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丨冰心

时间:2019-12-02  点击:
手机版

  

  这个世界越来越年老了。

  最新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达到了76.34岁,其中北京、上海两城居民超过了80岁。放眼世界,日本人以男80岁、女87岁的人均预期寿命傲视全球,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国家有20多个。

  当前,医疗产业中癌症治疗、基因治疗、靶向治疗技术突飞猛进。2016年,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提出,以后人们活到100岁,已经成为大概率事件。

  我们这代人承受着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困境,就是退休生活也许比上班生活还要长。那么,如何度过可能长达30—40年的晚年时光,难道我们要在60岁时死去,到100岁才埋葬吗?

  也许,有一位百岁老人的人生,能够给我们当代人的老年岁月,提供一个理想样本。

  

  冰心,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建,距今正好118年。

  说起她,小朋友们也许会记得,《再寄小读者》《小橘灯》《繁星》都选入过课本;文艺青年知道,她是印度文豪泰戈尔在中国的私淑弟子,“爱的哲学”贯穿她的作品始终;八卦人士会谈起,她以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暗讽林徽因,而林则以一瓶山西老陈醋回击;甚至有一段颇为无稽的往事,说张恨水对她恋而不得,水不成冰恨绵绵,因而定其名为恨水。

  然而我们必须注意一个事实:冰心出生于1900年,是二十世纪同龄人。她逝世于1999年,虚岁恰好百年,可谓寿享遐龄。

  她曾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她也这么做到了——在生命最后几十年中,迸发出最灿烂的光芒。

  1

  文革中下放干校

  冰心19岁便发表第一篇作品,在问题小说和诗歌创作上都享有盛名,《寄小读者》系列堪称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她先后在燕京大学、韦尔斯利学院完成学业,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人类学和民族学家吴文藻一见钟情后相恋结合,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她人生的前半段,可谓顺风顺水。

  

  (文革后期的冰心)

  恰当地说,冰心的晚年,应该是从文革冲击开始的。

  1966年,冰心66岁。一群红卫兵冲进了她的家中,把她的纪念品、照片、衣物、手表全部裹挟而去,只剩下一片狼藉。她和丈夫双双被关进牛棚,两个弟弟被判为“现行反革命”。

  1970年,冰心70岁。为了贯彻“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最高指示,她被派往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后又调往沙洋中央民族学院的干校。在干校,她被要求掰玉米、挖白薯、收棉花、在农田里拔草。最苦的是冬闲时期,没有农活可做,他们却要去修公路,参加砖厂劳动,甚至外面的活儿干完了,还要搓麻绳。

  

  然而,冰心是坚强的。

  在被关牛棚时,她看到一位友人没有手套,就利用休息时间帮友人织了两条毛线手套。

  当她来到沙洋,犹自庆幸,一家八口分派到不同的地方,她竟然还能和丈夫相聚。

  在农场劳动时,偶有红小兵看她年迈,帮她打水,她便以一腔爱意赞美祖国的花朵多么可爱。

  在抢收棉花时,她看着洁白的棉花在朝露下鲜妍美好,丰收的喜悦冲淡了劳作的艰苦。

  那段艰苦的岁月中,人的智慧和尊严受到侮辱和践踏,坚贞的心灵受到沉重的伤害。然而,“乐观”是她的唯一应答。

  

  2

  晚年提笔再创作

  文革结束后,冰心重新拿起笔,这时她已经76岁。但她文思不竭、笔锋遒劲、勤耕不辍,创作了300篇作品以上,可谓“老柏摇新翠”。

  冰心晚年的创作,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则以“延续”,一则以“突破”。

  

  延续,指的是延续她年轻时“爱的哲学”,其中包括她对母亲的爱、对儿童的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爱。她摆脱了早年基督教“耶稣救赎”思想的影响,发展成为了“对世界、民族的博爱”,“爱的主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扩大和升华。

  

  突破,则是体现在了杂文的创作上。冰心曾说,苦辣酸甜都要写一写,她年轻时写“甜”的文章多一些,到了晚年,要多写一些“辛辣”的东西。比如,改革开放以后,“拜金主义”“金钱至上”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而知识和教育却越来越“贬值”。冰心写下了《希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尊师》《无士则如何》《我请求》《我感谢》《开卷有益》等,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教师、教育和知识分子问题……萧乾评价她晚年的文章:“她好像越写越冲,不仅笔力冲,气势也冲。”冰心自己在《五行缺火》中,也说自己的文章“烫手”。可见,她始终自觉避免僵化的思维、自我的重复,追求生命深处创造力的爆发。

