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禅法苑——《梵·道·如来:没有维度的终极真理》

时间:2019-12-02  点击:
手机版

  更多交流分享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无禅法苑(ID:wuchanfayuan)

  知乎账号:无禅法苑

  原创: 成都菩提树

  【前 言】:无禅法苑,已经满四个月了。陪着一路走来的读者应该能明显的感觉到我们的视野从来没有受限于任何一门宗教和哲学范畴之内,甚至不拘泥于宗教本身。如同一句西方谚语所讲:“如果你只懂英国,那么你对英国又能懂些什么呢?”因为,我们大家想要的,到最后,绝对不是某个宗、派“形式化”的东西,而是彻底的、究竟的、永恒的、超越现实的那样一个东西。之前,我们说跟大家一起穿越人类上千年的精神领域,今天,我们将尺度进一步放大,看下人类上万年对精神灵性的追求。如果你能看懂这篇文章,毫无疑问,你就能看懂我们的行为以及无禅未来的理想和追求。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经常讲的这个“如来”或者叫“涅槃”、“佛性”、“法身”、“果位”、“证悟”等等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发明并且属于佛教独有的呢?

  世尊在经文中反复讲了,我们要去证得或者觉醒的这个如来佛性是不生不灭的,如如不动的,不可知不可得不可描述的,超越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的。如果是世尊所“发明”,那么有了生即落入了生灭的范畴,凡有生灭,皆不是永恒的真相。如果是依靠世尊的愿力或者说法力而住于后世,以世尊的慈悲,那为什么不让所有人直接解脱?(类似的话在《大涅槃经》中,世尊自己也讲过,用于反驳学徒寄希望于他自己)假设基督、乔达摩以及大雄(耆那教创始人,不是哆啦A梦那个...)就是神力无边的救世主,那我们知道这样一个救世主又有什么用?为什么疾病可以传染,而不能让健康具备传染性?忧伤、痛苦、疾病仍然无处不在,甚至“死亡之风”也如影随形。

  实际上,世尊在世的时候也讲了,就是我在上面一篇文章《真实的乔达摩王子》-世尊证悟历程详解中所言:“世尊证道后反复强调,他只是发现了一条远古时代的人所走过的道路,在无量劫之前,过去“诸佛”都曾经教授此法,而这个古老的“知识”只是消失多年,完全被人遗忘了,但是,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到这个终极的真理。”

  

  【其它先贤的经验】

  人类曾经历过一个精神文明集中爆发的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时间从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后200年之间,在全球四个地域:印度、中国、希腊、中东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圣贤,相继提出了自己证得的真理、启示、先知以及指导后世靠近或获得的方法。

  在这个轴心时代,人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去认识他们存在的方式,但仅有极少数人感受到了这种“新”的可能性,开始与现世的所有传统认知决裂。他们指导弟子在自身心灵的最深处去寻求这样一场变革。并明确指出,只有超越自身的现实,人类才能真正成为自己。

  尽管宗教都有彼岸色彩,但,能否真的指导我们当下更具备活力和智慧的存在,比它是否符合逻辑和传统都更有意义。

  《奥义书》:在印度具备如同《易经》和《道德经》之于中国一样的地位,它记录了佛教出现之前上千年开始印度圣者的思想和感悟。《奥义书》指出,痛苦的主要原因是无明而不是贪欲。相信自己最深层的自我与最高实体的梵是同一的。

  梵:梵的意思是:最高的实在(存在)。祂是无老、无死、永生、无畏的。《奥义书》:“梵”永远都不能被定义或描述,但它又含容一切,人类无法离开祂到其外部去客观地观察祂,但祂可以在宗教仪式和修行过程中被体验到,祂就在我们内心最深处。开悟之人找到内在自我之前必须学习超越其精神和肉体看待世界。

  苏格拉底:“人天生就已了知真理,但只是把它化作内在的模糊记忆。我们必须通过对它的质疑和辩证法唤醒这种知识,并完全认识它。”

  耶稣:“我还有好些事情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有等真理的神灵来了,他会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基督教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其门徒“爱己及人”的行为、慈善义举以及在牧师前真诚的忏悔和各类祷告(如同基督教徒看到佛教徒就是在烧香、打坐和不断的呼喊某个人名字一样),但大家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个东西:“窄门”。耶稣:“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

