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论坛】改革开放40年,民族舞蹈在继承中不断超越

时间:2019-11-30  点击:
手机版

  改革开放40年

  民族舞蹈在继承中不断超越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舞蹈取得了空前的进步。作为中国舞蹈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舞蹈在历经了时空淬炼后,以独有的审美成为当今各族人民精神风貌的艺术写照。继承和超越成为民族舞蹈的主旋律,时代的召唤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民族舞蹈觅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定位,从而让其生命力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和延伸。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舞蹈始终不辍的发展历程,其所经历的嬗变让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饱满的意象和姿容,结满硕果。

  民族舞蹈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自上世纪50年代至改革开放之前,民族舞蹈承接“边疆舞”的余绪,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力,成为我国各项事业获得初步繁荣的一个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侧面”。

  从创作角度着眼,一大批优秀民族舞蹈作品脱颖而出,《鄂尔多斯》《草原上的热巴》《孔雀舞》《长鼓舞》《摘葡萄》《顶碗舞》《快乐的啰嗦》《洗衣歌》《草原女民兵》等一批富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舞剧作品,让这一时期的民族舞蹈焕发出耀眼的光芒。而以贾作光、崔美善、阿依吐拉、莫德格玛、刀美兰为代表的一代民族舞蹈工作者,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雨露迅速成长,成为民族舞蹈的代言人。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舞蹈焕发出了新的青春。历经了一段发展低潮时期之后,民族舞蹈的蓬勃崛起成为中国舞蹈在新时期的发展表征和信号,预示着当代中国舞蹈的再次雄起,成为推进中国舞蹈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之前的有效积累,让民族舞蹈在新的历史时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40年来,民族舞蹈获得了空前发展,成为新时期中国舞蹈园地中最重要、最显眼的主角之一,也为中国舞蹈的突破带来新的契机。解放思想这一理念在舞蹈界的落实,让中国舞蹈在新的历史境遇中焕发出艺术活力。

  借助平台展示自我活力

  40年来,国内举办的一系列舞蹈赛事,成为展示民族舞蹈风采的有力保障和平台。成功举办了12届的“全国舞蹈比赛(展演)”,是民族舞蹈的重要平台。1980年8月,由文化部和中国舞协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在大连举行,单人、双人、三人舞蹈等各类舞蹈作品纷纷登台,成为“文革”之后在中国舞蹈届吹响的第一声进军号。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天荒用“比赛”的名义进行的首届全国性舞蹈赛事,从此,这种形式开始在中国舞蹈界盛行。

  在第一届全国舞蹈比赛中,涌现出了一批艺术精品和新一代舞蹈人才,许多获奖作品在全国舞蹈界掀起巨大波澜,许多舞蹈家通过这次比赛获得了超高的知名度,业界欣喜地看到《水》《追鱼》等民族舞蹈佳作。这些作品让观众看到了民族舞蹈所放射出的魅力光芒,也让刀美兰、赵湘、巴图等一批民族舞蹈家走到了观众的面前。

  可以说,全国舞蹈比赛让民族舞蹈的影响力迅速放大,业内人士对于民族舞蹈的发展更有信心。

  时隔6年,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于1986年8月在北京举行,民族舞蹈的活力被再次激活。《奔腾》《雀之灵》等优秀舞蹈作品高调现身,再次将民族舞蹈的影响力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就这样,一届又一届的舞蹈赛事,一个又一个新比赛项目的问世,始终处在主角地位的民族舞蹈,将这些赛事装点得分外有光彩。全国舞蹈比赛、荷花奖、桃李杯、CCTV电视舞蹈大赛等,为民族舞蹈佳作的推出提供了平台和舞台。虽然如今大部分赛事已转变为展演方式,但并没有影响民族舞蹈不断探索的整体态势。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走入人们的视野。这一后来调整为每5年举办一次的民族歌舞盛会,为民族舞蹈的持续繁荣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它鲜明的政府背景、中央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令这一盛会的规格高居各类艺术赛事之首。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又助推了民族舞蹈稳步前行,进而全面提升了包括民族舞蹈在内的民族艺术的整体水准。

  除此之外,之前的“孔雀杯”和后来的“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展演”,以及民族地区的例行赛事和不同层次与规模的舞蹈展演平台,都成为民族舞蹈一展风采的广阔舞台。作为这一系列赛事的主要舞种,民族舞蹈在获得各种荣誉之后,自身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才辈出彰显业界实力

  对于众多舞蹈赛事来说,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人才的不断涌现。在民族舞蹈领域,白族舞者杨丽萍的出现,成为时代的神话。

