,经抓握状,再依次“压”下,至手腕、手掌展开,手指上翘。“提”、“压”时小臂仅配合随动。

  “大波浪”:也称“大三节”,是以肩部的外展带动肘、腕部的依次上“提”,直至“上位”,再经“小波浪”后,依次落下至“下位”。运动时模拟海水的大波浪的形态。幅度大于“小波浪”。

  要领:动作过程柔中有钢、连绵不断。

  节奏:3/4拍。

  术语:胸前小波浪、前斜上位小波浪、前大波浪、旁大波浪。

  (2)东北秧歌

  “跳踢步”:

  规格:“正步位”站立,双腿交替做带有“跳跃”的“后吸腿”,脚落地时带“半蹲”。在做“跳踢”的过程中双腿膝部始终靠拢,“后吸腿”高度在90°以上。

  要领:膝部松弛有弹性

  “小燕展翅”:

  规格:“正步位”站立,双臂在“旁斜下位”,做“提压腕”动作,手臂仅随动,形同小燕翅膀扇动飞舞。“压腕”时双膝“半蹲”,“提腕”时膝直。

  要领:“提压腕”时腕主动,腕部的“提”、“压”和膝部的“蹲”、“直”,都要快速有力,动作脆和有棱角

  节奏:2/4拍。

  术语:小燕展翅、跳踏步。

  (3)单手位

  规格:

  “单山手”:手臂于身旁,高度与肩平,掌心向外撑开,指尖对“前斜上位”,整个手臂略弯,呈圆弧形。

  “单按手”:手臂在身前蜷曲,与胃同高,距胃部一竖掌余,掌心向下,手臂呈圆弧形。

  “单托手”:手臂于头上方,手的位置在头上偏前,中指尖对眉梢,掌心向上(略偏前),手臂呈圆弧形。

  要领:沉肩、撑腕、挑指。动作时手动眼随。

  节奏:2/4拍。

  术语:单山手位、单按手位、单托手位、单盖手、单晃手、单撩手

  (4)压胯:

  规格:

  “展胸压胯”:“对脚盘坐”,两膝外侧尽量贴地,上体从胯根部向前折叠、俯压,腹部与脚贴靠;肩、胸展开,平视前方,后背呈“下弧线”。

  “含胸压胯”:“对脚盘坐”,两膝外侧尽量贴地,上体前屈,额头贴脚,眼视腹部,后背呈“上弧线”。

  要领:胯始终最大限度外开,脊椎尽量拉长。

  节奏:2/4拍。

  术语:对脚盘坐、展胸压胯、含胸压胯。

  规格包括哪些方面?

  答:规格包括四个方面:

  (1) 动作的方位(教室、自身)

  例:单山手位。

  在动作时力度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

  答:力度在动作中是有变化的,有时强、有时弱。例:前踢腿、藏族舞、退塔步。

  舞蹈教学步骤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教学步骤的基本规律是:由浅深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组合、由原地到流动

  身体部位训练的全面性包括哪些?

  答:身体部位选连的全面性包括上体、上肢、和下肢三个方面。

  (1) 上体包括:头、眼、颈、肩、胸、背、腰、髋。

  (2) 上肢包括:臂、肘、腕、指。

  (3) 下肢包括:腿、膝、踝、脚背、趾。

  什么是“新课”?

  答:在组合最后完成体之前的任何教学步骤,均称为新课。

  “音乐反应”练习为什么要常换音乐?

  答:常换音乐能培养学生:

  (1)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4)适应各种音乐的变化能力

  中国舞考级课程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舞的考级课程是属于美育教育的课程,是对舞者进行舞蹈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艺术素质训练的系列课程。

  五级教师试题

  A B

  1.手眼动作 1. 双手位

  2.小弹腿 2. 旁抬腿

  3.后踢腿 3.前、旁大踢腿

  4. 脚位 4.脚位

  5.小跳(一) 5.半蹲

  6.推指 6.波浪

  7.点步转 7.小跳(二)

  8.藏族舞 8.东北秧歌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手、眼配合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为什么要设定教学步骤?

  教材类别的全面性包括哪些内容?

  “恢复课”应注意什么?

  “巩固提高”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音乐反应”为什么每堂课必须要练习?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

  (由任课老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1)波浪:学会“小波浪”和“大波浪”的动作,并通过“小波浪”和“大波浪”的训练增强手部和手臂的灵活性、柔韧性,为进一步提高手臂的表现力打基础。

  (2)后弯腰:学会“后弯腰”动作,训练腰部的柔软度及控制力。

  (3)东北秧歌:学会“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训练腕部灵活,动作路线清晰,手脚配合协调。

  (4)旁抬腿:学会“旁吸腿”“旁抬腿”的正确方法,训练髋部的松柔及控制力。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1)半蹲:

  “小八字位半蹲”:

  规格:在“小八字位”上,膝对脚尖方向下蹲,全脚压在地上,下蹲到最大限度,臀部在脚跟上方,上身垂直。

  要领:大腿外传,重心平均放在两脚上,下蹲和立起时均有对抗力。

  “大八字位半蹲”:

  规格:在“大八字位”上,膝对脚尖方向下蹲,全脚压在地上,下蹲到全蹲的一半,臀部与脚跟成一条垂直线,上身垂直。

  要领:大腿外传,重心平均放在两脚上,下蹲和立起时均有对抗力。

  “正步位半蹲”

  规格:在“正步位”上,膝对脚尖方向下蹲,全脚压在地上,臀部在脚跟上方,下蹲到最大限度,上身垂直。

  要领:重心平均放在两脚上,下蹲和立起时均有对抗力。

  节奏:2/4拍。

  术语:小八字位半蹲、大八字位半蹲、正步位半蹲。

  (2)手眼动作

  “提压指”:

  规格:拇指与中指指尖相捏,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伸直翘起,提压指时,先提腕再压腕指出。

  要领:手动眼随,提腕时力弱,压腕时力强并迅速,到位后有停顿。

  “点指”:

  规格:同提压指手型,食指上扬再下点。

  要领:动作过程快,力在指,动在腕,到位后有停顿。

  节奏:2/4拍。

  术语:提压指、点指、小晃手、上弧线、下弧线。

  (3)“点步转”

  规格:站旁虚步位,以主力腿前脚掌为轴心,先点地,后转体,旁点地脚每点地一次,身体转体四分之一,点地四次转体一周;或点地一次转体二分之一,点地两次转体一周。

  要领:转体时骨盘、肩、头同时转到位。

  节奏:3/4拍。

  术语:点步转、垫步

  (4)藏族舞:

  “藏族跑跳步”:

  规格:以右为例,“自然位”站立,第一拍的前半拍右腿吸至小腿肚处,左脚经搓地并“小跳”一下,后半拍右脚落地,左脚略抬起;第二拍的前半拍左脚跑步,后半拍右脚跑步。

  要领:膝部松弛,“跑跳步”过程中始终带有小颤。

  节奏:2/4拍。

  术语:跑跳步、小颤、扶胯。

  .手、眼配合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手动眼随。

  .为什么要设定教学步骤?

  答:教学步骤是达到训练目的的阶梯,教学步骤是依据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提出的,合理的教学步骤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材类别的全面性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舞步、基训、身韵、民族民间舞、音乐反应、游戏、模仿与想象及滚翻等类别。

  .“恢复课”应注意什么?

  答:(1)恢复课是为本学期推新课做准备,并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恢复课的时间长短要根据课程的难易而定。

  (3)恢复课应注意由浅入深的科学的训练。

  .“巩固提高”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是对规格、风格、韵律、乐感及表现力等方面的进一步提高、为考试做准备。

  .“音乐反应”为什么每堂课必须要练习?

  答:要学会跳舞,首先要会听音乐,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以使舞蹈与音乐较好的配合。因此,必须要每堂课练习。

  六级教师试题

  A B

  1.摊推手 1. 波浪(一)

  2.勾绷脚 2. 弹腿

  3.前、旁大踢腿 3. 环动

  4. 蹲 4.擦地

  5.小跳(一) 5.弯腰

  6.女双手位 6.男双手位

  7.波浪(二) 7.双脚转

  8.藏族舞 8.蒙古族舞

  第六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动作的教学步骤。(摊推手、双脚转、蒙古族舞)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及要领。(后弯腰、后踢腿、擦地、小跳(二))

  .说出下列组合的术语,并做出准确动作。(双手位、蒙古族舞)

  .年级教学任务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为什么要进行“扶把”动作的训练。

  .“音乐反应”训练是如何用动作体现重拍的?举例说明

  .设定教学步骤的依据是什么?

