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美食掇英:又见菱角

时间:2019-12-02  点击:
手机版

  又见菱角

  文/何平

  秋日渐深,已经感到阵阵凉意了。回到宝应,又见到菱角上桌了。

  我说的这菱角,是水乡的特产,是一种个头小,四面有五尖锐的芒刺的菱角,宝应人叫“野菱”。而所谓的“家菱”,则是指两头翘起如牛角,只有两根大刺、个头也比较大的菱角。野菱的颜色是浅土黄色,而家菱颜色是绛紫色的。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以前这两种菱角都是野生的,而现在则都种植的了。

  

  这种小野菱吃起来口感很好,中间的肉因为不大,宝应人称“菱角米子”。我想,一是煮熟菱角肉雪白光滑,与大米在外观上相似,当然比米大多了;二是菱角肉主要成分是淀粉,与大米的口感也接近。宝应将类似有外壳内里果实是种子的东西也称“米”,如花生米子、鸡头米子、毛豆米子、蚕豆米子等,但生姜的碎末叫生姜米子,就不知是为什么了。

  刚成熟的野菱有点脆,可以生吃,现在宝应还有饭店把生的菱角米子用糖水浸一下,作为冷盘上桌。长老了煮熟了就比较“面”了,所谓“面”,就是指纤维少而柔软更具粉状,这时口感也更好。

  不过,吃“菱角米子”,是需要点本领的,一周四边都有刺,上面还有一根刺,弄不好就要戳到上腭或牙龈,尤其是小时候,牙齿也不是很坚固与锋利的,所以,我有点怕吃。

  那时母亲买回来的小野菱都是煮好以后用刀从中间劈开后让我吃,就比较方便了。到同学家玩时,人家拿出菱角来招待我,我只能推说不太喜欢吃。可是还是禁不住菱角特有的香味的诱惑,就拿起来慢慢啃,咬在嘴里又不敢用劲,怕刺到嘴里的某个部位。

  后来,吃得多了,人也长大了,就渐渐熟练起来,随便扔到嘴里,知道如何下齿,吃起来毫不费力了。听说,看一个人是不是标准的宝应人,有一项就是能不能够用一只手熟练快速地吃小野菱。在这点上,我可以算是宝应人了。

  野菱是里下河一带的特产应该是很有历史了,淮安人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九回中一位渔翁说的那首《鹧鸪天》中便有提及,说到的水生植物有:“青芦笋,水荇芽,菱角鸡头更可夸。娇藕老莲芹叶嫩,慈姑茭白鸟英花。”

  要说起对菱角喜爱的文人,还有一位是宝应的刘宝树,字幼度,号鹤汀,嘉庆丁卯举人,官五河教谕,著作有《娱景堂集》。他是大名鼎鼎的刘宝楠的哥哥,也是很有学问的。他有两首关于菱角的七律诗,其中后一首有两句,我以为是神来之笔,所有对菱角的描写无出其右。

  这两句诗是:“触手有棱豪士骨,守身如玉美人心。”

  菱角被诗人拟人化成外表是叱咤风云豪气干云的勇士,而内里却是相貌过人守身如玉的美女。——勇士有棱有角,锋芒毕露,与菱角的外壳何其相似;而美女玉肌冰骨,雪白滋润,又和菱角壳内的果肉毫无二致。我们佩服诗人的想象,更赞叹比喻得贴切传神,真是令人吟哦再三,拍案叫绝!

  刘宝树的前一首七律还有两句:“圭角棱棱尚宛然,不因垂老便能圆。”可能是有点夫子自况的意味,菱角之圭角始终不变,不因到老就变得圆滑,这也应该是胸怀远志、清高自爱的文人之风骨与气节吧。

  我是喝着小酒,吃着野菱的,所以想起了这许多,拉拉杂杂写了下来,在行将结束本文时,我忽又记起,宝应原来是有一种酒叫“龄酒”的,是不是用菱角酿造的,记不清了。好像湖北的一家酒厂出产过用菱角酿造的酒,有机会喝上两口,尝尝味道。

  本文系【何平】原创作品,宝应生活网经授权发布。

本文标签: 广场舞大姑娘美大姑娘浪 广

上一篇:从11月30日开始,霉运消散,生活又见阳光的三大生肖
下一篇:洪森幼子洪玛尼谈西方与柬关系:不要一味地针对我们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