  从1919年发表第一篇作品,冰心勤奋写作了75年。直至1994年因心功能衰弱入住北京医院,她才第一次放下了笔,那年她已经94岁。

  

  3

  挚友情深彼此扶持

  冰心在文坛资历很深,朋友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巴金。

  冰心与巴金以姐弟相称,冰心的孩子们都叫巴金为“舅舅”。巴金很早就读过冰心的书,缺乏母爱温情的他从书中得到了一个温馨可亲的大姐姐形象。四十年代初,冰心因为生活窘迫需要稿费,以“男士”的笔名写了一本叫做《关于女人》的书。巴金知道了冰心的困难,就把这本书交给了稿酬较为优厚的上海“开明书店”,并帮助她出版了一套《冰心著作集》,让冰心解决了生计之忧。

  

  (巴金晚年)

  到了80年代,两人一起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一路上他们畅怀长谈,经常天南地北、海阔天空地聊到深夜。虽然后来两人身体欠佳、见面不多,但是每年冰心的生日,巴金都会托人送去冰心最爱的红玫瑰。

  

  巴金说,“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面前的道路”。然而,人到晚年,巴金对冰心的影响无疑更大。在思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巴金写出了《随想录》,对1949年后自己走过的道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甚至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观点做出了完全否定性的评判。

  文革后,在巴金的影响下,冰心也逐步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回归“五四”,表达自我。无论是延续经典的《三寄小读者》,还是愈到晚年愈为辛辣的杂文,都代表着被打散的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传统在不断凝聚、复归、延续和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终于失而复现。

  培根曾说过:“友谊不但能使人走出暴风骤雨的感情世界而进入和风细雨的春天,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而理性的思考。”冰心是幸运的,在年老时依然有巴金这样的好友,共同扶持照耀彼此的人生之路。

  

  4

  躲不过的生死离别

  1985年,冰心一生挚爱的丈夫吴文藻教授病逝。

  两人相识63年,结婚56载,曾在平坦的路上携手,在崎岖的旅途上相伴,无畏地面对一切,度过了美满而又不平静的岁月。然而,在丈夫去世后,冰心来不及悲伤,她立即着手处理的是丈夫的遗愿——把一生节俭积攒下来的3万元存款捐给学校,作为研究生的奖学金。

  

  (冰心与吴文藻在美国留影)

  在吴文藻去世前后,她的二弟、三弟也相继去世。冰心极度悲痛,她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流尽了最后的眼泪。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我倒觉得‘死’真是个‘解脱’,‘痛’的是后死的人。”

  

  (晚年冰心与丈夫吴文藻)

  她在漫长的岁月中一次又一次听到好友离世,一次又一次提笔写下悼念文章。在痛失亲人之后,她把对亲人的思念诉诸笔端,最后筑成的,是一篇篇带着苍凉的苦味,但是内涵更深邃、文字更淳朴的佳作。

  她没有财产,最珍贵的身家就是前辈先生和中外朋友赠送的一些字画和著作。在吴文藻去世后,她把所有的字画都捐给了巴金创建的现代文学馆。最后,她只保留了客厅的梁启超的一副对联,上书——“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1999年2月28日,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历经近百年人生,人们称她为“世纪老人”。

  

  (晚年的冰心)

  5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有人说,冰心是特殊的,与众不同的,因为她出身优越、父母疼爱、家庭幸福、学识广博。

  但是,冰心毕竟是一个多世纪前出生的人,她所拥有的条件,对于21世纪的我们来讲,已经成为了很多普通人的标配:比如衣食无忧,从来不必为生计发愁;比如作为女性可以进入大学读书,甚至漂洋过海出国留学;比如可以自由恋爱,自主选择结婚对象;比如游历诸国,印度、埃及、意大利、日本……

  

  (吴文藻与冰心的婚礼)

  冰心也是普通的。她的晚年走过文革的苦难、亲人的离世、病痛的折磨,普通老人的痛苦她一一经历,她也可以沉浸在软弱、悲戚、沉郁中,或者,浑浑噩噩地度过文革之后的岁月。

  

  (晚年书桌旁的冰心)

  那么,是什么成就了冰心——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还是一位老而不倦、慧雨智炬、融诗入文的老者呢?