  . 什么是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

  .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动作的教学步骤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摊推手:

  训练目的:

  学会“摊手”和“推手”动作,提高手部和腕部的灵活性及表现力。

  教学步骤:

  摊 手:①“团手”到“摊手”的练习。

  ②“团手绕腕”到“摊手”的练习。

  ③分别在不同的手臂位置上练习“摊手”动作。

  推手:①“团手”到“推手”的练习。

  ②“团手绕腕”到“推手“的练习

  ③分别在不同的手臂位置上练习“推手“动作。

  双脚转:

  训练目的:

  学会“平步半蹲转”、“双踮脚转”、“点步转”的动作及三种转的正确方法。

  教学步骤:

  平步半蹲转:①单一练习“平步半蹲转”②“舞姿”与“平步半蹲转”的配合练习。

  双踮脚转:①单一练习“双踮脚转”。②“舞姿”与“双踮脚转”的配合练习。点步转:①先找重心与“点步”的位置。 ②“点步”与“转”的协调配合。

  蒙古族舞:

  训练目的:

  学会蒙古族舞的基本动作,做到“舞步”和“舞姿”准确,动作协调,舞蹈时有自娱感。

  教学步骤:

  双勒马式吸腿跑马步:

  ①找到“双勒马式”的位置及体态。

  ②“双勒马式”与双膝屈伸的配合练习。

  ③“双勒马式”与原地吸腿踏步的配合练习。

  ④“双勒马式”与“吸腿跑马步”的配合练习。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及要领(由任课老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① 擦地:

  动作规格:

  前擦地:“小八字位”站立,主力腿固定,动力腿经全脚向前擦地伸出,绷脚点地,脚尖与主力腿脚跟成直线。收回时,经脚掌至全脚擦回。

  后擦地:“小八字位”站立,主力腿固定,动力腿经全脚向后擦地伸出,绷脚点地,脚尖与主力腿脚跟成直线。收回时,经脚掌至全脚擦回。

  旁擦地:“小八字位”站立,主力腿固定,动力腿经全脚向旁擦地伸出,绷脚点地,两脚尖成一条横线。

  动作要领:骨盆固定,双腿外旋,动力腿的脚尖最大限度延伸。向前“擦地“时脚跟主动,向后”擦地“时脚尖主动。

  ② 后弯腰、后踢腿:

  后弯腰:

  动作规格:“双跪立“双臂上举与肩同宽,弯腰时眼随手、同时手臂带动头、颈、肩、胸、腰依次向后弯屈至双手扶地;返回时,腰、胸、肩、颈、头逐次直起。

  动作要领:展肩,腰椎上挑,顶胯,呼吸均匀。

  后踢腿:

  动作规格:双手扶地,“单跪后伸腿“直腿向后踢起,眼视前方。

  动作要领:快踢、轻落,大腿内侧用力。

  ③ 小跳(二):

  动作规格:“小八字位”站立,经“半蹲”向上跳起,空中直膝、绷脚,身体垂直;落地时经脚掌至全脚再“半蹲”。

  动作要领:用力点在踝关节,推地时绷脚,落地时要控制。

  、说出下列组合的术语,并做出准确动作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①女(男)双手位:

  术语:“顺风旗”、“斜托手”、“山按手”、“托按手”、“双盖手”“双分手”“双晃手”。

  ②蒙古族舞:

  术语:“双勒马式吸腿跑马步”、“双勒马式平踏步”、“单勒马式小跑步”、“笑肩”、“甩鞭”、“扬鞭”。

  、年级教学任务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答:①是根据本系列教材的最终训练目标制定的。

  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制定的。

  ③是根据年级的学时制定的。(建议:1-6级不少于48小时;7-8级不少于64小时;9-12级不少于96小时。)

  ④是根据承上启下的关系制定的。

  、为什么要进行“扶把”动作的训练?

  答:①“扶把”动作训练是“中间”动作训练的重要教学步骤。

  ②“扶把”动作训练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控制和支配自己身体的能力,包括:体态、重心、力度、速度、柔韧度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音乐反应”训练是如何用动作体现重拍的?举例说明。

  答;在“强拍”出现时,动作应鲜明、突出,有力度或幅度。

  、设定教学步骤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是依据教学对象的舞蹈基础。

  ②是依据动作训练目的及年级教学任务。

  ③是依据动作和组合的难易程度。

  、什么是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

  答: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应具有两个全面性。

  ① 教材类别的全面性:包括舞步、基训、身韵、民族民间舞、音乐反应、游戏、模仿与想象及滚翻等类别。

  ② 身体部位训练的全面性:包括头、颈、肩、胸、背、腰、髋、腿、膝、踝、脚、臂、肘、腕、手和眼睛。

  七级教师试题

  A B

  1.横移、转腰 1. 提、沉、含、仰

  2.弹、撩腿 2. 大环动

  3.后弯腰、后踢腿 3. 前、旁大踢腿

  4. 擦地 4.小抬、小踢腿

  5.端、掖、吸腿 5.弯腰(一)

  6. 弯腰(二) 6. 晃手

  7. 小跳(二) 7.双脚转

  8. 云南花灯 8. 藏族舞

  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教学步骤。(提沉含仰,晃手,云南花灯)

  为什么要按照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授课?

  年级教学任务与教师授课的关系是什么?

  检验教师授课及学生考试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组合中的主干动作?举例说明。

  什么是组合中的难点?举例说明。

  “音乐反应”为什么不能事先编好?

  七级课考题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教学步骤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提沉含仰:

  训练目的:1、初步掌握“提”、“沉”、“含”、“仰”的方法和体态。

  2、学会将气息、眼神与动作相结合,并贯穿到组合的过程中。

  教学步骤:1、找到“提”、“沉”、“含”、“仰”的体态。

  用较慢的速度单一练习,学会脊椎伸展与收缩的基本方法。

  用气息带动,练习“提”、“沉”、“含”、“仰”

  “提”、“沉”、“含”、“仰”与手眼的配合练习。

  晃手:

  训练目的:1、学会“大晃手”和“小晃手”的基本动作。

  2、学会“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

  教学步骤:

  1、找到“小晃手”的准确位置,并学会手与肘的配合方法。

  2、练习“大晃手”上半圆和下半圆的运行路线。

  3、完整的“大晃手”与下肢动作的配合练习。

  4、“手眼身法步”和气息的配合练习。

  云南花灯:

  训练目的:1、学会“跳撩步”、“跳颠步”、“三步跳颠”的舞步。

  2、初步掌握云南花灯“正崴”的动律和风格

  教学步骤:1、练习“正崴”的动律。

  2、单一练习“跳撩步”、 “跳颠步”、“三步跳颠”。

  3、练习动作之间的衔接难点。

  4、练习队形和两人的配合。

  为什么要按照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授课?

  答:1、有利于学员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有利于全面提高学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3、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年级教学任务与教师授课的关系是什么?

  答;1、教师把握本年级学生应达到该年级训练程度的提示。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握两个“全面性”的提示。

  检验教师授课及学生考试的标准是什么?

  答:检验标准是本年级的教学任务。

  什么是组合中的主干动作?举例说明。

  答:指组合中主要训练的动作。

  示例:1、弯腰(二) 主要训练动作是“后弯腰”、“转腰”、“涮腰”

  2、藏族舞 主要训练动作是“退踏步”、“欢乐步”“嘀嗒步”、“大嘀嗒步”。

  什么是组合中的难点?举例说明。

  答:指组合中较难掌握的部分。包括组合中的动作、风格、韵律、乐感、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这几方面的准确把握。

  示例:

  晃手

  组合中的难点是“晃手”动作中呼吸的把握。

  云南花灯

  组合中的难点是“跳颠步”、“三步跳颠”与“崴”的动律的协调配合。

  “音乐反应”为什么不能事先编好?

  答:因为音乐反应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即兴舞蹈的能力。如果事先编好,会阻碍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会失去音乐反应的训练作用。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

  八级教师试题

  A B

  1.提、沉、转腰 1.含、展横移

  2.大环动 2.踢、撩腿

  3. 擦地 3. 蹲

  4.小踢、弹腿 4.端、掖腿蹲

  5、吸、伸腿 5.大踢腿(二)

  6.圆场 6.盘手

  7.弯腰 7.平转

  8.小跳(一) 8.小跳(二)

  9.傣族舞 9.傣族舞

  10.蒙古族舞 10.维吾尔族舞

  (注: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需穿跟鞋)

  第八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试题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动作的教学步骤。

  找出下列组合中的主干动作及难点。

  “地面”、“扶把”和“中间”训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本级中中国古典舞的韵律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求是什么?举例说明

  如何设定教学步骤?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教学步骤。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平转

  训练目的

  学会“平转”动作,掌握“平转”的正确方法

  教学步骤

  ?①中间练习带“半蹲”的“双踮脚转”

  ②双手扶把练习左右甩头加“平转”二分之一周至一周

  ③中间练习“平转”二分之一周至一周

  ④中间练习“平转”两周

  ⑤完成组合。

  弯腰

  训练目的

  ?①学习单腿重心弯腰的动作,包括“单跪前弯腰”、“单跪后弯腰”,“单腿前弯腰”、“单腿后弯腰”并进一步解决腰的柔韧性和控制能力。

  ②训练动作在流动及衔接的过程中的韵律感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能力。

  教学步骤

  ?①扶把练习“单跪前弯腰”、“单跪后弯腰”、“单腿前弯腰”、“单腿后弯腰”.

  ②中间练习“单跪前弯腰”、“单跪后弯腰”、“单腿前弯腰”、“单腿后弯腰.”

