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青年节 | 绍兴往届青年的“青春修炼手册”

时间:2019-11-28  点击:
手机版

  

  说起青年,人们心中总会涌现很美好的词汇:梦想、春日、朝阳、花样年华、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又是什么?是街舞?是极限运动?还是hip-hop……这些都是,但显然它们只是外在的、具有特定时代烙印的表象。

  今天正值第20个国际青年节,那么,青年内在的核心是什么?我想,撕掉表面的时代标签,青年应该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先进文化的开创者。

  国际青年节

  国际青年节(International Youth Day)是一个由联合国发起设立的节日。第一个国际青年节是在2000年8月12日。联合国在1999年通过了第54/120号决议,将每年的8月12日定为国际青年节。国际青年节的设立为各国政府重视青年问题提供了契机。各地在国际青年日这一天,会举办演唱会、研讨会、文化活动和会议等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通常会有当地的政府官员参加这些活动。

  

  绍兴,无论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还是百年前风起云涌的时代,这片土地始终为历史的前进、中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风流人物,上演着历史剧目。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在中华民族崛起和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许多绍兴青年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绍兴往届青年的“青春修炼手册”,一起来重温他们那个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绍兴那些热血青年的爱国之志,体悟风云际会中绍兴青年的历史担当。

  蔡元培

  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蔡元培(1868-1940)

  知教育者,

  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150年前的绍兴,诞生了一位世界伟人!他就是被誉为“学界泰斗”的蔡元培。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当时站在军阀混战的风口浪尖上,北大校长的职位反而令不少人却步,在蔡元培之前,北大已经走马灯似的换了几任校长,其中严复、章士钊、何燏时、胡仁源,一个个都是鼎鼎有名的精英人物,可纵算使出十八般武艺,最后还是离开校门。而教育经费的短缺也令大学校长极为头痛,但蔡元培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自我牺牲精神就任北大校长。

  

  为了改革北大,他除旧布新,锐意改革,以学术研究为本,设立研究所,创办学术刊物,鼓励师生学术争鸣、思想自由发展,推行教授治校;打破学科界限,推行学分制,促进文理两科的渗透与融合,开创了北大“学术自由”之风,为中国现代大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北京大学因此学术繁荣,人才辈出,影响及于全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

  纵观五四运动前后的历史,蔡元培可谓功不可没。

  

  蔡元培故居

  秋瑾

  辛亥女杰

  

  秋瑾(1875-1907)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

  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

  秋瑾,原名秋闺瑾,华夏杰出的女豪杰,别署“鉴湖女侠”,祖籍绍兴。

  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是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她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创办《白话报》,提倡男女平权。

  1905年,从日本回国后宣传革命,在上海组织锐进学社,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倡导民主革命。

  1907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后在安庆举义失败,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就义前顺笔写成“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成为举世传诵的绝命之言。

  

  秋瑾故居

  秋瑾故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和畅堂35号,背依青山,面临和畅堂街道,是秋瑾长期生活、学习和战斗过的地方。

  鲁迅

  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1875-1907)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一生笔耕不辍,希望用笔改变国民精神。

  作为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鲁迅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

  

  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少年时生活过的地方,这里保留了不少当年的老建筑,先生笔下的土谷祠、寿家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儿时课本中的场景,都能在这找到。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1898-197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总理周恩来,

  出身自绍兴。

  读书谋兴国,

  青春献革命。

  ——《周恩来总理颂》金经天

  周恩来 ,祖籍绍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一生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周恩来祖居

  周恩来祖居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劳动路369号,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现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绍兴市学校德育基地。周恩来生前多次说过“我是绍兴人”,称绍兴为自己的故乡。

  梁柏台

  起草国家第一部法律

  

  梁柏台(1899 -1935)

  梁柏台,绍兴新昌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重要领导人、人民政权第一位司法部长和检察长、中国劳动改造教育感化制度的创始人、第一部红色宪法起草人,被誉为人民法制和人民司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先驱。

  

  梁柏台故居

  

  梁柏台烈士纪念碑亭

  梁柏台故居位于绍兴市新昌县新林乡查林村中央大道地,现为浙江省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罗家伦

  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

  

  罗家伦(1897-1969)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这样气势磅礴的语句出自北京大学学生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读之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极富号召力。

  罗家伦,绍兴柯桥钱清镇江墅村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是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学生领袖之一。1919年5月4日上午,罗家伦在15分钟之内就以白话文匆匆起草完成了200余字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这也是5月4日下午北京各界学生在天安门广场游行时唯一印刷散发的宣传品,罗家伦由此一举成名。

  1919年5月26日,罗家伦以“毅”为笔名,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创办的《每周评论》第23期发表了《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第一次提出了“五四运动”这一概念,从此,“五四事件”被永久地定格为“五四运动”。

  在历史的舞台上还有很多绍兴青年的身影——陶成章、孙伏园、邵力子、朱仲华、杜亚泉、胡愈之、孙越崎、俞秀松、宣中华、何赤华、董秋芳、李士豪……这个名单还可以很长很长。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如今的我们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虽不需要我们像先贤们那般抛头颅洒热血,但仍需要我们的青年拥有如他们那般的拼搏精神与开创精神。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作为他们的家乡人,更应该弘扬他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让奋斗成为我们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点个在看,给小编加鸡腿!

本文标签: 美国街舞少年2 女生街舞教

上一篇:从老电影里的“女特务”身上,体会到了什么是女人味
下一篇:着调 | 芭蕾女孩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