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藏族姑娘不识汉字当服务员,每天4点起来学习,终成

时间:2019-11-29  点击:
手机版

  从西宁海东开车俩多小时到达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稍事休整又出发。经过很多尘土飞扬颠簸的道路,我想起了俩月前在非洲草原上的免费马杀鸡,我们都不知道,5个小时的旅程去青藏高原上一个土土的小村子,到底值不值得。

  又过了两个多小时,到达了沙沟乡,车在一栋藏式建筑门口停下,一对父女在门口迎接我们,他们就是我们此行要拜访的人物。天很冷,几近北京12月的感受,姑娘的笑容很有感染力,给了我一丝暖意。这时我们都不知道她的故事,她还是一个普通的姑娘。

  

  门内别有洞天,宽大的温室大棚一样的院子,展厅、住所,还有手工车间。姑娘早已为我们做好了蔬菜加羊肉的一种菜汤,她说这个是她们的”胡辣汤“,跟河南的胡辣汤字一样,但是做法有很大差异。配上松软的大饼和画卷,我们缓和地美餐一顿。其间,姑娘一直还是那么温婉地笑着。

  

  饭闭,她带我们到展厅参观,这时才真正开始了解她的这段传奇故事。但是在她自己看来,这一切都是那么普通又顺理成章。

  因家里贫困辍学,15岁去四川打工

  姑娘叫拉毛叶忠,藏族人,拉毛是仙女的意思,叶忠就是绿松石,藏族同胞喜爱的石头,经常被做成漂亮的饰品。1986年出生在海南州贵南县沙沟德茫村的一个藏绣世家。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作为长女的她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文化水平低,但是心性很高。她不想像村里的姑娘一样,一辈子在村子里相夫教子,过被父母安排的生活,不想和还遵循”父母之命“的对象结婚。

  

  拉毛叶忠的爸爸也是个开明的爸爸,知道孩子大了,有个性有想法留不住,15岁的拉毛叶忠就在爸爸的安排下,只身去到成都,爸爸朋友阿热开的藏餐吧打工。

  拉毛叶忠藏文也不是很明白,汉语是一个都不认识,不可能做点菜,只能从最体力劳动做起,在后厨,传菜。那时候她最怕客人叫她,最怕客人说菜名……因为光”牛肉面“三个字她就学了一礼拜才记住,刚开始都不知道牛肉面是什么,直到看见一碗牛肉面:哦,原来就是面啊!

  餐厅的老板来自四川甘孜州丹巴县,也是一名藏族人,她收留了来自各处的藏族同胞姑娘,不仅仅是给她们就业的机会,更是人生的一盏指路明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告诉姑娘们要学习,要自信,怎么做人。

  在成都做服务员的那段时间,别人对她身上穿的藏族刺绣特别感兴趣,她出生在藏绣世家,爸爸仁青加,2002年的时候离开家乡,带着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的3万多块来到了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开了家裁缝店,专门缝制藏服。没几年,他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开了两家分店,还回到家乡开了个小服装厂。拉毛叶忠就想回家和爸爸一起传承藏绣,把藏绣推广出去,有很大的市场。

  

  藏绣,藏传佛教三大艺术

  藏绣开始于公元9世纪,和唐卡、堆绣并称为藏传佛教三大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刺绣派系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绣不断吸收了中原、中西亚及藏传佛教文化中的艺术手法,技艺日渐成熟,已经成为了青藏高原特有的文化现象。

  藏绣根据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地区差异等还可分为多种派系,其中“海南藏绣”主要分布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地区和共和盆地为主的农业区,2010年被列入了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藏绣作品主要是以藏绣唐卡等宗教用品和制作藏族妇女服饰等民族服装服饰用品为主。

  

  贵南藏绣,草原上的一枝奇葩

  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被誉为“藏绣之乡”,“歌舞之乡”,有着丰富的藏绣艺人、歌舞艺人资源和浓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其中“贵南藏绣”,又称“贵南针线”,是贵南地区藏、汉等民族妇女以藏族装饰图案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刺绣技艺,过去主要用于民族服饰上,深“藏”于农家大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民族民间手工艺品的需求远远超过机械生产的艺术产品,民族民间工艺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就为藏绣走出农家,推向市场提供了机遇和平台。

  

