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摄影师镜头下的清远三十年变迁

时间:2019-12-02  点击:
手机版

  30多年前,南来北往的清远市民必须依靠渡轮过江,一趟耗时不菲,出行极为不便。1983年,清远的第一座跨江大桥——北江大桥开始建设,1985年建成试通车,彻底地改变了清远市民的生活。

  

  △摄影师刘苏

  摄影师刘苏,人称刘老师,生于1939年,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清远人。从1970年开始,刘老师带着相机走遍清城,通过镜头记录了清远这座城市的变迁,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画面。

  

  △没有跨江大桥以前,南来北往的车在码头等待渡车船。(刘苏 摄)

  

  △没有跨江大桥以前,往来于旧城和小市的人们乘坐渡轮过江。(刘苏 摄)

  “这张照片拍的是1983年建桥的现场。这张拍的时候大桥还没有通车,南来北往的车都要在码头等待渡车船,往来于旧城和小市的人们也要乘坐渡轮过江。”刘老师拿着他拍下的照片,介绍了没有跨江大桥时,南北互通只能靠轮船渡江的情景。由于渡轮承载量有限,渡车船一次只能载4台车,渡轮只能载约50人,加上等候时间长,往来于南北两岸非常不方便。

  

  △1983年,清远的第一座跨江大桥——北江大桥开始建设。(刘苏 摄)

  作为当时广东省最长的钢筋混凝土钢架拱桥,北江大桥全长1056.7米、宽16米,桥面最高标达到27.95米,两岸引道路基总长3.15公里。大桥建成后成为当时市区首座跨江大桥,是连接北江两岸的重要纽带,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市区交通和部分过境交通。也正因为如此,清远南拓新城的步伐,是从第一座北江大桥的修建开始的。

  

  △建成后的北江大桥。(刘苏 摄)

  随着经济的发展,北江大桥两端南北引道沿线是清远市区中心地带,是商贸、物流集散地,交通量非常大。但大桥只有两车道,车流一到北江大桥就非常拥挤,成了市区主干道非常突出的交通瓶颈。为改善市区交通条件,加快市区两岸中心地带快捷联系通道的形成,强化市区南北中轴线的功能作用,清远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北江大桥进行扩建。

  

  △1985年,清远北江大桥通车典礼。(刘苏 摄)

  姐妹桥扩建工程于2005年12月26日开始动工,是清远市第二个“八路一桥”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包括旧桥加固维修和新桥建设两部分,新桥全长1105米,工程概算为1.33亿元。“同高同宽同型”的姐妹新桥的修建也开创了山区建设姐妹大桥的先河。扩建为两座分离独立式桥梁,双向六车道沥青路面,花岗石雕花栏杆,因为两桥“同高、同宽、同形”,且桥梁跨径和旧桥相同,所用的上、下部结构构造形式与旧桥基本相似,被市民称为“姐妹桥”。扩建工程于2007年完成并于同年10月1日正式通车,2008年2月28日完成北江大桥旧桥加固工程。

  

  △北江大桥(刘苏 摄)

  在北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之后,清远大桥、凤城大桥、伦洲大桥也先后建成通车,而正在建设的北江四桥也将建成通车。随着一条条跨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如今,人们往来于南北两岸非常便捷。

  

  △1985年清远北江大桥通车典礼,万众瞩目。(刘苏 摄)

  “这张照片就是1985年通车的情景。下面这一张拍的是万人畅游北江的轰动场面。”刘苏感慨说道,“现在交通方便了很多,骑自行车也可以过、坐汽车也可以,坐公车也可以过,以前只有一条桥,后来有了姊妹桥,现在桥更多了,六七条桥,跟以前当然不同。以前很麻烦,现在非常方便。”

  

  △北江大桥现状

  清远跨江大桥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这既是清远交通发展的变迁,也是建市三十周年的历史见证。如今的清远,拥有公路、高速、铁路、航运等多种畅通快捷的交通体系,百姓不管去哪里,都十分便捷。

  三十而立同贺,发展成果共享。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清远风雨前行,砥砺奋进,走过了三十个春秋,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年春华秋实。光阴流转,转眼间,清远这座城市已经由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说起这三十周年来清远发生的巨变,不少市民都如数家珍。从建市之初城市格局狭小、建筑陈旧破败、基础设施薄弱,到如今霓虹闪烁、碧水绕城、绿荫环巷、高楼林立、人流熙攘……新时代的清远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以一种迅猛的发展速度,书写新的篇章。

  (注:本文署名图片属摄影师刘苏版权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要使用图片请与原作者联系。)

  来源:清城发布

本文标签: 广场舞我愿 不如跳舞广场舞

上一篇:享佳公益赞助《舞动江苏》邮轮总决赛下月启航
下一篇:人间 | 江南九月九,人大之秋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