  ③分别练习流动中的“转腰”和“涮胸”动作,使动作之间的衔接顺畅。

  ④先分段练习,再完成整体练习。

  维吾尔族舞蹈

  训练目的

  初步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手型”、“手位”和“舞步”,为进一步学习维吾尔族舞蹈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步骤

  ①找到正确的基本“体态”

  ②单一练习“三步一停”、“进退步”、和“颈横移”

  ③单一练习“摊手”、“绕腕”和几种姿态的变化

  ④上体和下体动作的配合练习

  ⑤先分段练习,再完成整体练习

  找出下列组合中的主干动作及难点。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平转

  主干动作

  “踮脚转”、“平转”

  难点

  ①掌握“平转”的正确动力。

  ②正确的“留头”、“甩头”

  ③“平转”时上下身的协调一致。

  弯腰

  主干动作

  “单跪后弯腰”、“单腿后弯腰”、“转腰”、“涮胸”

  难点

  ①单腿的“后弯腰”舞姿和重心的准确。

  ②在流动中“转腰”和“涮胸”动作的衔接。

  维吾尔族舞

  主干动作

  “三步一停”、“进退步”、“摊手绕腕”、“颈横移”。

  难点

  ①“舞步”的平稳

  ②在动作的流动中保持“体态”和“舞姿”的正确。

  “地面”、“扶把”和“中间”训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三者之间是一个由浅入深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地面”和“扶把”训练是“中间”训练的基础,“中间”训练是“扶把”训练的结果。

  在本级中中国古典舞的韵律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体现在呼吸、乐感及动作规律(如: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等方面。

  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求是什么?举例说明

  要求是流畅、顺势、自然

  如何设定教学步骤?

  ①首先找出主干动作和组合中的难点。

  ②新动作和已学过的动作应区别对待。

  ③清楚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是由浅入深的教学步骤。

  ④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教学步骤的设定应有所不同。

  九级教师试题

  A B

  1.含仰、旁提 1.含仰、旁提

  2.擦地 2.舞姿(一)

  3.舞姿(一) 3.大踢腿

  4. 弯腰 4.摇臂

  5.舞姿(二) 5.平转

  6.双脚小跳 6.小、中跳

  7.朝鲜族舞 7.东北秧歌

  8.东北秧歌 8.维吾尔族舞

  第九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教学步骤

  (由任课老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舞姿(二)

  训练目的

  (1)学会几种单腿重心的“舞姿”,掌握“舞姿”的准确及重心的稳定,

  (2)训练身体各部位的控制能力和“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能力。

  教学步骤

  (1)扶把练习组合中的“舞姿”。

  (2)中间单一练习“掖腿碾转”

  (3)完整的组合练习。

  朝鲜族舞

  训练目的

  (1)初步掌握朝鲜族舞的基本“体态”、“手型”、“手位”、“脚型”、“脚位”和“舞步”,为进一步学习朝鲜族舞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了解“安旦”活泼、明朗、带有跳跃感,富有弹性的节奏特点,并能唱出“安旦”的鼓点。

  教学步骤

  (1)学会朝鲜族舞的基本“体态”、“手型”、“手位”及“脚型”、“脚位”。

  (2)学会“安旦”的鼓点,再将气息与不同的“上肢动作”和“舞步”进行单一练习。

  (3)分段练习。

  (4)完整的组合练习。

  找出下列组合中的主干动作及难题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摇摆

  主干动作

  “后摇臂”、“前摇臂”

  难 点

  “摇臂”与“转腰”的协调配合。

  “摇臂”与其他动作的顺畅连接。

  02.东北秧歌

  主干动作

  “里挽花”、“片花”。

  难 点

  (1)“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

  (2)手巾花舞动的正确方法。

  “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的关键是什么?举例说明。

  关键是以腰为轴带动“手眼身法步”的运动。

  “要领”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第一,用力的方法,包括用力点及力度的强弱。

  第二,动作与动作之间衔接的方法。

  第三,“手眼身法步”之间的协调配合。

  “要领”的重要性是什么?

  “要领”是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训练效率的重要保证。

  确保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1)周密的教学计划。

  (2)合理的教学步骤。

  (3)恰当的教学方法。

  (4)准确的教学示范。

  如何引导学生在舞蹈时具有乐感?

  (1)反复欣赏组合的乐曲。

  (2)捕捉乐曲的情境和节奏的变化,例如:活泼的、跳跃的、欢腾的、深情的、热情的、优美的、安静的、流畅的、如歌的等等。

  (3)引导学生心里唱着并感受乐曲,用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

  十级教师试题

  A B

  1.冲靠 平圆 1.冲靠 平圆

  2.擦地 2.蹲、弯腰

  3.舞姿(一) 3.小踢腿

  4.穿手 4.舞姿(二)

  5.弯腰 5.平转

  6.双脚小跳 6.舞姿小跳

  7.云南花灯 7.朝鲜族舞

  8.蒙古族舞 8.蒙古族舞

  第十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教学步骤。

  找出下列组合中的主干动作及难点。

  各年级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为什么要明确每个动作和组合的训练目的?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的示范?

  民间舞的风格要素有哪些?

  如何跳好即兴舞?

  第十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教学步骤。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穿手

  训练目的

  (1)学会几种基本的“穿手”动作。

  (2)通过“穿手”动作之间的连接,训练“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

  (3)掌握动作中轻、重、缓、急节奏的变化。

  教学步骤

  (1)单一练习各种“穿手”,正确掌握“穿手”的路线及方法。

  (2)单一练习“穿手”与“舞步”的配合。

  (3)分段练习。

  (4)完成整体组合。

  云南花灯

  训练目的

  (1)学会正确“执扇”与“舞扇”的方法。

  (2)掌握“跳颠崴”、“小崴”、“反崴”的基本动律。

  (3)掌握动作连贯、“抻”、“韧”、轻巧、棱角分明及有弹性的特点。

  教学步骤

  (1)单一练习各种“执扇”与“舞扇”的方法。

  (2)单一练习几种“崴”的动律。

  (3)单一练习“扇花”与“崴”的配合。

  (4)分段练习。

  (5)完成整体组合。

  找出下列组合中的主干动作及难点。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舞姿小跳

  主干动作

  “射燕小跳”、“端腿小跳”、“掖腿小跳”。

  难点

  (1)跳跃时保持“舞姿”的准确。

  (2)“单起单落”跳跃时的方法。

  (3)连接动作的轻巧、流畅。

  蒙古族舞

  主干动作

  “硬腕”、“硬肩”、“笑肩”、“蹉步”。

  难点

  (1)把握动作的幅度与节奏的强弱。

  (2)动作连接的流畅。

  朝鲜族舞

  主干动作

  “抽手”、“顶手”、“腰围手”、“提裙波浪步”、“跟点步转”

  难点

  (1)动作时体态准确。

  (2)气息、节奏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3)动作幅度大小的恰当控制

  各年级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各年级教学任务是达到最终训练目标的阶梯,前一级教学任务是后一级教学任务的准备、铺垫和基础,而后一级教学任务则是前一级教学任务的深入、发展和提高。

  教师为什么要明确每个动作和组合的训练目的?

  第一,因为每个动作和组合都承担着对舞者身体基本素质训练的任务。

  第二,教师只有明确了每个动作和组合在本年级中的训练目的,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训练作用。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的示范?

  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并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规格、要领、节奏、韵律和风格,才能做到具有感染力的示范。

  民间舞的风格要素有哪些?

  风格要素有基本体态、动作及动律特征、节奏特点、舞者心态。

  如何跳好即兴舞?

  第一,要对音乐的节奏及旋律反应敏感,并细心感受音乐的意境及形象。

  第二,将动作的大小、轻重缓急与音乐的仰、扬、顿、挫相吻合,做到以情带舞,使情感与音乐迅速产生共鸣。

  第三,不受动作规格所约束,舞蹈时动作要顺势而变化。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

  十一级教师试题

  A B

  1.旁提、立圆 1.旁提、立圆

  2.双晃手 2.舞姿

  3.大踢腿 3.平转

  4.风火轮 4.翻身

  5.平转 5.小跳

  6.藏族舞 6.傣族舞

  7. 彝族舞 7.东北秧歌

  8.翻身 8.风火轮

  9.傣族舞 9.彝族舞

  10.舞姿 10.双晃手

  11.东北秧歌 11.藏族舞

  目录

  分析下列组合的风格、韵律及音乐特点。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主干动作和难点。

  第十一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分析下列组合的风格、韵律及音乐特点。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双晃手

  (1)突出了中国古典舞中各种“立圆”的运行路线,以及上体“拧”、“倾”的风格和韵律,并与组合中难度较大的“手眼身法步”融为一体、协调配合,展现出特有的韵味和艺术特色。

  (2)舞蹈音乐《三十里铺》是陕北民歌,其旋律优美、抒情,且有轻重缓急的变化。

  (3)舞者应在乐曲的启发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将内在情感注入舞蹈中,使呼吸、音乐、动作紧密结合。

  自行分析组合:“风火轮”。

  藏族舞

  (1)藏族“炫子舞”以其上体松弛、自然的体态特征和膝部连绵柔韧的屈伸动律,以及由下肢重心的移动带动上体、上肢附随而动的特点,形成悠然自如、优美流畅的舞蹈风格。

  (2)舞蹈音乐《金色的大雁》是藏族传统民歌,其旋律深情、优美、流畅。

  自行分析组合:“傣族舞”。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主干动作和难点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圆场、花梆步

  训练目的

  (1)提高“圆场”、“花梆步”的技术难度,稳中求快,平稳流畅。

  (2)“舞步”与上体动作及呼吸相结合,提高动作的韵律、美感和表现力。

  主干动作

  “圆场”、“花梆步”