  傣族独舞《雀之灵》,让来自云南偏远地区的杨丽萍在业界一举成名。在此之前,她已在一些舞蹈、舞剧中“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一个全国性的舞蹈大赛为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让她一举成为知名的优秀舞蹈家。

  杨丽萍的艺术经历是一个奇迹。她不但能够以独特的条件成就自己的艺术功勋,还善于利用她不断建立起来的名声进一步扩展自己的艺术成果,从而生发出不竭的艺术创造力,促使她在民族舞蹈之路上越走越长远、越来越有人气。从《雀之灵》到《云南映象》,杨丽萍倾尽全力打造出的艺术佳作,不啻为新时期民族舞蹈领域中最为瑰丽的艺术花朵,她也成为当今时代民族舞蹈领域中的代表性人物。她的出现让新时期的民族舞蹈有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本体表达。

  新时期对于民族舞蹈提出了新要求,人们在时代的前进中对于民族舞蹈的认识和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杨丽萍带了个好头儿,她的榜样作用让民族舞蹈成为新时期一种社会审美的普遍存在方式,极大地刺激了民族舞蹈进一步向前挺进。榜样在先,全国民族舞蹈工作者在创作中不断地汲取时代的养料,使得他们的思考和作品在沐浴时代雨露的基础上,成为时代精神的体现。

  新时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残春》《母亲》《盛装舞》《踩云彩》《红河谷·序》《牛背摇篮》《翻身农奴把歌唱》《圈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蒙古人》《情系绿草地》《一抹红》《阿嘎人》《阿里路》《梦宣》《斗》等,成为中国舞坛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民族舞蹈的精髓随着它特有的艺术韵味而传遍大江南北。

  超越始于继承挖掘并重

  新时期以来,民族舞蹈在整个舞蹈界占据了重要地位,而蓬勃兴起的中国高等舞蹈教育,则成为推动、丰富民族舞蹈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舞蹈教育从无到有、从中央到地方,迅速成长为优质教育品种。在教育改革的理念支撑下,舞蹈大专院校如雨后春笋,在舞蹈教育事业中扮演起十分醒目的角色。而在众多的教学活动中,民族舞蹈觅得了新的发展空间,成为中国高等舞蹈教育的一个宠儿。

  受现代教育理念支配的中国高等舞蹈教育,在教学上实现了观念和方法的统一。几乎全国所有院校的民族舞蹈教育都采用了中央院校的模式,这让业已成型的多种民族舞蹈的教材受到重视,成为各院校正规教学中的权威。

  民族舞蹈教育的进一步繁荣和教育者自我意识的觉醒,让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舞蹈绝处逢生。教师们已经不满足于从中央院校获取统一的教育内容,而是开始关注周边的民族舞蹈资源,挖掘具有地方特质的独有内容,使得民族舞蹈的文化价值得以深度开掘。特别是随着我国非遗保护事业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这种自觉,让民族舞蹈教育不断地从轴心向外扩大。

  有了成果,便有了展示成果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由院校自发组织的各种展示民族舞蹈教学内容的活动和平台。当下,在非遗资源中挖掘和整合民族舞蹈教学内容,成为一个不谋而合的集体共识。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民族舞蹈发展,始于时代的要求,同时也通过自身在继承与超越的双重历史表征中,为新时代的舞蹈事业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异彩纷呈 前途似锦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貌,艺术也是如此。走入新时代的民族舞蹈,迎来了又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自我完善的同时将触角伸及社会,观照时代,惠泽民众,把民族舞蹈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努力在新时代中折射出不辜负时代、不辜负人民的光泽。

  历经嬗变和不断自我超越的民族舞蹈,在遇到各种困境时能够理清自己的思路,伴随观念的更新与手法的丰富而不断地成长,靠的是成熟思想的指引,而这种成熟思想来自于自身提升的需求。

  可以说,民族舞蹈沿着共和国的成长历程一路走来,在改革开放40年中获得了历史性进步,通过继承与不断锤炼而不断超越。应该说,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事业,也是一个有无限前途的事业。它既会让我国的传统舞蹈优势在新时代中再展艺术青春,同时也会让这一文化艺术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更好地强化个性和特质,从而让中国舞蹈永葆独立审美品格,沿着既定方向,不忘初心,不断前行。(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文标签: 女生帅气街舞 街舞动作术语

上一篇:长三角人工智能发展联盟筹备会上海共商协同发展机制
下一篇:12月最简单的心情说说,干净有气质,值得分享!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