  《传习录》:“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冲漠无朕,万象森然”。(阳明先生不在轴心时代,但因为也是彻底的证悟者,我一并列在这里)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克里希那穆提:“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在远离真理。”(克氏也不在轴心时代,但被称作20世纪印度最纯净的心灵,也是究竟证悟的人)

  如来:世尊讲很多了,我们也讲很多了,这里就不写了。其实佛陀的教法,只是一个个抽象的音符,如果没有高超演奏家的表演(少许的外化的语言和行为表征),我们无法仅从乐谱去揭示它的真美。而,完全基于乐谱讲演奏,永远无法让我们真正享受音乐带来的心旷神怡之境。

  (各宗派的教法和文献记载99%都是不究竟的,很正常,因此我们要去判断这个教派究不究竟有没有征得最后的真理,就看最核心的那1%的内容或者创始人的关键训诫。)

  

  当然,即便是在近代,证到了宇宙和人生终极真理的人仍然不少,我不一一列举了。几乎所有主要宗教和究竟的哲学家都同意,这个关于真相的经验,绝非普通的言语概念所能表达。如同佛门禅宗对合头语式的法师态度一样,总是不断套用佛经而回避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担心被戳破的人,必然自己就是个“泡泡”。

  这个究竟真理的境界,超脱了生死,但并非泯灭了所有人性,而是去掉了分别、执取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欲望和烦恼,从而达至心灵的平静、谦逊、博爱、至善和慈悯。我们一直被囚禁在“我”这个牢笼中,扭曲了真实的知见,所以无法想象涅槃的境界。从世俗的角度去看,这个真理就是“无”,无并非没有,而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能与它相应的所知和能知的对象,我们的所有语言和逻辑都是用来描述我们已知的及可设想的世界。

  但是: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甚至每个证到终极真理的这个人本身,他自己的经历和个性,都会导致不同的宗教和哲学体系使用的描述语言不同,教导方式不同,传承的习俗不同,整个人类精神领域因此而展现出丰富多彩。同时,每一时代的人类也必须创造他们自己的“真理意象”。以崭新的语言和方式来进行阐述,以满足不同人类发展阶段、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宗教“消费者”的需求,以至于绝对的真理不至于中断:有线索可依,有路径可行,有榜样可充足信心。

  可是,受制于历史局限性,同时作为一个教派有传承和发扬的需要,会或多或少跟世俗妥协,并且制定各种戒律以规范门徒的行为,使之庄严化,一方面是为了修行需要(戒心)和有序管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宗门对普罗大众的吸引力(包括建立神像和庄严的楼宇),但并不是越和世俗剥离的行为和举止就越靠近真理,其实恰恰相反。但,如果和尚和我们一样,穿个阿迪耐克,没事做个发型,跳个广场舞再唱一曲周杰伦的《双节棍》,我们还会去向往吗?不会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众人认为,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为了达到某种境界,而得到真理就是得到某种境界,而这种境界,表现为外在是与大众的言行举止完全不同。)

  

  之前写过一组文章,讲述了仪轨和戒律的形成和作用,大家有兴趣也可以了解一下:

  《烧香、念佛、持戒与核心佛法的关系》-(上)

  《烧香、念佛、持戒与核心佛法的关系》-(中)

  《烧香、念佛、持戒与核心佛法的关系》-(下)

  如果站在真理的角度来看,宗教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跟作为社会的人群搅在一起。但,避开了社会和群体,就不可能在人类文明中留下任何印记,也不可能在历史长河中建立牵引力。于是,宗教又明智的选择了后者。这就是我上篇文章那句话最本质的原因:“世尊所希望的佛教:没有权威、仪式、崇拜、神化、传统以及超自然。在佛陀圆寂之后,他原先为了保护他的宗教而努力排斥在外的种种施设,统统的全部出现了。”

  另一个原因:究竟的真理往往让人觉得枯燥而抽象,但宗教的历史和事迹却是充满感情而热烈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更喜欢宗教的衣裳。衣裳嘛,你要好看我就弄好看,你想要庄严我就表现得庄严,总有一点可以满足你的幻想。而这也是作为宗教,如同其它人类活动一样,可以被人滥用的原因。将本来难以描述和不可言喻的问题却给学生以明晰和确定的误导。事实上,后世的宗教,有太多的人就故意将真理与贩卖真理的举动混搅。然而,作为他们的受众群体,又主动地竭尽全力去迎合及模仿他们的偶像,以得到一种心醉神迷的“提升感”。他们甚至会模仿偶像的衣着和行为举止,似乎人类天生就趋向于标准和典范。

