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文化事业70年

时间:2019-12-02  点击:
手机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文化事业实现快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文化投入力度的持续增加,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兴盛。

  文学:继承传统 面向时代

  2012年10月,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文学院演讲时,他坦言:“我也曾积极地向西方的现代派小说学习,也曾经玩弄过形形色色的叙事花样,但我最终回归了传统。”纵观新中国70年来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从历史传统中汲取思想力量,从时代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是无数优秀作家的共同选择。事实上,早在20世纪40年代根据地、解放区时期,按照毛泽东同志指引的文艺方向,广大作家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民间资源,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这一文学创作思路,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作家所继承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红旗谱》《红日》《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烈火金刚》《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小说,《回延安》《甘蔗林——青纱帐》等诗歌,将这种文学创作思潮发扬光大。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文学进入了反思时期,一大批老作家在作品中呼唤曾经被压抑的人性,歌颂真善美的情感,而返乡知青,直面时代给予的磨砺和迷茫,书写特殊的青春记忆。与此同时,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路遥的《人生》及《平凡的世界》,则直面生活现实,记录时代的发展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汪曾祺、铁凝等人从中国古代诗文传统中汲取滋养,使其作品呈现出诗化、散文化的特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冯骥才、邓友梅、韩少功、阿城、王安忆、贾平凹、莫言等作家开始“文学寻根”,以传统的文化思想和民俗民间文化立意取材,探讨中国文化精神。受到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先锋派作家马原、残雪、余华、苏童等,在文学形式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欧阳江河、西川、海子等诗人,则将个人的思考与对世界的对话作为创作指向,为中国诗歌增添了无穷魅力。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相当多的作家把创作的目光投向了现实人生,从日常琐碎中体悟生活的本质。无论是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等“新写实派”还是王朔、王小波等作家的幽默书写,都为读者奉献出了优秀的作品。从20世纪90年代到如今,中国文学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格局,中青年作家、网络作家群,都在文坛拥有一席之地。回归本土、重视传统成为当下文学创作的趋势,面向时代、对话世界也成为作家们的不懈追求。刘慈欣、郝景芳、曹文轩等作家的科幻文学和儿童文学作品,蕴含着独特的中国元素,具有直面时代的思索和对话世界的勇气,在国际上屡获大奖。