  难点

  (1)上肢动作慢、下肢动作快的动势特点。

  (2)“圆场”和“提”、“沉”、“含”、“仰”的协调配合。

  (3)S路线上的“圆场”与上体动作的协调配合。

  难点的教学步骤

  (1)原地练习上体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2)单一练习“圆场”和上体动作的配合。

  (3)先在1至5点线上做S路线的“圆场”,再进行2至6点S路线的“圆场”练习。

  自行分析组合:“小跳”。

  彝族舞

  训练目的

  (1)学会彝族舞“对脚”、“拐腿”和“荡群”动作,初步掌握彝族舞的风格。

  (2)提高表现力,将彝族舞欢快、跳跃的舞步与热情、开朗的性格表现出来。

  主干动作

  “对脚”、“拐腿”、“荡裙”。

  难点

  (1)准确掌握“荡裙”动作时,左、右移动重心和单脚推移重心和单脚推移重心的不同动势及节奏特点。

  (2)体现“荡裙”动作悠荡、流动的美感。

  难点的教学步骤

  (1)单一练习左、右移动重心的“转腰”、“摆臂”动作。

  (2)单一练习单脚推移重心的“转腰”、“摆臂”动作。

  (3)完成“荡裙”动作。

  自行分析组合:“东北秧歌”。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

  十二级教师试题

  A B

  1.提沉冲靠含仰移 1.提沉冲靠含仰移

  2.大踢腿 2.大踢腿

  3.舞姿 3.翻身

  4.转组合 4.眼睛练习

  5.小跳 5.小跳

  6.云南花灯 6.朝鲜族舞

  7.维吾尔族舞 7.傣族舞

  目录

  分析下列组合的风格、韵律及音乐特点。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主干动作和难点以及难点的教学步骤。

  分析下列组合的风格、韵律及音乐特点。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眼睛练习

  (1)头和眼睛的动作是中国古典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组合突出了眼睛的“点”、“线”变化与手臂动作的关系,以及与“提”、“沉”、“冲”、“靠”、“移”的韵律配合,充分体现了民族特有的气质和神韵。

  (2)舞蹈音乐《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中国民歌,该曲轻快、活泼。

  (3)舞者应带着饱满的情绪,将灵活的眼神、轻巧的动作与乐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自行分析组合:“舞姿”。

  朝鲜族舞

  (1)该组合既体现了朝鲜族女性的含胸、蓄背、垂背、收腹、收臀的体态特征,又体现了朝鲜族“安旦”舞蹈动作顿挫、有力、富有弹性的动律以及飘逸、潇洒的风格。

  (2)舞蹈音乐《美丽的金达莱》是朝鲜族民歌,该曲属于“安旦”节奏,具有明朗、欢快、跳跃的特征。

  自行分析组合:“维吾尔族舞”。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主干动作和难点以及难点的教学步骤。(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慢步

  训练目的

  (1)学会“慢步”,并能较好地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韵律。

  (2)将“冲”、“靠”、“旁提”等韵律与“舞步”相结合,做到“舞姿”优美、“舞步”平稳、连接流畅。

  主干动作

  “慢步”。

  难点

  “慢步”与各种“舞姿”连接时重心的转换及与身体的协调配合。

  难点的教学步骤

  (1)单一“慢步”向旁行进,并配合“旁提”的练习。

  (2)单一“慢步”向前行进,并配合“冲”、“靠”及重心移动的练习。

  (3)“慢步”接“涮胸”及重心转换的练习。

  自行分析组合:“转组合”。

  傣族舞

  训练目的

  (1)进一步掌握傣族舞身体和手臂的“三道弯”造型,以及柔中带刚的舞蹈韵律。

  (2)学会用眼睛、头、手及身体的各部位来表达感情,以情带舞,提高表现力。

  主干动作

  “起伏步”、“点蹉步”、“侧吸跳”、“小卜少舞步”。

  难点

  “小卜少舞步”膝部的松弛和颤动及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难点的教学步骤

  (1)单一练习“小卜少舞步”的下肢动作,先原地练习再流动练习。

  (2)上体的转动与手臂前后摆动的协调配合练习。

  (3)完成“小卜少舞步”。

  自行分析组合:“朝鲜族舞”。

  润笙春芽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少儿舞蹈普及教育、中专舞蹈专业人才选拔、中高考舞蹈特长生、高校艺考考前舞蹈培训、舞蹈教师从业资格培训等一站式舞蹈教育领军品牌。蹈学院中国舞1-12级教师考级试题及教学法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院是文化部批准的社会艺术水平跨省考级机构。考级院以“普及舞蹈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立足于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经过30年的发展,在国内已有合作单位300多家,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有多家合作单位。每年在海内外培训舞蹈考级教师3万余人次,有近30万学生参加舞蹈等级考试,经测评合格获得“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

  (新)一、二级教师试题

  A B

  1.扩指(一级) 1. 手位(二级)

  2.绷脚(二级) 2.手臂动作(一级)

  3.弯腰、转腰(一级)3. 提腰、松腰(二级)

  4.含胸、展胸(一级)4.前压腿(一级)

  5.推指、绕腕(二级)5.脚位(一级)

  6.头的动作(二级) 6.头的动作(一级)

  7.半蹲(二级) 7.摆臂(一级)

  8.蹦跳步(一级) 8.蛙跳步(二级)

  9.蛙跳步(二级) 9.鸡走步(二级)

  10平踏步(一级) 10.模仿与想象(二级)

  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一级的教学任务:

  (1)认识身体的基本部位(头、颈、背、腰、臂、手、膝、踝、趾)并对这些部位进行松弛、伸展和灵活运动的初步训练。

  (2)认识身体部位的左与右。

  (3)认识音乐的节拍,培养幼儿按节拍做动作。

  (4)培养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态学习舞蹈,使他们在学舞蹈中产生对舞蹈的热爱。

  二级教学任务:

  (1)进一步完成第一年级的教学任务的各项要求。

  (2)认识教室的八个基本方位。

  (3)初步达到颈立、背直、腿直、脚绷等要求。

  (4)培养幼儿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

  .讲解(边讲边做)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规

  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训练目的:

  (1)平踏步:学会“平踏步”,训练膝部的松弛和灵活。

  (2)推指、绕腕:学会“推指”和“绕腕”动作,训练手指的柔韧性和腕部的灵活性。

  动作规格:

  (1)脚位:

  正步位:脚尖、脚跟分别对齐,脚的内侧靠拢。

  小八字位:脚跟靠拢,两脚尖分别外开,两脚之间形成90度直角。

  大八字位:在“小八字位”的基础上,一脚向旁横移一步,两脚跟之间的距离约为一脚。

  (2)旁开腿:“仰卧正步位绷脚”,双手“旁斜下位”扶地;自髋关节开始旁开至最大限度,膝盖及脚背始终对上方。

  动作要领:

  (1)扩指:手掌及手指最大限度伸展,指根最大限度向外扩张。

  (2)勾绷脚:“勾脚”时,脚踝用力,脚跟最大限度延伸,“绷脚”时,脚踝、脚背同时用力,脚趾最大限度延伸。

  动作节奏:

  (1)头的动作(一级)

  (2)摆臂

  动作术语:

  (1)蛙跳步:扩指双托手;双起单落蛙跳步;大八字位蹦跳步。

  (2)头的动作(二级):低头、仰头、倾头、点头。

  .什么是教室的方位?

  答:教室有8个基本方位(或称8个点);以教师为1点定位;每向右转动45度为1个点,转动一周共八个点。

  .什么是动作的运行路线?举例说明

  答:指动作运行的轨迹,如:直线、弧线、圆线(平圆、立圆)

  .什么是动作的用力点?

  答:动作时身体主要用力的部位、

  .音乐反应训练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1)音乐反应训练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音乐反应训练能促进大脑发育。

  (3)音乐反应训练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什么教节拍从儿歌开始?

  答:(1)儿歌具有鲜明的节拍感。

  (2)儿歌的内容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

  (3)以儿歌作为幼儿学习节拍的切入点,通过说儿歌,通过一个字做一个动作,让孩子直接感受并掌握音乐节拍的一拍和半拍。

  .为什么要严格要求教师的动作必须规范?

  答:因为1至2级的学生是以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因此,教师的动作是否正确关系学生学习的质量。

  .教师教授1至2级课程的方法是什么?

  答:主要是用示范的方法,示范时应采用镜面教学法。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态学习舞蹈?

  答:(1)教师应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

  (2)授课时有饱满的热情。

  (3)用生动的语言与学生交流,同时多鼓励学生。

  .教师除了掌握教材和教学法外还应具有什么品

  质?

  答: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应有爱心,耐心。

  .第1至2级学生的特点是什么?

