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一台戏“演绎”最炫民族风】

时间:2019-11-28  点击:
手机版

  舒义是温州人,35岁的青年,钟情景宁的山水与民族文化,四年前与景宁第一次相遇,便成了畲乡的老友。这回,他又带着上海来的老同学自驾到景宁过周末。观看舞台剧《印象山哈》,再次成了他的首选。

  “古老的畲族文化,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舞台剧形式呈现,是一次莫大的视听享受。每次和朋友来景宁玩,这个必须‘打卡’。大家都爱看,朋友圈发的,都是演出时捕捉的精彩瞬间。”舒义笑着说。

  面对游客的赞誉,站在总控室的舞台剧总监程智勇,心里满是对如今《印象山哈》成功“拥抱”市场的欣慰。

  2012年,歌舞剧《千年山哈》进京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喜获金奖,一时名声大噪。可纵观历届全国各地汇演获奖剧,同《千年山哈》一样,无一不是大手笔巨作,投资大、演员多、时间长。大部分剧目参演获奖后,都逃不过“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窘境。

  “投下重金,集全县之力打造的歌舞剧,难道获了奖、得了名就扔了?可惜!”程智勇说,当时,景宁当地文化部门便与其所在的浙江畲族歌舞团商量,决定把剧目保留下来,进行缩编,向市场推出。

  说干就干。2013年初,在市、县各级文化部门,浙江畲族舞蹈发展基地专家和本土文艺工作者的支持下,包括程智勇在内的浙江畲族歌舞团6名参演人员凭着一股子热情,愣是用区区30万元资金,承担起了《千年山哈》的落地工作。

  理想很“丰满”,而现实也远比程智勇一帮人想象得要“骨感”。汇演版的《千年山哈》由国内一家知名文化集团打造,如今要落到一个小县歌舞团负责落地,要如何保证标准不下降?

  作为主演之一,程智勇对《千年山哈》表演内容再熟悉不过,因此,剧本“缩改编”工作相对而言难度较小。而支撑舞台效果的音响、灯光等技术工作,却着实难倒了这些演员们,“图案灯、光速灯、染色灯、回光灯、烟机灯,200多盏,几百条线路,要一根一根地理出来,一根一根地接对,一开始真的束手无策。”

  资金有限,请不起专业技术人员,又没时间外出学习。于是,程智勇率主创人员开始了赶场“偷学”的日子,“景宁每年会举办不少如中国畲乡“三月三”等各类大型节庆活动,我们就趁机会跑到后台,蹲在一边看着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怎么操作,一点点记、一步步学,一段时间后,开始摸到了一些门道。”

  声、光技术现学现用,剧本10余次易稿,历经无数次实地排练修改,演员从150余人到40余人。历经一年时间,50分钟的缩编版舞台剧《千年山哈》排演完成。

  2013年5月,全新排演的缩编版舞台剧《印象山哈》为在景宁参加全国部分少数民族自治县(旗)人大工作联席会的代表们作了该剧的首场演出,现场大获好评,引发强烈反响。为支持该剧的长期发展,随即,景宁畲族自治县政府决定财政拔款200万元,对道具、设备等硬件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一台集声光电为一体的旅游版《印象山哈》。

  50分钟的篇幅,以畲族少年至青年、恋爱至婚嫁这一成长过程为引线,由序、传师、耕山、盘歌、礼嫁五部分组成,荟萃畲族山歌舞蹈、耕猎茶织、婚嫁礼仪、体育竞技等主题内容,集中展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每一个都是畲族文化的代表。

  为加快推进旅游版《印象山哈》走向市场,再次排演后,景宁向全市20余家旅行社发出了市场化运作合作意向函。仅半个月,收到了7家旅行社的合作意向协议书。经过认真对比筛选,最终,景宁畲乡旅行社与浙江畲族歌舞团正式牵手,成为了舞台剧《印象山哈》市场化运作的合作伙伴,每年保底1万人次游客量,每周六晚上演出一场,全年保底演出40场,并成功借助2014中国畲乡“三月三”庆祝活动实现市场化“第一演”,填补了我市旅游夜市场没有旅游演出剧目的空白。

  “酒香仍怕巷子深”。剧目市场化后,景宁当地文化与旅游部门主动加强与其他省市县旅游行业的交流合作,组织人员到其他省市县做市场促销,并献上剧目精彩片段、宣传视频、资料及畲族精美礼品香包等,做大品牌影响力,拓展客源市场。此后,赴上海、杭州、台州、温州、南平等地开展旅游市场推广与宣传活动近40场次,取得了良好市场效果。

  现今,每场《印象山哈》演出上座率都超80%,成为到畲乡不得不看的畲族大戏,被浙江旅游网评为“到浙江不得不看的8场演出”之一,成为提升畲乡文化形象、展示畲族文化底韵、推动畲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开演至今,该剧共演出380余场,累计购票超1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670余万元,带动来景游客消费人均300余元。”程智勇说。(来源:丽水日报 记者 蓝吴鹏 通讯员 胡伟鸿)

本文标签: 街舞公司简介 舞蹈教学街舞

上一篇:不容错过!调酒不知道怎么选?Bartender四款私
下一篇:易烊千玺工作室发博,路透了《这就是街舞》下期的晋级选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