  也许,应该归功于冰心对生命本身的理解。冰心身体并不一直康健,她自小体弱,从会吐奶时就开始吐血,早在二十多岁青春少艾时,冰心就写过不少关于“死亡”的作品。到了晚年,她历经脑血栓、胯骨骨折,目睹一个又一个亲朋好友离世,也在更多的作品中谈死亡。她认为,既然“死亡”并不随个人之愿而不来,那个人何必紧盯一个“死”字呢?不如撇开这个烦恼,在有生之年跑好人生最后一段途程。

  冰心又是不服老的,正如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即使到了耄耋之年,她也宣称“我从来没觉得老”。她甚至还用孔子“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话,请别人刻了一颗“是为贼”的图章,来调侃自己。有的人一入老境,便心情悲凉,行动和思想的天地越来越窄。而冰心正是有这样旷达的生命观,才在黄昏迫近时依然发出旺盛的光焰。

  

  无独有偶,“拙见”总顾问杨锦麟先生也曾说过:“人生七十才开始”。虽然和冰心的“生命从八十岁开始”略有不同,但都传达了同一思想——虽然年岁日长,但“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杨锦麟先生接受访问时记者提出:“六十五岁的人,本来已经是退休年龄的人了,为什么还那么拼、那么不敢偷懒?”他回答,现在离九十岁或一百岁,还有二十余年或三十余年的生命,尽管避无可避要走向衰老,生命的光会逐渐黯淡,但我希望能有尊严地老去,努力做好眼前当下的事。

  他满怀壮志地为我们讲述十年之后的世界——高新科技急速发展,人工智能日新月异,“锦绣麒麟传媒”不断优化升级,“锦麟公益基金会”业务遍及全球,“锦麟董酒”“锦麟福茶”等在海内外热卖。当然“拙见”也在他的事业版图之内,他想象:拙见不再是定期在正佳广场举行小规模的文化互动,它已经进入联合国大厅,进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题演讲会场或选择在巴黎、伦敦、纽约、华盛顿、东京……通过卫星同步的传送,“拙见”的直播都在数亿或数十亿以上,而多年前在北极、南极以及喜马拉雅山南麓举办的演讲,已成为不可逾越的经典之作。

  当然,他还希望洗去浮躁,告别喧嚣,反省人生,写点值得写的东西,读几本值得读的书,交几位知己朋友,带出几个年轻人……十年后的人生就如此丰富多彩,而二三十年的生命,足以再成就一番事业,让人生尽可能地跌宕起伏、曲折蜿蜒。这样的人生,才叫精彩,才叫圆满。

  国庆胡吃海塞的小编弄混了晚年冰心和杨绛的照片,大概优秀的人都是相似的(强行求原谅),两位先生不仅晚年的长相有那么些神似,还都是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呢。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开头的问题——如果生命有100年,你想度过怎样的晚年?

  是保全年轻时创造的财富,还是不断创造新的财富?是追求养生长寿,还是追求更加丰富精神世界?是以广场舞来排遣孤独,还是和孤独签订一份更加体面的协议?是坚持已有的思想观点,还是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在创造中燃烧自我发出光芒?是在一次次离别中悲悲戚戚,在黄昏迫近时伤感不已,还是擦干眼泪面对人生中更多悲喜?

  100年的生命,是馈赠,也是陷阱,是诱惑,也是机遇。

  如果你还年轻,请从现在就思考这些问题。如果你已经年老,那么现在开始也并不算迟。

  毕竟,比起百年人生,一切还桑榆未晚。

  两个分享

  1.面对若干年后来临的老年,您焦虑吗?

  2.除了经济问题,您还为老年时的哪些问题未雨绸缪?

  本文为 | 拙见 | 原创文章

本文标签: 广场舞采茶舞曲 阿中中广场

上一篇:杨艺虽不像李盈莹 那样满缀光环吸晴 但她却是球队里面
下一篇:纵观春晚节目,还是老剧旧歌最可口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