  答:(1)好奇心强

  (2)喜欢模仿

  (3)喜欢表扬

  (4)注意力持久性短,易受干扰

  (5)自控能力较差

  三级教师试题

  A B

  1.吸跳步和敬礼 1. 吸跳步和敬礼

  2.波浪 2.波浪

  3.弯腰 3. 弯腰

  4.勾绷脚 4.吸伸腿

  5.手位 5.手位

  6.半蹲 6.松肩

  7.踮脚走 7.鸭走步

  8.蹦跳步 8.踏点步

  9. 模仿与想象 9. 模仿与想象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三级教学任务

  (1)能较好地完成第一、二级教学任务的各项要求。

  (2)熟悉围绕自身的基本方位(上、下、前、后、旁、平、斜位)。

  (3)听音乐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

  (4)培养幼儿在跳舞时有自娱感,热爱考级课程

  .讲解(边讲边做)下列动作的规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训练目的:

  (1)踮脚走:学会“踮脚走”动作,训练脚踝的力量和控制能力。

  (2)吸跳步和敬礼:学会吸跳步动作,合上节拍做动作,纠正自然体态。

  动作规格:一边做一边说

  蹦跳步:“正步位”站立,“扩指”手型,双臂屈于肩前,“蹦跳步”同时双臂向前划立圆。

  动作要领:

  (1)前弯腰:脊椎最大限度伸展。

  (2)旁弯腰:腰的旁侧肌肉一侧最大限度收缩,另一侧最大限度伸展,手扶地时,肘放松。

  (3)后弯腰:保持呼吸顺畅。

  (4)转腰:以腰为轴,向左或向右最大限度转动,(1至3级的转动幅度为2、8点)。

  节奏:

  (1)踏点走

  (2)踮脚走

  动作术语:

  (1)波浪:旁大波浪、前大波浪、胸前小波浪。

  (2)手位:前平位上翘指、旁平位上翘指、上位、下位、旁按手位(旁斜下位)。

  .什么是自身的方位?

  答:围绕自身的上、下、前、后、旁、平、斜位。

  .什么是动作的形状?举例说明

  答:指动作的形象和状态,如:鸡冠状、兔耳状、蛙状等形象,以及上弧、下弧、圆弧等动作状态。

  .什么是动作的角度?举例说明

  答:是指动作所形成的夹角。如:45度、90度、180度等。

  .第三级课程中的组合有哪几种节奏类型?举例说明。

  答:2/4拍、3/4拍、4/4拍。

  .为什么要进行模仿与想象的练习?

  答:(1)模仿与想象的训练是早期教育的最好方法之一。

  (2)模仿与想象的训练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3)模仿与想象的训练能促进大脑发育,并有益于对幼儿创造力的培 养。

  .如何进行模仿与想象的练习?

  答:(1)引发幼儿的兴趣。

  (2)启发幼儿的视觉记忆

  (3)培养幼儿良好的主动观察能力

  (4)使模仿与想象进入故事化、拟人化。

  .第1至3级的课中组合被拆成单一动作后,用哪些方法重新组织在教授?

  答:将组合拆成单一或局部的动作后,可放在节拍练习,讲故事或游戏等中练习。。

  .为什么要制定教学计划?

  答:教学计划是为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教学规律具有科学性,避免主观性、随意性和盲目性,以确保教师完成本学期所确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计划分几个阶段?

  答:分三个阶段

  (1)恢复课阶段

  (2)推新课阶段

  (3)复习、巩固、提高阶段

  .教学计划中几个阶段的时间如何分配?

  答: 恢复课、推新课阶段占3/4课时,巩固、提高阶段占1/4课时。

  4、5级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

  四级教师试题

  A B

  (一) (二)

  1.单手位 1. 波浪

  2.勾绷脚 2. 勾绷脚

  3.前抬腿 3.抱端腿

  4.后踢腿 4.前踢腿

  5.碎步 5.碎步

  6.掰膀子 6.掰膀子

  7.藏族舞 7.东北秧歌

  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规格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在动作时力度是如何体现的?举例说明

  舞蹈教学步骤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身体部位训练的全面性包括哪些?

  什么是新课?

  “音乐反应”练习为什么要常换音乐?

  背诵年级教学任

  讲解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

  (由任课老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1)抱端腿:训练“端腿”舞姿;训练“胯”与小腿的“开”度与柔韧。

  (2)藏族舞:初步掌握藏族“踢踏舞颠膝”的基本动律;学会藏族舞的一个基本“舞步”—“退踏步”;训练上下身的协调性。

  (3)三拍舞步:使学生认识有轻、重、起、伏规律的三拍音乐特点;将动作的起伏与力度的轻重,贯穿到“舞步”中;在动作吻合节拍的训练中掌握简单的几种“舞步”

  (4)碎步:学会碎步动作;练习脚下的灵活性及上下身的协调能力。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1)波浪:

  规格(外形):

  “小波浪”:也称“小三节”是以手部上“提”下,“压”的运动模式模拟波浪的动作。动作时腕、指根、指尖依次“提”起,经抓握状,再依次“压”下,至手腕、手掌展开,手指上翘。“提”、“压”时小臂仅配合随动。

  “大波浪”:也称“大三节”,是以肩部的外展带动肘、腕部的依次上“提”,直至“上位”,再经“小波浪”后,依次落下至“下位”。运动时模拟海水的大波浪的形态。幅度大于“小波浪”。

  要领:动作过程柔中有钢、连绵不断。

  节奏:3/4拍。

  术语:胸前小波浪、前斜上位小波浪、前大波浪、旁大波浪。

  (2)东北秧歌

  “跳踢步”:

  规格:“正步位”站立,双腿交替做带有“跳跃”的“后吸腿”,脚落地时带“半蹲”。在做“跳踢”的过程中双腿膝部始终靠拢,“后吸腿”高度在90°以上。

  要领:膝部松弛有弹性

  “小燕展翅”:

  规格:“正步位”站立,双臂在“旁斜下位”,做“提压腕”动作,手臂仅随动,形同小燕翅膀扇动飞舞。“压腕”时双膝“半蹲”,“提腕”时膝直。

  要领:“提压腕”时腕主动,腕部的“提”、“压”和膝部的“蹲”、“直”,都要快速有力,动作脆和有棱角

  节奏:2/4拍。

  术语:小燕展翅、跳踏步。

  (3)单手位

  规格:

  “单山手”:手臂于身旁,高度与肩平,掌心向外撑开,指尖对“前斜上位”,整个手臂略弯,呈圆弧形。

  “单按手”:手臂在身前蜷曲,与胃同高,距胃部一竖掌余,掌心向下,手臂呈圆弧形。

  “单托手”:手臂于头上方,手的位置在头上偏前,中指尖对眉梢,掌心向上(略偏前),手臂呈圆弧形。

  要领:沉肩、撑腕、挑指。动作时手动眼随。

  节奏:2/4拍。

  术语:单山手位、单按手位、单托手位、单盖手、单晃手、单撩手

  (4)压胯:

  规格:

  “展胸压胯”:“对脚盘坐”,两膝外侧尽量贴地,上体从胯根部向前折叠、俯压,腹部与脚贴靠;肩、胸展开,平视前方,后背呈“下弧线”。

  “含胸压胯”:“对脚盘坐”,两膝外侧尽量贴地,上体前屈,额头贴脚,眼视腹部,后背呈“上弧线”。

  要领:胯始终最大限度外开,脊椎尽量拉长。

  节奏:2/4拍。

  术语:对脚盘坐、展胸压胯、含胸压胯。

  规格包括哪些方面?

  答:规格包括四个方面:

  (1) 动作的方位(教室、自身)

  例:单山手位。

  在动作时力度是如何体现的?请举例说明

  答:力度在动作中是有变化的,有时强、有时弱。例:前踢腿、藏族舞、退塔步。

  舞蹈教学步骤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教学步骤的基本规律是:由浅深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组合、由原地到流动

  身体部位训练的全面性包括哪些?

  答:身体部位选连的全面性包括上体、上肢、和下肢三个方面。

  (1) 上体包括:头、眼、颈、肩、胸、背、腰、髋。

  (2) 上肢包括:臂、肘、腕、指。

  (3) 下肢包括:腿、膝、踝、脚背、趾。

  什么是“新课”?

  答:在组合最后完成体之前的任何教学步骤,均称为新课。

  “音乐反应”练习为什么要常换音乐?

  答:常换音乐能培养学生:

  (1)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4)适应各种音乐的变化能力

  中国舞考级课程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舞的考级课程是属于美育教育的课程,是对舞者进行舞蹈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艺术素质训练的系列课程。

  五级教师试题

  A B

  1.手眼动作 1. 双手位

  2.小弹腿 2. 旁抬腿

  3.后踢腿 3.前、旁大踢腿

  4. 脚位 4.脚位

  5.小跳(一) 5.半蹲

  6.推指 6.波浪

  7.点步转 7.小跳(二)

  8.藏族舞 8.东北秧歌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手、眼配合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为什么要设定教学步骤?

  教材类别的全面性包括哪些内容?

  “恢复课”应注意什么?

