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重阳节,除了登高还有哪些民俗?

时间:2019-12-02  点击:
手机版

  

  马上就要到重阳节了,它是我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之一,也是较为古老的一个节日。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成型,到了西汉开始普及,鼎盛于唐代以后。对于这个节日,我们都很熟悉,比如我们上学时都学过那首耳熟能详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面的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就是在描述过重阳节的场景。

  

  陶渊明

  在大多数眼中,重阳节主要是敬老和登高,其实并不然,“菊”和“茱萸”同样也是重阳节习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二者都有驱祸与延寿的寓意,所以我们在重阳节里能看到喝菊花酒和佩茱萸的习俗。更为有意思的点在于,陶渊明对于菊花的文化内涵有很深的影响。我们知道陶渊明对菊有着痴迷的喜爱。而他身上的隐士风格也赋予了菊花。所以在陶渊明以后,赏菊和咏菊叶成了文人墨客的重阳习俗,实际上人们爱的是陶渊明赋予菊的一种“清新脱俗”“孤高无尘”的那种魅力,以及对那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所以宋元以后,茱萸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菊花,其实二者都是自然之物,只不过都被人们赋予了文化内涵。

  

  回到正题,笔者再讲讲各地是如何过重阳节的。在广东地区,人们有在重阳节放风筝的习惯,而且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放,而是一种带有竞争性的比赛,当地人也管这种活动叫“割线”。怎么玩呢?人们会在放风筝的长线上放上一种玻璃细末,这样在天空中如果两个风筝缠绕在一起肯定会有一方的线先被割断,谁先把对方割断谁就胜。

  除了比赛以外,放风筝也是有寓意的。广东《鹤山县志》载:“于秋初放纸鹞,是日(九月九日)以火断其线,任其随风而去,谓之‘流鹞’,以除疾病云。”也就说重阳时放风筝是“放晦气”,风筝飞得越高越远,则晦气也随之高飞远离,可见民俗背后都有它相关的讲究和说法。

  

  我们在谈谈重阳节的饮食民俗,在山东的昌邑地区,重阳节人们会吃辣萝卜汤,当地有种说法是: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而在浙江的一些地区,人们会包粽子来相互馈赠,我们也管这种粽子叫“重阳粽”。而在湖北武昌,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酿酒,据说这天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可见各地对于重阳节都格外重视,饮食习惯也都各不相同。

  

  这是笔者对于重阳节一个大致的介绍。对于传统节日的传承,我们应该多去挖掘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意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并丰富传播节日的载体,这样我们的节日能得到更好的传承,我们民族的凝聚力也会越来越强。

本文标签: 广场舞杨艺 手心里的温柔广

上一篇:一曲《梅花泪》太美了!心累,一个人去扛;委屈,一个人
下一篇:商州区四皓社区 “庆七一、展风采”文艺联欢会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