  贵南藏绣拥有平针、缠针、套针、跳针等10几种针法,其中民族服饰刺绣以缠针、平针为主,套针、跳针等主要在佛教唐卡和寺院柱帘饰上采用。虽然贵南藏绣的针法不如苏绣等多,但是,以贵南藏绣独特的针法绣制而成的藏族安多农区妇女服饰,是藏族众多服饰文化中最绚丽夺目的一种,自成一体,成为草原上的一枝奇葩。

  藏绣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刺绣派别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艺术,是藏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这里的每一幅贵南藏绣都是独一无二的,极具收藏价值。唐卡和传统图案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人物活灵活现、做工精美绝伦。

  拉毛叶忠的工美大师之路

  拉毛叶忠从小儿就跟着奶奶和妈妈学习藏绣,至今已有20多年从事藏绣的制作经历。藏族姑娘们的刺绣技术都是在这样口耳相传,耳濡目染中学习传承下去的,一辈辈,一代代。

  

  2006年她和爸爸一起带领村子里的姑娘们做藏绣,也经历了几年的摸索和失败。虽然有了产品,但是几年时间,没有卖出一件。公司还只能靠着裁缝店的收入艰难维持。直到2013年的7月5日,海南州政府将他们的作品《千手千眼观音》献给十一世班禅大师,班禅大师收藏了,并且和随行的人们多加赞赏,才给了他们信心。

  

  之后父女俩不再仅仅深耕于制作,开始带着这些精心的艺术品参加展览,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慢慢地在藏绣行业有了知名度,产品开始远销日美等国。藏绣也慢慢成为了海南的一张名片。

  

  卸载娱乐APP,每天4点起来学习

  小时候不爱上学,长大后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在外打工、交流的时候,接触到的一些前辈给了她启发和方向,让她开始思考自己的差距。现在,她一直坚持每天晚上9点睡,早上4点,在丈夫和孩子还没起来的时候,抓紧安静的时间学习,直到6点。不要小看这每天2小时,她学汉语,看书,已经能非常流利地跟我们交流,没有沟通障碍。汉字的书也可以顺利地看下去。令人们敬佩的还有,她自己的自制力很强,手机上没有娱乐软件,并且删掉了很多会影响生活的app,她给我们看她的手机,非常简单的屏幕,没有几个app,有的只是学习用的,以及给孩子学习用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5年1月,拉毛叶忠被评为海南州州级民间工艺大师,2018年8月被评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制作的藏绣作品《千手千眼观音菩萨》,2014年5月在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藏绣作品《牧民和藏獒》2015年8月在第十三届青海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中荣获金奖;2019年在全省第二届“民族团结进步”刺绣大赛中,所绣作品经大赛评委会评审,荣获一等奖等很多奖项,奖状、奖牌摆满了展厅。

  

  不仅自己有了成就,还帮助、培养了像叶西卓玛、石玉秀、华杨吉、华吉卓玛等二十几名技艺精湛的学徒。在拉毛叶忠的不断努力下,加入藏绣产业的妇女同胞也越来越多,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提高了。

  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人

  父女俩还惦记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所能帮助着周围的人。

  在一些报道中我看到:2012年为果洛州玛沁县五保户共120人捐赠120套藏服,2013年为贵南县沙沟乡察那寺55名僧侣各捐赠1套僧服,,2013年为贵南县沙沟乡3个村的33家贫困户各捐赠1套藏服,2014年为贵南县沙沟乡德茫村28位老人各捐赠500元现金及1包茶叶,2015年1月为贵南县德茫村3户贫困户捐赠9套藏服……还多次在贫困地区为贫困妇女免费培训……

  

  拉毛叶忠和爸爸也有更大但也很实际的梦想,2017年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带领百余位藏绣作者一起创作260米的《格萨尔史诗》藏绣长卷,希望让巨作传世,让大家了解、认识藏绣,将贵南藏绣继续传承、推广下去,让更多人领略到藏绣和藏族文化的魅力。

  

  作者:那敢情好了

  文艺范儿独立摄影师,旅行、美食、生活方式撰稿人

  多平台认证、签约旅行家,美食达人

  图文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主体转载或商用

本文标签: 阿拉伯之夜舞蹈视频 民间舞

上一篇:体验藏族传统歌舞 就来香巴拉旅游小镇民族广场!
下一篇:这个颜值媲美一众网红的小姐姐,回福州办了间“北舞”同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