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燃和炸,《这!就是街舞2》还有哪些值得学的玩法?

时间:2019-12-03  点击:
手机版

  

  2018年被形容为网综与电综的分水岭。网综虽然在流量、数量上一直领先,但却呈现出头部有口碑无爆款、腰部有新品无新意的感受。

  2019年《街舞2》的强势表现在流量、口碑、热度等多维度的完胜,仿佛在宣告电综的落幕,台网平衡的天平似乎要被彻底打破了。网综已彻底摆脱了过去的粗制滥造,大投入、精制作成为主流。

  —

  “神仙打架啊!”

  说《街舞2》是神级网综一点也不夸张。豆瓣开播分9.7,到了第六期播出,稳在9.4,超出第一季的8.6。不变的是数字,变的是指数级增长的打分人数,其中5星占比高达76.4%。不论从口碑还是话题度,节目都获得了成功。

  随着综艺市场不断成熟,曾经迎来井喷期的网综也随着时间推移正式进入二代升级阶段。作为以街舞为主题的综艺,如何做到打破二代破局魔咒,进一步强化输出节目核心精神,传递出街舞文化又燃又炸的青春态度,进而实现二代综艺在泛IP产业链上的整体破局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内容破局:

  《这!就是街舞2》到底好看在哪里?

  1、看人物:高手过招,神仙打架

  首先,对于更为广泛的观众来说,明星还是吸引他们的第一要素。这一季保留了易烊千玺、罗志祥、韩庚,同时由吴建豪取代了黄子韬。熟悉之余,更多是惊喜。

  三位老队长较之上一季更富经验,眼光更加精准、战略更加成熟。比如易烊千玺变得果断了,罗志祥一上来就开启了分舞种考核的战术,韩庚则吸取上一次的教训加大了对编舞师的遴选。

  相比之下,初来乍到的吴建豪就像一条鲶鱼,进一步激活了队长生态。

  当撕掉“美作”的标签之后,大家发现吴建豪竟是一名如此有实力、有个性的舞者,从“队长大秀”到“广场battle”,他的光芒完全不输身后的大神。

  另外吴建豪的到来使整个受众群体被扩充了。据官方报告,第一季节目人群年龄都集中在18-24岁。因为吴建豪的加入,开始有更多29-34岁这一年龄层的用户关注节目。

  “这条街上全是世界冠军”。在第二期中有个海选选手这样评价这一季的选手阵容。说这个节目汇聚了目前中国最牛的dancer一点也不为过,据不完全统计,第二季中,共有超过20名选手曾拿过世界级比赛冠军,有力回击了“选手资源匮乏”的担忧。大神频繁出没,足见节目在街舞圈的号召力和认可度。

  

  第二季的赛制在第一季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更富悬念和反转。与其说是强化了残酷性,不如说是加大了戏剧性和挑战性。

  首期节目出现了三大全新考核规则:

  第一,海选过程中不可以使用待定,要么通过,要么错过。上一季最爱待定的韩庚连称“路给封死了”。

  第二,每条街道的考核毛巾数量不等。队长大秀之后,每位队长吸引到的考核人数不等,毛巾也得根据实际人数分配,尽管400位选手仅有78人选择了易烊千玺,“易燃装置”却名不虚传,大神云集,分分钟都在上演“神仙打架”。

  第三,在海选阶段,保留四大街道由明星队长分组选人的主形式,还增加了每隔一段时间的“毛巾争夺战”、3v3 Battle、队长+第一季冠亚军的2v2 routine battle,甚至还有连续两轮“one more round”……

  各种玩法层出不穷,这让海选不再是参赛者们的solo秀,而是单兵战+团体战,提前将团队的概念引入,让参赛选手和导师之间迅速建立默契感,完全是“硬核竞技”。

  

  通过赛制升级,节目的不确定性加大,资源的紧缺感和争夺感增强,而贯穿始终的battle让节目一开始就迅速抓住观众,爽点错落,更燃更炸。

  相比于第一季,第二季在真人秀的部分占比不多,且都是围绕舞蹈和舞台展开,每一帧都在为呈现最好的表演服务,作用在于让情节更加紧凑。据统计,仅仅在第三季的90分钟里,整场节目一共出现了22支舞,且有64分钟都在跳舞,表演时长占比超过70%。

  行内人看技巧,行外人看热闹。不管是懂街舞的还是不懂街舞的,都一样会为好的表演欢呼雀跃,这是我认为第二季做的最成功的地方之一。

  

  3、看制作:讲好了故事,做好了人设

  综艺节目首先是一个节目,其次才是一种商业行为。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综艺颠倒了这个顺序,很多人更多在想,如果能在赚钱的同时把口碑做上去了就更好不过了,如果没有,那我至少赚钱了。但《街舞2》的制作水准,还是让人看到了不少惊喜:

  讲述故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直叙、倒叙、插叙等等。想讲好一个故事,只用一种手法就会显得单调无趣。《街舞2》在剪辑上交叉使用多种叙事手法,使赛制介绍并不是平铺直叙。

  首期节目中,海选阶段新增的4位明星队长需要带领所在队伍夺取5条毛巾赛制设置,并没有在节目一开始就介绍出来,而是先在开篇留下了一个悬念,引发观众好奇,再在后来的节目中一一解密,配上明星队长的备采内容。