  艺术:反映时代 引领风尚

  从2019年初到现在,全国各地群众纷纷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其中最流行的庆祝方式是“快闪”。在无数广场、车站、校园甚至是在车厢、机舱,人们伴着音乐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走进新时代》《我们都是追梦人》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不同时段的代表歌曲。广大群众用一场又潮又暖的歌曲串烧快闪,用最潮的方式,唱出心底的梦想,表达对祖国的美好祝福。这些广为传唱的歌曲,飘过70年,润泽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在改革开放前,红色革命歌曲,如《英雄赞歌》《北京的金山上》《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颂祖国与中国共产党的歌曲是当时的主流。改革开放后,中国歌曲发展更加多元化,《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海啊故乡》《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通俗音乐,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乡恋》《军港之夜》《让世界充满爱》《一无所有》等流行音乐,以独特的姿态加入歌坛的交响;《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等汇聚成“西北风”,显示了中国音乐的强大张力。人们用《绿叶对根的情意》《今天是你的生日》,表达对国家的深切眷恋,用《爱的奉献》《好人一生平安》,呼唤人间真情。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接受港台音乐的同时,也对《弯弯的月亮》《同桌的你》《涛声依旧》等赞不绝口。进入21世纪,中国音乐产量之多、队伍之庞大、类型之多元也是超越以往。无论是港台歌手还是内地歌手,无论是“嘻哈”“饶舌”等曲风,还是“中国风”式的歌词,在乐坛都有一席之地。中国音乐更加人性化、通俗化,诸如《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最炫民族风》等,不仅是街头广场舞群体的最爱,也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传唱。伴随着《超级女声》《中国好歌声》《我是歌手》等节目,一批草根歌手走向更大的舞台,可以与刘欢等大牌歌手同台。新中国的成立,不仅为戏剧事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生态环境,也为戏剧发展提供了改革的各种挑战。随着专业化、正规化院团的建设,舞台艺术质量迅速提高。表现革命和建设生活的作品,如《战斗里成长》《万水千山》等不断涌现,而老舍《茶馆》作为现实主义与民族化相结合的艺术精品,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话剧代表作。戏曲界则在“推陈出新、去芜存精”思想和“三并举”方针指导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整理改编和创新工作,通过激发戏曲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通过重塑舞台形象表现现代生活,涌现出了《杨门女将》《花木兰》《红楼梦》《刘巧儿》等优秀剧目,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改革开放后,戏剧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话剧舞台不断变革,话剧创作更加多元,涌现出了《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等优秀作品。戏曲创作引入现代意识,改进舞台形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转换,涌现出了川剧《潘金莲》《变脸》、湘剧《山鬼》、淮剧《洪荒大裂变》、京剧《徐九经升官记》等高口碑剧目。进入新世纪,中国戏剧新剧目不断涌现,既反映革命建设和社会改革,也弘扬民族优秀精神传统、歌颂人性光辉,题材和内涵都更加广泛。话剧《矸子山》《农民》《立秋》《秀才与刽子手》,甬剧《典妻》、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豫剧《程婴救孤》、昆剧《公孙子都》、京剧《华子良》等,都是其中优秀的代表。在经历了体制改革后,戏剧的经营传播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呈现出复兴的趋势。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术家们紧随国家的文艺方针和政策,提高自身思想和艺术修养,从社会、大众和民间中吸取养料,形成了“民族化”和“大众化”风格特征。这一时期,年画、漫画、宣传画和连环画等画种广泛推广,国画开始革新之路,油画突飞猛进。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罗工柳的《地道战》、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侯一民的《刘少奇与安源矿工》、靳尚谊的《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钟涵的《延河边上》等,刘开渠、滑田友等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潘鹤的《艰苦岁月》,至今仍为经典。改革开放后,美术界冲破思想的束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从1978年至1984年的“反思与启蒙”,再到从1985年至1989年的“引进与冲击”;从1990年至1999年的“多元与回归”,再到从新世纪以来的“自觉与建构”,在众多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美术逐渐走出国门,在世界美术舞台上大放异彩。在国家提倡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很多美术馆也开始尝试免费开放。除了美术馆建设外,美术展览空前活跃,美术界的繁荣正以展览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新中国成立后,舞蹈工作者随着时代的脉搏,奋力反映当时火热的生活,再现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歌颂了新生祖国的幸福生活,逐渐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改革开放后,艺术家们以饱满的热情,创作出了一批打动人心的新作,将优美的舞姿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不少舞蹈艺术家自觉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将舞蹈艺术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古典舞的当代呈现进行探索。如《丝路花雨》巧妙地借鉴了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开创了古典舞创作的高峰,被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舞蹈迎来了日益繁荣的发展时期。艺术家们以现代人的视角出发,关注当今社会的现象与矛盾,创作了一批不乏具有现实意义、反映时代面貌的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就创作出《雀之灵》的杨丽萍,在新世纪后重返乡间、田野,展开了对原生态舞蹈的发掘、保护及创作,确立了属于她的个性化舞蹈风格。

  广播电视电影:由弱到强 走向繁荣

  2018年暑期,吴京执导并出演的电影《战狼2》,获得了56.79亿的票房,荣登中国电影票房榜首。2019年春节,《流浪地球》赢得了46亿元的票房,取得中国电影票房第二的佳绩。而到了8月,这一纪录被《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这三部分别是动作、动画和科幻类型的影片,集中体现了中国电影不同题材类型风格的多样化繁荣态势。

  