  佛陀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依靠自力获得证悟,做你自己的心灯。依赖别人的心理只可能会被用来支撑且膨胀自我。只有勤勉的去实践自己内心的觉醒,我们才会抵达最后真理的全幅高度。世尊甚至讲:相信仪式和典礼的有效性是束缚人类精神的十大枷锁之一。

  但是,世界从来不是一种色彩,也不会有单一宗教存在。没有一个文明是清一色的,也没有一个传承千年的宗教的颜色只有玫瑰金,宗教和社会一样,更多的都是各种灰色和杂染。人性,千差万别,有的人就是要有他们自己的专属信徒,并训令对他个人进行膜拜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比如现今出现的很多披着佛法外衣的“新邪教”),宁可做一个小群体的首领,也不愿意做别人手下的骨干,甚至故意曲解佛经以高推自己的圣境,还有的是一盲引众盲。因此,任何后世想要净化宗门,或者想要通过究竟的义理将不同宗教和哲派进行统一的努力必将是徒劳的!如果某一天,全球统一为一个宗教(哲学),那么再过一天,就会变成两个,并施行完全不同的教导和仪轨。

  我还是再说一次,真理,是朴实无华的。如同对我们最重要的阳光和空气一样。没有人可以独自占有,也绝不会是非要通过某一个特定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用疆域来分隔他们的土地,但没人能够分隔开头上覆盖一切的天空。

  这个话题的最后,我讲一个西方的寓言故事:

  说的是有一个人爬上了最高的山顶,踮起脚尖,想要去抓住真理。撒旦望见了,就叫一个小鬼去跟踪他。不一会,小鬼大惊失色的回来报告:“那个人,他,他成功了,他抓住了真理!!!”,但是撒旦毫不慌张:“不用担心。”,他打着哈欠说:“我会引诱他把真理制度化。”

  

  【终极的真理是什么】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能把这个终极的真理(佛性)给你讲清楚,那么他就完全不懂佛。

  虽然在轴心时代,人类宗教文明集中的爆发,但,这个真理却并非从这个阶段开始我们才有人证得。然而远古的东西缺乏考古资料也没有文献记载,我们更多的是通过轴心时代开始的文字记录去推测。

  佛教就不说了,世尊明确的讲了在他之前还有获得证悟的人(远古诸佛),而诸如《吠陀经》、《奥义书》等早期经典也记载了很多圣贤的思想和对其人及“梵”的赞唱诗。耆那教(相当于我们的律宗,但更极端化)的创始者大雄,也宣称在他之前还有24位这样的先知发现了通往解脱的桥梁。

  远古的宗教信仰是通过祭祀来传承,而对神的献祭活动在至少14000年前就已存在,在底格里斯及幼发拉底河谷(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公元前4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就通过楔形文字开始记录人类活动和神的历史。

  按照印度最早期宗教文献对梵我合一经验的描述:“正确的答案,通常是随着自证的力量而来的,准备工作虽然需要很多年,但这个对终极真理(梵)的经验本身却在瞬间来到。之后,一切事物将投进一种新的视域之下,这是一种一切日常语言都无法表达的却又是最真实的感觉。虽然看不见,但可以被感知到。”

  

  在吠陀时代的后期,雅利安人的宗教仪式往往以“问答环节”作为整个仪式的高潮和结束部分:首先由挑战者提出一个高深莫测的“谜语”一样的问题,他的对手以同样令人困惑的答案作出回应,比赛在持续的一问一答中继续,直到其中一方参与者不能作出回应结束:他沉默下来,被迫出局。然后,此时,主持仪式者宣布优胜的一方已经梵我合一(汝即彼(tat tvam asi ))或者直接说他就是梵。(在印度文明的早期,梵的超越性可以在那些无法用逻辑去思考的问题之间的神秘碰撞中被感知)