  “巩固提高”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音乐反应”为什么每堂课必须要练习?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动作的训练目的

  (由任课老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1)波浪:学会“小波浪”和“大波浪”的动作,并通过“小波浪”和“大波浪”的训练增强手部和手臂的灵活性、柔韧性,为进一步提高手臂的表现力打基础。

  (2)后弯腰:学会“后弯腰”动作,训练腰部的柔软度及控制力。

  (3)东北秧歌:学会“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训练腕部灵活,动作路线清晰,手脚配合协调。

  (4)旁抬腿:学会“旁吸腿”“旁抬腿”的正确方法,训练髋部的松柔及控制力。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要领、节奏及术语。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1)半蹲:

  “小八字位半蹲”:

  规格:在“小八字位”上,膝对脚尖方向下蹲,全脚压在地上,下蹲到最大限度,臀部在脚跟上方,上身垂直。

  要领:大腿外传,重心平均放在两脚上,下蹲和立起时均有对抗力。

  “大八字位半蹲”:

  规格:在“大八字位”上,膝对脚尖方向下蹲,全脚压在地上,下蹲到全蹲的一半,臀部与脚跟成一条垂直线,上身垂直。

  要领:大腿外传,重心平均放在两脚上,下蹲和立起时均有对抗力。

  “正步位半蹲”

  规格:在“正步位”上,膝对脚尖方向下蹲,全脚压在地上,臀部在脚跟上方,下蹲到最大限度,上身垂直。

  要领:重心平均放在两脚上,下蹲和立起时均有对抗力。

  节奏:2/4拍。

  术语:小八字位半蹲、大八字位半蹲、正步位半蹲。

  (2)手眼动作

  “提压指”:

  规格:拇指与中指指尖相捏,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伸直翘起,提压指时,先提腕再压腕指出。

  要领:手动眼随,提腕时力弱,压腕时力强并迅速,到位后有停顿。

  “点指”:

  规格:同提压指手型,食指上扬再下点。

  要领:动作过程快,力在指,动在腕,到位后有停顿。

  节奏:2/4拍。

  术语:提压指、点指、小晃手、上弧线、下弧线。

  (3)“点步转”

  规格:站旁虚步位,以主力腿前脚掌为轴心,先点地,后转体,旁点地脚每点地一次,身体转体四分之一,点地四次转体一周;或点地一次转体二分之一,点地两次转体一周。

  要领:转体时骨盘、肩、头同时转到位。

  节奏:3/4拍。

  术语:点步转、垫步

  (4)藏族舞:

  “藏族跑跳步”:

  规格:以右为例,“自然位”站立,第一拍的前半拍右腿吸至小腿肚处,左脚经搓地并“小跳”一下,后半拍右脚落地,左脚略抬起;第二拍的前半拍左脚跑步,后半拍右脚跑步。

  要领:膝部松弛,“跑跳步”过程中始终带有小颤。

  节奏:2/4拍。

  术语:跑跳步、小颤、扶胯。

  .手、眼配合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手动眼随。

  .为什么要设定教学步骤?

  答:教学步骤是达到训练目的的阶梯,教学步骤是依据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提出的,合理的教学步骤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教材类别的全面性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舞步、基训、身韵、民族民间舞、音乐反应、游戏、模仿与想象及滚翻等类别。

  .“恢复课”应注意什么?

  答:(1)恢复课是为本学期推新课做准备,并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恢复课的时间长短要根据课程的难易而定。

  (3)恢复课应注意由浅入深的科学的训练。

  .“巩固提高”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答:是对规格、风格、韵律、乐感及表现力等方面的进一步提高、为考试做准备。

  .“音乐反应”为什么每堂课必须要练习?

  答:要学会跳舞,首先要会听音乐,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以使舞蹈与音乐较好的配合。因此,必须要每堂课练习。

  六级教师试题

  A B

  1.摊推手 1. 波浪(一)

  2.勾绷脚 2. 弹腿

  3.前、旁大踢腿 3. 环动

  4. 蹲 4.擦地

  5.小跳(一) 5.弯腰

  6.女双手位 6.男双手位

  7.波浪(二) 7.双脚转

  8.藏族舞 8.蒙古族舞

  第六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动作的教学步骤。(摊推手、双脚转、蒙古族舞)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及要领。(后弯腰、后踢腿、擦地、小跳(二))

  .说出下列组合的术语,并做出准确动作。(双手位、蒙古族舞)

  .年级教学任务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为什么要进行“扶把”动作的训练。

  .“音乐反应”训练是如何用动作体现重拍的?举例说明

  .设定教学步骤的依据是什么?

  . 什么是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

  .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动作的教学步骤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摊推手:

  训练目的:

  学会“摊手”和“推手”动作,提高手部和腕部的灵活性及表现力。

  教学步骤:

  摊 手:①“团手”到“摊手”的练习。

  ②“团手绕腕”到“摊手”的练习。

  ③分别在不同的手臂位置上练习“摊手”动作。

  推手:①“团手”到“推手”的练习。

  ②“团手绕腕”到“推手“的练习

  ③分别在不同的手臂位置上练习“推手“动作。

  双脚转:

  训练目的:

  学会“平步半蹲转”、“双踮脚转”、“点步转”的动作及三种转的正确方法。

  教学步骤:

  平步半蹲转:①单一练习“平步半蹲转”②“舞姿”与“平步半蹲转”的配合练习。

  双踮脚转:①单一练习“双踮脚转”。②“舞姿”与“双踮脚转”的配合练习。点步转:①先找重心与“点步”的位置。 ②“点步”与“转”的协调配合。

  蒙古族舞:

  训练目的:

  学会蒙古族舞的基本动作,做到“舞步”和“舞姿”准确,动作协调,舞蹈时有自娱感。

  教学步骤:

  双勒马式吸腿跑马步:

  ①找到“双勒马式”的位置及体态。

  ②“双勒马式”与双膝屈伸的配合练习。

  ③“双勒马式”与原地吸腿踏步的配合练习。

  ④“双勒马式”与“吸腿跑马步”的配合练习。

  .讲解下列动作的规格及要领(由任课老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① 擦地:

  动作规格:

  前擦地:“小八字位”站立,主力腿固定,动力腿经全脚向前擦地伸出,绷脚点地,脚尖与主力腿脚跟成直线。收回时,经脚掌至全脚擦回。

  后擦地:“小八字位”站立,主力腿固定,动力腿经全脚向后擦地伸出,绷脚点地,脚尖与主力腿脚跟成直线。收回时,经脚掌至全脚擦回。

  旁擦地:“小八字位”站立,主力腿固定,动力腿经全脚向旁擦地伸出,绷脚点地,两脚尖成一条横线。

  动作要领:骨盆固定,双腿外旋,动力腿的脚尖最大限度延伸。向前“擦地“时脚跟主动,向后”擦地“时脚尖主动。

  ② 后弯腰、后踢腿:

  后弯腰:

  动作规格:“双跪立“双臂上举与肩同宽,弯腰时眼随手、同时手臂带动头、颈、肩、胸、腰依次向后弯屈至双手扶地;返回时,腰、胸、肩、颈、头逐次直起。

  动作要领:展肩,腰椎上挑,顶胯,呼吸均匀。

  后踢腿:

  动作规格:双手扶地,“单跪后伸腿“直腿向后踢起,眼视前方。

  动作要领:快踢、轻落,大腿内侧用力。

  ③ 小跳(二):

  动作规格:“小八字位”站立,经“半蹲”向上跳起,空中直膝、绷脚,身体垂直;落地时经脚掌至全脚再“半蹲”。

  动作要领:用力点在踝关节,推地时绷脚,落地时要控制。

  、说出下列组合的术语,并做出准确动作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①女(男)双手位:

  术语:“顺风旗”、“斜托手”、“山按手”、“托按手”、“双盖手”“双分手”“双晃手”。

  ②蒙古族舞:

  术语:“双勒马式吸腿跑马步”、“双勒马式平踏步”、“单勒马式小跑步”、“笑肩”、“甩鞭”、“扬鞭”。

  、年级教学任务是根据什么制定的?

  答:①是根据本系列教材的最终训练目标制定的。

  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制定的。

  ③是根据年级的学时制定的。(建议:1-6级不少于48小时;7-8级不少于64小时;9-12级不少于96小时。)

  ④是根据承上启下的关系制定的。

  、为什么要进行“扶把”动作的训练?

  答:①“扶把”动作训练是“中间”动作训练的重要教学步骤。

  ②“扶把”动作训练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控制和支配自己身体的能力,包括:体态、重心、力度、速度、柔韧度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音乐反应”训练是如何用动作体现重拍的?举例说明。

  答;在“强拍”出现时,动作应鲜明、突出,有力度或幅度。

  、设定教学步骤的依据是什么?

  答:①是依据教学对象的舞蹈基础。

  ②是依据动作训练目的及年级教学任务。

  ③是依据动作和组合的难易程度。

  、什么是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

  答: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应具有两个全面性。

  ① 教材类别的全面性:包括舞步、基训、身韵、民族民间舞、音乐反应、游戏、模仿与想象及滚翻等类别。

  ② 身体部位训练的全面性:包括头、颈、肩、胸、背、腰、髋、腿、膝、踝、脚、臂、肘、腕、手和眼睛。

  七级教师试题

  A B

  1.横移、转腰 1. 提、沉、含、仰

  2.弹、撩腿 2. 大环动

  3.后弯腰、后踢腿 3. 前、旁大踢腿

  4. 擦地 4.小抬、小踢腿

  5.端、掖、吸腿 5.弯腰(一)

  6. 弯腰(二) 6. 晃手

  7. 小跳(二) 7.双脚转

  8. 云南花灯 8. 藏族舞

  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教学步骤。(提沉含仰,晃手,云南花灯)

  为什么要按照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授课?

  年级教学任务与教师授课的关系是什么?

  检验教师授课及学生考试的标准是什么?

  什么是组合中的主干动作?举例说明。

  什么是组合中的难点?举例说明。

  “音乐反应”为什么不能事先编好?

