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甘肃华锐藏族天祝之一 寻找“英雄部落”失落的历史

时间:2019-11-29  点击:
手机版

  

  丝路圣地,青藏之眼,雪域藏乡,高原明珠。

  巍巍祁连,皑皑白雪,金强河、马牙雪山,秀美多情的抓喜秀龙草原,冬春两重天的乌鞘岭……还有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和发展的华锐藏族英雄部落的儿女,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天祝藏族自治县。

  笔者生于甘肃,并且在媒体从业多年,当年几乎走遍了甘肃的山山水水,8年前笔者曾带领记者有幸对天祝进行了深入采访,虽然时隔多年,但在天祝走过的每一寸土地和采访过的每一个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篇简单述说天祝的历史和民族文化。

  

  天祝,藏语称华锐,意为英雄部落。

  天祝夏商周时属雍州,为戎、羌驻牧之地。秦朝,为月氏的。

  汉初,被匈奴所据;隋代,为凉州武威郡所辖。唐朝,属陇右道凉州武威郡。元代,设永昌路,分属西凉州和庄浪县。

  明朝,设陕西行都司,先后属庄浪卫、凉州卫和古浪守御千户所。

  清代,属凉州府,乾隆十八年(1753)设庄浪茶马理番同知,管辖3县所属的天祝藏族部落。

  民国,初属甘凉道,由平番县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取境内天堂、祝贡二寺之首字为名设天祝乡,属永登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天祝乡改为永登县第四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复设天祝乡;民国三十三年(1944)废庄浪茶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天祝藏族自治县。

  天祝是一方神秘的净土,天祝是一座高原小城。她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现实的荣光,承载着一代代华锐人的眷恋和热爱,托举着无数英雄儿女的生活与梦想。

  天祝境内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有郁郁葱葱的苍茫林海,终年积雪的雪山大川和碧草如茵的广阔草原,雪山、森林、湖泊、草原造就了秘境高原仙境。

  天祝的文化是多元素汉藏融合的民族文化。佛教、本康文化、哈达文化、祈祷、藏服、民歌、藏族舞蹈、旅游、美食等。

  

  天祝有天堂寺、祝贡寺、华藏寺等14座古刹名寺。达隆寺为康熙御赐“报恩寺”,石门寺为仓央嘉措驻锡过的寺院,东大寺内藏有全国至今发现的唯一大型《西游记》全本壁画……

  笔者曾在天堂寺逗留了一天一夜。晨曦中看到初升的太阳、聆听到群山回荡的寺院钟声,观赏过民族歌舞,亦品尝了鲜美的藏族各类小吃。古老与观代气息相融合的天堂美景让笔者流连忘返。

  据资料显示,天堂寺其前身为唐宪宗(806--822)年间所建藏族苯教寺院,鼎盛时僧侣达千余人,俗有“天堂八百僧”之称,以戒律严明、高僧辈出、规模宏大闻名于藏区。

  天堂寺有近千年历史,是华锐地区久负盛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寺中有13座雄伟壮丽的宫殿,有亚洲最大的宗喀巴木雕坐像,有正月十四日跳禅、正月十五日晒佛、酥油花展及各类法会等佛事活动。

  

  来到藏区,你肯定会碰上许多本康。藏族修本康是一种祈福禳灾的宗教文化现象。

  本康,藏文意思是十万佛殿做成的或是用红胶泥做成的,都须凑足十万个才能修一座本康。其根本是为了祈福,求平安。

  本康作为一种佛教文化的存在形式,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研究藏传佛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本康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显得庄严神圣。天堂本康胜景是天祝旅游景点中圣洁的一道风景线。本康文化与本康胜景,相互衬托,浑然一体。

  “哈达”藏语意为礼巾,是藏、蒙等民族礼仪往来时常用的丝织礼品,而献哈达是一种普遍而崇高的礼节,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

  在藏族的社会交往中,之所以长期盛行使用哈达这一礼仪之品,是因哈达的丰富文化内涵决定的。藏族人历来认为洁白、无瑕最能表达和象征人们真诚、纯净的心愿,所以人们自古以来在社会交往中使用洁白的哈达,以表达自己真诚、纯净的心愿。因而哈达便早已成为藏民族这一深刻文化心态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藏传佛教的祈祷,自藏传佛教渗透到青藏高原藏、蒙等民族生活中后,它的一系列宗教祈祷仪式就被信仰群众所接受,一代一代沿用至今。人们通过祈祷来坚守自己的信仰,并通过祈祷来求得健康平安、净化心灵。藏传佛教的祈祷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是磕长头、转嘛呢桶、转佛塔、手持念珠等。

  ……

  

  天祝的各种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交相辉映,形成了天祝独特的民族文化。

  笔者的简述只是这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冰山一小角,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如想真正了解天祝,那就走近天祝,亲自去探寻秘境天祝。华锐英雄部落欢迎您。

本文标签: 维族舞蹈视频 扬扬舞蹈

上一篇:少儿中国舞《大鱼海棠》江苏徐州睢宁县 舞汇艺术培训中
下一篇:成吉思汗死后,陵墓选址难坏众人,最后想出一办法两全其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