  如果您研究过禅宗的公案,那么,你应该知道这整件事大致是怎么回事了。

  印度古代的圣人会对他儿子说:“彼为尔矣”。《奥义书》则汇编了很多先贤的思想,也包括在祭奠仪式获胜者中的佼佼者。

  末法时代的人们往往认为,信仰大概就是相信某些教义命题和仪式。而在开创我们当今主流宗教的那个轴心时代,他们却说,人们永远都不应将任何宗教教条或者道听途说的东西接受为信仰。要质疑一切并对照自己的经验,以自身经验为依据去校验任何教义。我们所认识的都是相对我们而存在之物,然而真理是绝对的,无须依托任何而存在,所以无法成为被描述的对象,因此任何的表述和符号都是“曲解“。因此,对于这个真理,我们讲的更多是“不是什么”而不是“是什么”。

  我们应该努力的在我们内心中认识到它的意义和存在的真实感知。答案是埋藏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寂静永恒,可是这种永恒被几乎无法穿透的表面“自我”所遮蔽,如果我们开始尝试不加分别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那么,分隔我们的这层面具就会逐步变成薄纱。一旦我们断除了我执,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就能生活在精神能量的顶点,并会激活通常属于隐匿状态的心灵维度。

  

  早期人类对于真理的经验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并在各类仪式中得以升华,虽然没有文字记录和考证,但,可喜的是我们在美洲和非洲,仍然有一些近代才被文明接触到的原始部落,他们保留了对这个真理和觉悟的传承,下面是一则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哲学系教授 Huston Smith收集的案例:

  “欧雷-雷昂士(Oren Lyons)是第一个上大学的鄂能达加族人(原始部落民族)。当他第一次到保留区度假的时候,叔父提议他到湖上去钓鱼。到了湖中心,叔父开始审问他:好了,欧雷,他说:你上大学了,学会了他们教你的那一套,现在你一定是我们族人中最聪明的了,让我来问你一个问题:你是谁?欧雷下了一跳,勉强作答:什么意思?我是谁?我当然是你的侄子啰。叔父否定了他这一回答,一再重复他的这个问题。侄儿逐次的大胆说他是欧雷-雷昂士,一个鄂能达加族人,一个人,一个男人,一个青年,都没有用。于是,他让叔父告诉他自己是谁,叔父说:你有没有看到那个悬崖?欧雷,你就是那个悬崖。还有对岸上那颗大松树?欧雷,你就是那松树,还有支撑我们这船的水?欧雷,你就是这水。”

  当看到这个案例的时候,我深深为此震惊。并不是说问出了这个问题和给出了“所见即是”这个答案的人就一定证悟了,肯定不是。而是我们的祖先竟然可以以如此简单明了的方式指明一条通往终极真理的道路,让后世族人中的聪明者、慎独者、沉思者有机会去得到它。

  我再多解释一下:要真正做到内外一体,心物一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必须要断除我执。断除坚固的我执,打破内外的分界即破除此二元对立,在任何一个点上证到了这一点,我们就证到或者说破除所有对待,即是不二法门。证得之后,就是我们之前文章中所讲的“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也即是“所见即是实相”,也即是“百草头上都是西来意”,也即是“观察的对象就是观察者本身”,也即是“见色即是见心”,也就是:如来或者叫梵我合一。

  “如来”,原来是如此的易得,以至于我们就像一个恋人一样,在梦中绝望的寻找着自己的爱人,然而她一直就在自己身边。“如来”,又是如此的难以得到,因为我们始终在梦中,没有醒过来。

  

  我们所讲的这个“如来”、“佛性”、“道”、“梵”、“真理”到底是什么?虽然落于文字就必然是错的,我这里还是勉强描述一下,仅作为启迪:

  它没有我们所能认知的所有性质,又是一切的精髓,它甚至与我们任何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都无关。他没有智慧和欲求,相反,要我们灭掉所有习得的经验和聪明才智才有可能瞥见,并只有将我们心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彻底通畅的打开才能得以拥抱。只要我们还局限在自我的领域中,我们就依然会对人性这个永恒的维度一无所知。

  这个真理究竟是什么?

  → 它是一种绝对的存在,其中,所有的存在都未存在。

  → 它也不是真正的存在,但却是唯一的真实。

  → 它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永恒,但只有这个永恒本身才能永恒。

  → 时间和空间,因分别而存在。它对于分别,不加分别。

  → 它能如实照见所有一切相,唯除它自己。

  → 它无内无外,但放进任何东西,都恰恰合适。

  好了,我已经用尽了我这几天能想到的所有“最精准”的词句,但还是不能对它加以描述...甚至你看到的这些句子本身就又是误导。

  这部分的最后,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究竟是神创造了人,还是人创造了神?