  七级课考题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教学步骤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提沉含仰:

  训练目的:1、初步掌握“提”、“沉”、“含”、“仰”的方法和体态。

  2、学会将气息、眼神与动作相结合,并贯穿到组合的过程中。

  教学步骤:1、找到“提”、“沉”、“含”、“仰”的体态。

  用较慢的速度单一练习,学会脊椎伸展与收缩的基本方法。

  用气息带动,练习“提”、“沉”、“含”、“仰”

  “提”、“沉”、“含”、“仰”与手眼的配合练习。

  晃手:

  训练目的:1、学会“大晃手”和“小晃手”的基本动作。

  2、学会“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

  教学步骤:

  1、找到“小晃手”的准确位置,并学会手与肘的配合方法。

  2、练习“大晃手”上半圆和下半圆的运行路线。

  3、完整的“大晃手”与下肢动作的配合练习。

  4、“手眼身法步”和气息的配合练习。

  云南花灯:

  训练目的:1、学会“跳撩步”、“跳颠步”、“三步跳颠”的舞步。

  2、初步掌握云南花灯“正崴”的动律和风格

  教学步骤:1、练习“正崴”的动律。

  2、单一练习“跳撩步”、 “跳颠步”、“三步跳颠”。

  3、练习动作之间的衔接难点。

  4、练习队形和两人的配合。

  为什么要按照一堂课的基本组织原则授课?

  答:1、有利于学员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有利于全面提高学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

  3、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年级教学任务与教师授课的关系是什么?

  答;1、教师把握本年级学生应达到该年级训练程度的提示。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握两个“全面性”的提示。

  检验教师授课及学生考试的标准是什么?

  答:检验标准是本年级的教学任务。

  什么是组合中的主干动作?举例说明。

  答:指组合中主要训练的动作。

  示例:1、弯腰(二) 主要训练动作是“后弯腰”、“转腰”、“涮腰”

  2、藏族舞 主要训练动作是“退踏步”、“欢乐步”“嘀嗒步”、“大嘀嗒步”。

  什么是组合中的难点?举例说明。

  答:指组合中较难掌握的部分。包括组合中的动作、风格、韵律、乐感、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这几方面的准确把握。

  示例:

  晃手

  组合中的难点是“晃手”动作中呼吸的把握。

  云南花灯

  组合中的难点是“跳颠步”、“三步跳颠”与“崴”的动律的协调配合。

  “音乐反应”为什么不能事先编好?

  答:因为音乐反应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即兴舞蹈的能力。如果事先编好,会阻碍孩子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会失去音乐反应的训练作用。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

  八级教师试题

  A B

  1.提、沉、转腰 1.含、展横移

  2.大环动 2.踢、撩腿

  3. 擦地 3. 蹲

  4.小踢、弹腿 4.端、掖腿蹲

  5、吸、伸腿 5.大踢腿(二)

  6.圆场 6.盘手

  7.弯腰 7.平转

  8.小跳(一) 8.小跳(二)

  9.傣族舞 9.傣族舞

  10.蒙古族舞 10.维吾尔族舞

  (注: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需穿跟鞋)

  第八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试题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动作的教学步骤。

  找出下列组合中的主干动作及难点。

  “地面”、“扶把”和“中间”训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本级中中国古典舞的韵律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求是什么?举例说明

  如何设定教学步骤?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教学步骤。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平转

  训练目的

  学会“平转”动作,掌握“平转”的正确方法

  教学步骤

  ?①中间练习带“半蹲”的“双踮脚转”

  ②双手扶把练习左右甩头加“平转”二分之一周至一周

  ③中间练习“平转”二分之一周至一周

  ④中间练习“平转”两周

  ⑤完成组合。

  弯腰

  训练目的

  ?①学习单腿重心弯腰的动作,包括“单跪前弯腰”、“单跪后弯腰”,“单腿前弯腰”、“单腿后弯腰”并进一步解决腰的柔韧性和控制能力。

  ②训练动作在流动及衔接的过程中的韵律感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能力。

  教学步骤

  ?①扶把练习“单跪前弯腰”、“单跪后弯腰”、“单腿前弯腰”、“单腿后弯腰”.

  ②中间练习“单跪前弯腰”、“单跪后弯腰”、“单腿前弯腰”、“单腿后弯腰.”

  ③分别练习流动中的“转腰”和“涮胸”动作,使动作之间的衔接顺畅。

  ④先分段练习,再完成整体练习。

  维吾尔族舞蹈

  训练目的

  初步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体态”、“手型”、“手位”和“舞步”,为进一步学习维吾尔族舞蹈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步骤

  ①找到正确的基本“体态”

  ②单一练习“三步一停”、“进退步”、和“颈横移”

  ③单一练习“摊手”、“绕腕”和几种姿态的变化

  ④上体和下体动作的配合练习

  ⑤先分段练习,再完成整体练习

  找出下列组合中的主干动作及难点。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平转

  主干动作

  “踮脚转”、“平转”

  难点

  ①掌握“平转”的正确动力。

  ②正确的“留头”、“甩头”

  ③“平转”时上下身的协调一致。

  弯腰

  主干动作

  “单跪后弯腰”、“单腿后弯腰”、“转腰”、“涮胸”

  难点

  ①单腿的“后弯腰”舞姿和重心的准确。

  ②在流动中“转腰”和“涮胸”动作的衔接。

  维吾尔族舞

  主干动作

  “三步一停”、“进退步”、“摊手绕腕”、“颈横移”。

  难点

  ①“舞步”的平稳

  ②在动作的流动中保持“体态”和“舞姿”的正确。

  “地面”、“扶把”和“中间”训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三者之间是一个由浅入深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地面”和“扶把”训练是“中间”训练的基础,“中间”训练是“扶把”训练的结果。

  在本级中中国古典舞的韵律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体现在呼吸、乐感及动作规律(如: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等方面。

  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求是什么?举例说明

  要求是流畅、顺势、自然

  如何设定教学步骤?

  ①首先找出主干动作和组合中的难点。

  ②新动作和已学过的动作应区别对待。

  ③清楚地面练习、扶把练习、中间练习是由浅入深的教学步骤。

  ④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教学步骤的设定应有所不同。

  九级教师试题

  A B

  1.含仰、旁提 1.含仰、旁提

  2.擦地 2.舞姿(一)

  3.舞姿(一) 3.大踢腿

  4. 弯腰 4.摇臂

  5.舞姿(二) 5.平转

  6.双脚小跳 6.小、中跳

  7.朝鲜族舞 7.东北秧歌

  8.东北秧歌 8.维吾尔族舞

  第九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教学步骤

  (由任课老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舞姿(二)

  训练目的

  (1)学会几种单腿重心的“舞姿”,掌握“舞姿”的准确及重心的稳定,

  (2)训练身体各部位的控制能力和“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能力。

  教学步骤

  (1)扶把练习组合中的“舞姿”。

  (2)中间单一练习“掖腿碾转”

  (3)完整的组合练习。

  朝鲜族舞

  训练目的

  (1)初步掌握朝鲜族舞的基本“体态”、“手型”、“手位”、“脚型”、“脚位”和“舞步”,为进一步学习朝鲜族舞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了解“安旦”活泼、明朗、带有跳跃感,富有弹性的节奏特点,并能唱出“安旦”的鼓点。

  教学步骤

  (1)学会朝鲜族舞的基本“体态”、“手型”、“手位”及“脚型”、“脚位”。

  (2)学会“安旦”的鼓点,再将气息与不同的“上肢动作”和“舞步”进行单一练习。

  (3)分段练习。

  (4)完整的组合练习。

  找出下列组合中的主干动作及难题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摇摆

  主干动作

  “后摇臂”、“前摇臂”

  难 点

  “摇臂”与“转腰”的协调配合。

  “摇臂”与其他动作的顺畅连接。

  02.东北秧歌

  主干动作

  “里挽花”、“片花”。

  难 点

  (1)“东北秧歌”的基本动律。

  (2)手巾花舞动的正确方法。

  “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的关键是什么?举例说明。

  关键是以腰为轴带动“手眼身法步”的运动。

  “要领”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第一,用力的方法,包括用力点及力度的强弱。

  第二,动作与动作之间衔接的方法。

  第三,“手眼身法步”之间的协调配合。

  “要领”的重要性是什么?

  “要领”是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训练效率的重要保证。

  确保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1)周密的教学计划。

  (2)合理的教学步骤。

  (3)恰当的教学方法。

  (4)准确的教学示范。

  如何引导学生在舞蹈时具有乐感?

  (1)反复欣赏组合的乐曲。

  (2)捕捉乐曲的情境和节奏的变化,例如:活泼的、跳跃的、欢腾的、深情的、热情的、优美的、安静的、流畅的、如歌的等等。

  (3)引导学生心里唱着并感受乐曲,用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

  十级教师试题

  A B

  1.冲靠 平圆 1.冲靠 平圆

  2.擦地 2.蹲、弯腰

  3.舞姿(一) 3.小踢腿

  4.穿手 4.舞姿(二)

  5.弯腰 5.平转

  6.双脚小跳 6.舞姿小跳

  7.云南花灯 7.朝鲜族舞

  8.蒙古族舞 8.蒙古族舞

  第十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目录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教学步骤。

  找出下列组合中的主干动作及难点。

  各年级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为什么要明确每个动作和组合的训练目的?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的示范?

  民间舞的风格要素有哪些?

  如何跳好即兴舞?