  《英雄儿女》的海报。与“90后”在影院看电影不同的是,“80后”、“70后”及以前的观众对电影的印象大都停留于露天电影,而且最熟悉的影片往往是《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老电影,这些也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电影的代表作品。一部分“80后”和大部分“70后”及更年长者提到这些话题便乐此不疲。70年来,中国广播电视电影的发展经历了由弱到强的历程。从广播电视电影发展的角度,感受中国文化的变迁,也别有一番趣味。70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录了许多重要时刻,将声音传播到祖国的四面八方。听众们不会忘记陪伴了一代代人成长的《小喇叭》,不会忘记《新闻和报纸摘要》及其重大事件的现场报道,不会忘记全国第一个采用主持人形式的节目《空中之友》,不会忘记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大型直播,更不会忘记在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中,24小时连续不断的播出给灾区群众传递的温暖和力量。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各级广播电台秉持“广播+”理念,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探索实践者“融媒时代”广播的创新可能。与广播事业相比,新中国的电视事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中国自己的电视信号第一次出现在了屏幕上。同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而在当时,全国电视机拥有量仅有数百台。当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首次对国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进行了实况转播。改革开放后,中国电视台的数量迅速增加,电视机才得以迅速普及。在发挥信息传递作用的同时,电视充分发挥了娱乐的功能,生活类、谈话类、体育类、旅游类、戏曲类栏目,主动贴近群众日常生活。除此之外,各种题材剧如军旅剧、历史剧、宫廷剧和言情剧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中国电视市场愈发火爆,2017年反腐剧《人民的名义》网络播放量达到了213.5亿次。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在传播模式、传播格局和传播观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国家将媒体融合提升到了文化战略。2018年4月,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并为中央广播电视台。2018年5月,讯飞智声平台使用AI语音合成技术,对央视主播康辉的声音进行合成模拟,打造出全球第一个虚拟主播形象“康晓辉”,在特别报道《直播长江》中亮相。2019年8月,《新闻联播》正式入驻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广播电台播出机构2647个,为1949年的54.0倍;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为2.18亿户,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49.0%。数字电视用户数2.01亿户,占92.3%。与广播电视事业相比,中国的电影事业起步早。新中国成立初期,电影界被一种新生的激情赋予了巨大的活力。电影工作者用工业、农业、商业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讴歌新中国解放和建设事业。无论是《走向新中国》《英雄司机》还是《水乡的春天》《淮上人家》等,无论是《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南征北战》还是《女篮5号》《青春之歌》等,都以题材、内容的丰富和高水平的制作,受到观众的欢迎。尤其是战争题材电影,富有时代特点,人物性格生动,战争场面宏大,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英雄主义精神。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曲折发展之路,80年代初,功夫片《少林寺》开风气之先,将香港电影的制作方法和理念引入了内地。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电影,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广大电影工作者关注时代变动的演进过程,艺术视角和探索创新更为广阔。其中,一批反映城乡生活的电影如《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等作品,极富本土特色;谢晋的作品蕴含着浓郁的人道主义气息,吴贻弓等第四代导演的作品展现了情感细腻、意境含蓄的特点。而第五代导演则更重视对形式的探索,《黄土地》《红高粱》等作品从镜头语言到人物表现,极具张力。尤其是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以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深刻的艺术思考,获得世界影坛瞩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开始走进舞台中央,成为电影创作的主旋律,诞生了《南昌起义》《西安事变》《血战台儿庄》《孙中山》《开国大典》等经典作品。在1990年代,商业片贺岁片迎来大发展,艺术片也开始进入市场,逐渐形成了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三足鼎立的局面。新世纪前十年,中国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除了追求大投入、大制作之外,一些电影工作者也开始通过小成本、精制作,赢得观众的喜爱。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影片的类型和质量逐渐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主旋律电影如《战狼2》《湄公河行动》等,现实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万箭穿心》等,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电影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电影产业规模不断增加。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609.8亿元,比2012年增长1.9倍;电影院线拥有银幕60079块,比2012年增长3.6倍,银幕总数跃居世界第一。70年来,中国文化工作者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展望新时代,我们坚信,中国文化建设将呈现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局面,焕发出无限生机。

  

  王富聪 殷雪梅

  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除了带给您优质黔货

  更希望我们能带您

  去了解贵州深山里的故事

  敬请关注

  博爱扶贫云商城

  那家网/苏宁易购

  黔货出山,我们在努力

本文标签: 广场舞接新娘 广场舞花桥流

上一篇:闻乐起舞 舞出幸福——襄城县汾陈镇宋堂村乡风文明建
下一篇:全龄运动社区,激活一家人的活力时光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