  

  【关于无禅法苑】

  无禅法苑从建立之初,就招致了不少质疑,因为我们没有穿僧袍,没有剃光头,甚至没有一刻钟离开世俗社会,也没有正襟危坐并在前面摆放好鲜花和水果。佛教诞生两千多年了,这些形式化的东西,让我们住了太多太多的相,对这些形式的执着,让我们错过了太多本应“执着”的东西,早已偏离了世尊的初心和嘱咐,我们统统不要。

  同时大家又感觉我们什么都在讲,又什么都不像。世俗?我们的思想明显超越了世俗。佛法?我们一点也不像佛门中人。道家?貌似也就喝酒这一点沾点边。但明显的,我们讲佛法和禅门公案居多,因此很多人会把我们往佛教徒去归类。其实原因很简单,我在公众号第二篇文章关于证悟。中就已经写明了:“我们讲佛经,仅是因为佛经阐述这一终极真理最体系化而已。然而,这个“道”本就超越一切经文、祖佛以及整个佛教。”

  虽然我和火龙都是因禅宗而明了,但我们要做的却是:去宗教化(主要是无意义的教条和形式)。不仅要去宗教化,还希望在无禅法苑远期的未来,这个佛法能够彻底的走出寺庙和居士人群,为烦恼和精神疾病这两类群体服务,因为我和火龙都很清楚:佛法,不是安慰剂,它就是解药。因此,无禅法苑希望今后获得佛门或者禅宗的“包容”,但不指望。

  这里讲一下,对我们非议最多的三点:

  1、住了我们的年龄相:我们在30多岁的年龄就彻底明了,扯蛋的吧?!这点其实很好办:四十年后再见面吧,我还可以提前20年把胡子全部留着。

  2、住了我们的在家相:其实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寺庙中的所有菩萨,只有地藏菩萨是现的出家相,其余大菩萨全部是在家相。为什么?

  3、我们对于证悟这件事,并不隐瞒,也不否认。因为总是遮遮掩掩,就没人能够在死之前把“证悟”这一场事为大家讲清楚,更不用说一起讨论和答疑了。如同我在《关于知识和见地的甄别与修持》中所讲的:既然捅破了,我们自然也就不再介意各种世俗“标签”,同时也不再保持“沉默”。我们这儿,再也没有什么需要支支吾吾和回避遮掩。

  那一场事可不可以讲?讲。

  明心见性后是怎么回事可不可以讲?讲。

  每一步的心理变化和外缘分析可不可以讲?讲。

  只要大家想听又对大家修证有益的,统统都可以讲。

  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都证到自己的本性,因为,每多一个证悟者,社会就多了一份正法的力量。并且对精神的追求不分种族、性别、年龄、阶层、地位以及财富,无论是董事长还是大门保安,局长书记还是环卫工人,只要获得了终极的证悟,就拥有了对一切了义部佛法和哲理的解释权,就可以为更多的人拨开数隔千年的法理障碍。

  因此,《无禅法苑》在宣教手段上希望做到:如工具书一般使人信赖,如童话故事一般引人入胜,如哲学书一般启迪思考。因此,我们并不是什么传统都反对,我们反对的仅是陈腐的教条和毫无意义的束缚,并且希望展现出更多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出家修行确实清净,但我们更鼓励在世的修行,因为我们已深刻的领悟到:不入烦恼大海不得摩尼宝珠,火中生莲终不坏。并且即便您证悟了,我们也希望持续在社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回报。

  ※ 不仅不要去隐居和避世,反而以我们的无量心、清净心和柔顺忍去处理好和父母的关系并照顾好他们的晚年。

  ※ 用我们的般若智慧去鉴察子女的心性并在其不同成长阶段不断启发他们的智慧和价值观。

  ※ 以我们理性的镜鉴去明察秋毫,从容、平静、赋于智慧、不带情绪和高瞻远瞩的处理好事业和人际关系。

  ※ 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去影响、感化和启迪身边更多的人。

  

本文标签: 动动广场舞阿哥阿妹 广场舞

上一篇:【数据、伦理、标准…医疗人工智能成长还有几道槛?】
下一篇:“我弟结婚我们给十万就行”“别把主意打我身上”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