  第十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背诵年级教学任务。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教学步骤。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穿手

  训练目的

  (1)学会几种基本的“穿手”动作。

  (2)通过“穿手”动作之间的连接,训练“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

  (3)掌握动作中轻、重、缓、急节奏的变化。

  教学步骤

  (1)单一练习各种“穿手”,正确掌握“穿手”的路线及方法。

  (2)单一练习“穿手”与“舞步”的配合。

  (3)分段练习。

  (4)完成整体组合。

  云南花灯

  训练目的

  (1)学会正确“执扇”与“舞扇”的方法。

  (2)掌握“跳颠崴”、“小崴”、“反崴”的基本动律。

  (3)掌握动作连贯、“抻”、“韧”、轻巧、棱角分明及有弹性的特点。

  教学步骤

  (1)单一练习各种“执扇”与“舞扇”的方法。

  (2)单一练习几种“崴”的动律。

  (3)单一练习“扇花”与“崴”的配合。

  (4)分段练习。

  (5)完成整体组合。

  找出下列组合中的主干动作及难点。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舞姿小跳

  主干动作

  “射燕小跳”、“端腿小跳”、“掖腿小跳”。

  难点

  (1)跳跃时保持“舞姿”的准确。

  (2)“单起单落”跳跃时的方法。

  (3)连接动作的轻巧、流畅。

  蒙古族舞

  主干动作

  “硬腕”、“硬肩”、“笑肩”、“蹉步”。

  难点

  (1)把握动作的幅度与节奏的强弱。

  (2)动作连接的流畅。

  朝鲜族舞

  主干动作

  “抽手”、“顶手”、“腰围手”、“提裙波浪步”、“跟点步转”

  难点

  (1)动作时体态准确。

  (2)气息、节奏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3)动作幅度大小的恰当控制

  各年级教学任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各年级教学任务是达到最终训练目标的阶梯,前一级教学任务是后一级教学任务的准备、铺垫和基础,而后一级教学任务则是前一级教学任务的深入、发展和提高。

  教师为什么要明确每个动作和组合的训练目的?

  第一,因为每个动作和组合都承担着对舞者身体基本素质训练的任务。

  第二,教师只有明确了每个动作和组合在本年级中的训练目的,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训练作用。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的示范?

  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并能较好地掌握教材的规格、要领、节奏、韵律和风格,才能做到具有感染力的示范。

  民间舞的风格要素有哪些?

  风格要素有基本体态、动作及动律特征、节奏特点、舞者心态。

  如何跳好即兴舞?

  第一,要对音乐的节奏及旋律反应敏感,并细心感受音乐的意境及形象。

  第二,将动作的大小、轻重缓急与音乐的仰、扬、顿、挫相吻合,做到以情带舞,使情感与音乐迅速产生共鸣。

  第三,不受动作规格所约束,舞蹈时动作要顺势而变化。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

  十一级教师试题

  A B

  1.旁提、立圆 1.旁提、立圆

  2.双晃手 2.舞姿

  3.大踢腿 3.平转

  4.风火轮 4.翻身

  5.平转 5.小跳

  6.藏族舞 6.傣族舞

  7. 彝族舞 7.东北秧歌

  8.翻身 8.风火轮

  9.傣族舞 9.彝族舞

  10.舞姿 10.双晃手

  11.东北秧歌 11.藏族舞

  目录

  分析下列组合的风格、韵律及音乐特点。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主干动作和难点。

  第十一级教师教学法试题

  分析下列组合的风格、韵律及音乐特点。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双晃手

  (1)突出了中国古典舞中各种“立圆”的运行路线,以及上体“拧”、“倾”的风格和韵律,并与组合中难度较大的“手眼身法步”融为一体、协调配合,展现出特有的韵味和艺术特色。

  (2)舞蹈音乐《三十里铺》是陕北民歌,其旋律优美、抒情,且有轻重缓急的变化。

  (3)舞者应在乐曲的启发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将内在情感注入舞蹈中,使呼吸、音乐、动作紧密结合。

  自行分析组合:“风火轮”。

  藏族舞

  (1)藏族“炫子舞”以其上体松弛、自然的体态特征和膝部连绵柔韧的屈伸动律,以及由下肢重心的移动带动上体、上肢附随而动的特点,形成悠然自如、优美流畅的舞蹈风格。

  (2)舞蹈音乐《金色的大雁》是藏族传统民歌,其旋律深情、优美、流畅。

  自行分析组合:“傣族舞”。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主干动作和难点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圆场、花梆步

  训练目的

  (1)提高“圆场”、“花梆步”的技术难度,稳中求快,平稳流畅。

  (2)“舞步”与上体动作及呼吸相结合,提高动作的韵律、美感和表现力。

  主干动作

  “圆场”、“花梆步”

  难点

  (1)上肢动作慢、下肢动作快的动势特点。

  (2)“圆场”和“提”、“沉”、“含”、“仰”的协调配合。

  (3)S路线上的“圆场”与上体动作的协调配合。

  难点的教学步骤

  (1)原地练习上体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2)单一练习“圆场”和上体动作的配合。

  (3)先在1至5点线上做S路线的“圆场”,再进行2至6点S路线的“圆场”练习。

  自行分析组合:“小跳”。

  彝族舞

  训练目的

  (1)学会彝族舞“对脚”、“拐腿”和“荡群”动作,初步掌握彝族舞的风格。

  (2)提高表现力,将彝族舞欢快、跳跃的舞步与热情、开朗的性格表现出来。

  主干动作

  “对脚”、“拐腿”、“荡裙”。

  难点

  (1)准确掌握“荡裙”动作时,左、右移动重心和单脚推移重心和单脚推移重心的不同动势及节奏特点。

  (2)体现“荡裙”动作悠荡、流动的美感。

  难点的教学步骤

  (1)单一练习左、右移动重心的“转腰”、“摆臂”动作。

  (2)单一练习单脚推移重心的“转腰”、“摆臂”动作。

  (3)完成“荡裙”动作。

  自行分析组合:“东北秧歌”。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题

  十二级教师试题

  A B

  1.提沉冲靠含仰移 1.提沉冲靠含仰移

  2.大踢腿 2.大踢腿

  3.舞姿 3.翻身

  4.转组合 4.眼睛练习

  5.小跳 5.小跳

  6.云南花灯 6.朝鲜族舞

  7.维吾尔族舞 7.傣族舞

  目录

  分析下列组合的风格、韵律及音乐特点。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主干动作和难点以及难点的教学步骤。

  分析下列组合的风格、韵律及音乐特点。

  (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眼睛练习

  (1)头和眼睛的动作是中国古典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组合突出了眼睛的“点”、“线”变化与手臂动作的关系,以及与“提”、“沉”、“冲”、“靠”、“移”的韵律配合,充分体现了民族特有的气质和神韵。

  (2)舞蹈音乐《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中国民歌,该曲轻快、活泼。

  (3)舞者应带着饱满的情绪,将灵活的眼神、轻巧的动作与乐曲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自行分析组合:“舞姿”。

  朝鲜族舞

  (1)该组合既体现了朝鲜族女性的含胸、蓄背、垂背、收腹、收臀的体态特征,又体现了朝鲜族“安旦”舞蹈动作顿挫、有力、富有弹性的动律以及飘逸、潇洒的风格。

  (2)舞蹈音乐《美丽的金达莱》是朝鲜族民歌,该曲属于“安旦”节奏,具有明朗、欢快、跳跃的特征。

  自行分析组合:“维吾尔族舞”。

  讲解下列组合的训练目的、主干动作和难点以及难点的教学步骤。(由任课教师随技术课堂讲解)

  慢步

  训练目的

  (1)学会“慢步”,并能较好地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韵律。

  (2)将“冲”、“靠”、“旁提”等韵律与“舞步”相结合,做到“舞姿”优美、“舞步”平稳、连接流畅。

  主干动作

  “慢步”。

  难点

  “慢步”与各种“舞姿”连接时重心的转换及与身体的协调配合。

  难点的教学步骤

  (1)单一“慢步”向旁行进,并配合“旁提”的练习。

  (2)单一“慢步”向前行进,并配合“冲”、“靠”及重心移动的练习。

  (3)“慢步”接“涮胸”及重心转换的练习。

  自行分析组合:“转组合”。

  傣族舞

  训练目的

  (1)进一步掌握傣族舞身体和手臂的“三道弯”造型,以及柔中带刚的舞蹈韵律。

  (2)学会用眼睛、头、手及身体的各部位来表达感情,以情带舞,提高表现力。

  主干动作

  “起伏步”、“点蹉步”、“侧吸跳”、“小卜少舞步”。

  难点

  “小卜少舞步”膝部的松弛和颤动及上下身的协调配合。

  难点的教学步骤

  (1)单一练习“小卜少舞步”的下肢动作,先原地练习再流动练习。

  (2)上体的转动与手臂前后摆动的协调配合练习。

  (3)完成“小卜少舞步”。

  自行分析组合:“朝鲜族舞”。

  

  润笙春芽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少儿舞蹈普及教育、中专舞蹈专业人才选拔、中高考舞蹈特长生、高校艺考考前舞蹈培训、舞蹈教师从业资格培训等一站式舞蹈教育领军品牌。

本文标签: 街舞让中国的孩子 美拍威海

上一篇:上次,舞林君提到《舞蹈风暴》中以古典舞惊艳众人的李响
下一篇:汪峰发长文庆祝女儿小苹果14岁生日,并猛夸章子怡,内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