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灯队闹新春散文

时间:2019-12-02  点击:
手机版

  灯队闹新春,年少时最常见。那时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办灯队是我们农村人最喜欢的一种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它既为春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又为家里增加了一份额外的经济收入。而在我们那个乡镇,公果村的灯队是最为有名的。那时,只要一有灯队进村,表演过后,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不及公果的灯舞得好。”公果的灯之所以舞得好,原因在于那里有个杨师傅,杨师傅曾经是文工团里的一名演员,编、排、唱、演,样样精通,以他为首办的灯队能不好吗?

  灯队通常被人们统称为龙灯,因为无论办哪种灯,比如双狮灯、桥灯、马灯、花船灯、蚌灯等等,在办这些灯的前提上,龙灯作为吉祥物,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春节一到,每当夜晚将临,灯队便敲锣打鼓地到各村去。首先,龙灯挨家挨户去拜年收取红包,然后再在村里选块场地,表演各种精彩的节目。从正月初一开始,一天换一个地,一直闹到正月十五,所以人们又把闹新春称作闹元宵。龙灯起源于哪里我无从知晓,但我知道祖祖辈辈就这么流传下来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都以各种渠道忙着赚钱致富去了,灯队这种来自民间的艺术,便渐渐被人们淡忘,年渐稀少了。

  年前我和丈夫偶然与杨师傅相遇,谈及以前办灯队的事,73岁高龄的杨师傅犹感自豪,他不无感慨地说:“想当年我们公果村的灯队多有名气。如今我老了,没人来领这个头喽,公果村已经好多年没办过灯了,可惜了这些古老的民间文化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作为公果村人的一份子,丈夫当即表示他愿意领这个头,只是要请杨师傅当指导老师。杨师傅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丈夫说干就干,当即组织人马,买来了一条十二人端的大红长龙灯,又置办了装扮花船灯和蚌灯用的彩缎、绸花。公果村办的灯队无论是龙灯还是花船灯都是出了名的。一切准备就绪以后,没想到招员工作却遇到了困难,舞龙灯的青壮年倒是很快就招齐了,就是这跳花船灯和蚌灯的姑娘特别难招。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姑娘家不会再为了那几个小钱而去抛头露面,一致认为那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无奈之下,丈夫把我也拉去做动员工作,可无论我做何解释,还是没人肯动摇,有个姑娘被我说急了,还抢白我道:“说什么龙灯是古老的民间艺术文化,要把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讲的那么好听,要真是像你说的那样好,你怎么不把你那大学生女儿给叫去跳呢?你女儿不是很能歌善舞的吗?”“对对,如果你女儿去,我们就去。”一语惊醒梦中人,丈夫马上一拍大腿:“对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丈夫当即拍板,“就这么说定了。”至此,招员工作才圆满结束。事后,我不无忧虑地说:“现在不是以前了,以前人们没有什么乐子可找,才有那么多人喜欢看灯。现在,家家户户大彩电,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精彩纷呈,还有人会来看我们的灯队表演不?”“这你放心,新鲜的东西人们永远好奇。”丈夫很是自信。

  经过一个腊月的编排苦练,2012年的正月初一,公果村的灯队在锣鼓声中又粉墨登场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灯队一出场,竟是如此地受欢迎,就连我也着了迷。首先看那龙灯,队员们身着清一色的绣龙舞衣,闪、展、腾、挪,翻滚自如,动作娴熟有致,把一条大红彩龙舞得是虎虎生风,犹如真龙游戏人间那般活灵活现。再看那船灯表演的节目,更是吸引观众的眼球。船灯编排的每个节目,都是老调新词,既古朴典雅,又富有时代气息,那幽默风趣的话语,经典搞笑的动作,逗引得观众捧腹大笑,连声叫好,掌声不绝。常常是一个节目演完了,观众便欢呼着再来一个,每每这时,杨师傅便卖个关子,故意把耳朵凑在姑娘们的嘴边大声道:“什么?!没有彩头?打不起精神来?”然后把手向观众一摊,“姑娘们要彩头才肯开船呢。”这时,就有那兴致高的东家递上一张或两张的红票子,杨师傅接过红票子,向姑娘们一扬手:“马仂壳,姩——开船喽!”“好嘞!”于是,又一个精彩的节目上场了……

  灯队从下午两点半出发,估计最多晚上十二点钟可以收场的,却不料闹到了凌晨四点钟。有些观众还不畏寒冷跟着灯队从这村绕到那村接着观看。那场面比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还要大。试想有几人能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到凌晨四点钟呢?

  甚至有观众拿着摄像机跟着我们灯队,拍下了所有表演的过程,他还激动地说:“这可是来自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啊,演得真不错。”

  看来,来自民间的艺术,无论年代有多久远,只要代代相承,推陈出新,它始终都会绽放出独有的异彩,永远在老百姓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衷心祝愿龙灯这种古老的民间文化永不消退,年年岁岁放光彩。

本文标签: 广场舞格桑拉 广场舞大中国

上一篇: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下一篇:【云天社@北京分社】失眠 文/谢胜利(湖南)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