  这一设置既制造了节目的悬念性,观众收看的同时又具有趣味性,加强了嘉宾与节目组的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季节目强化了队长与舞者之间的关系,尝试以剧情化方式处理人物关系。比如罗志祥与三儿的提前约定,易烊千玺与franklin编舞上的工作关系,全年止步于海选的沈子皓再度来袭,yaya再次接受韩庚的考核等等。这些零碎性的剧情故事是增强观众对节目记忆点的关键,也为之后队长与舞者之间的人物关系发展埋下了伏笔。

  

  在韩庚和吴建豪第一次的毛巾争夺战前,剪辑师将韩庚“骗”吴建豪的部分,放在即将进行第一轮对抗的时候播放,最终炎炎以1V2获得了这条毛巾。失去了一条毛巾之后,突显了这场争夺对吴建豪的重要性,也加重了对抗的“火药味”。先果后因的倒叙方式,小悬念的设置,也可以持续引发观众的好奇,保持对节目的兴趣。

  

  对于battle文化盛行的舞蹈类综艺,紧凑的剧情很容易让观众长时间集中紧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下的观众,很容易疲劳,导致放弃追踪。而《街舞2》则通过松弛有度的剪辑,把握好内容节奏,使节目紧张刺激的同时又可以轻松娱乐。

  如吴建豪大跳“爱的魔力转圈圈”,罗志祥与semi的“韩式亲亲”都起到了突破紧张节奏,以增强娱乐性的效果。

  

  相较第一季对于街舞文化的深度垂直探索,这一季在内容呈现上也更注重剧情性,以及一些趣味性的剪辑。比如,评委罗素被突然蹦出的舞者吓出黑人问号脸,在一段完整的表演中适当的插入合适的反应镜头。

  一方面既能缓解观众的注意力,又能让一些非专业的观众明白这段表演中哪个动作是具有高水平的,更贴合大众用户的收看习惯。

  

  在将综艺故事讲得好,内容节奏控制好的情况下,在各种细节的处理上,后期表现的也非常好。

  比如精彩的动作重放,既突出了选手的实力,又让观众有记忆点;专业名词的标注解析,让观众更直观感受到动作难度:

  

  和去年100进49淘汰赛,王子奇与石头的battle将节目正式带出圈一样,今年同一阶段,高博和冯正的battle创造了《这就是街舞2》第一场经典画面。

  这场battle的经典不在于二人的技术动作有多么高超,而是象征意义更强。高博、冯正是街舞圈非常知名和成功的OG,二人也是多年老友,参加节目的不少选手都参加过高博主办的KOD街舞比赛,被冯正点评过。二人上一次battle还是十年前,所以此次对垒场面十分罕见。

  

  当然,圈外人对此知之甚少。《这就是街舞2》通过镜头语言让更多外行的观众读懂这场battle的价值。当冯正跳完,高博站出来表示“不服”的时候,全场都沸腾了,舞者们纷纷起立跑到舞台上欢呼,字幕打出“街舞世纪对决”和“一场必将载入史册的较量”,吊足了屏幕外观众的胃口。

  场上,除了选手,最懂这场battle的人是街舞圈资深的MC廖博。battle开始之前,他先发表了一番感慨,给观众做了普及并将现场氛围和观众期待值带到顶点。Battle进行完,镜头给到其他人,观战的舞者里三儿已经哭到不能自已,Franklin泪流满面,队长席中易烊千玺热泪盈眶。

  

  做所有的素人类真人秀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这个人身上的魅力、特点被观众记住。

  从人物性格的饱满度来看,《这就是街舞》的赛制和真人秀的底层设计,使得 AC、小海、叶音、阿K等头部舞者的魅力得到了相对完整的呈现,他们背后的故事性也因此更具感染力。

  这样的舞者除了单纯的高技能,还具有能感染观众的能力,视觉冲击性很强,这也是为什么观众普遍感觉今年的节目比去年更燃更炸的原因。

  

  互动破局:

  多样玩法的参与设置

  如果单纯认为《这就是街舞2》的大获全胜仅仅是依托内容突围,也就太过于一概而论。

  除了内容以外,制作团队不仅在内部阵容、舞蹈技术等节目硬件上下足了功夫,节目外也增加了更多互动玩法,进一步延续打开了参与和认知。这其中既有实操层面的线上线下联动,也有认知层面的全网参与,我将《这就是街舞2》的活动框架做了如下梳理:

  △ 点击可查看大图

  事实上此次《街舞2》的活动设计,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各个业务需求方为完成各自的kpi所整合填充在一起的设计,并没有呈现出如双11、抢五福等环环相扣的细腻,但仍然有一些亮点。

  2、5人组队瓜分1000万活动

  

  △ 点击可查看大图

  用户进入活动页面无门槛分享活动,邀请者满足五人即为组队成功,即可开奖,获得随机奖励。

  在如今综艺营销的常规活动中,玩法并不算特别丰富,个人总结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A、选手各类打榜,打榜道具则联合各个广告商去配合,而最为成功的则数《中国有嘻哈第一季》与农夫山泉的联合

  B、扩大圈层影响,如热搜话题制造、小视频互动活动

  C、基于选手影响力互动,如见面会、获同款等

  D、收益返利:观看即资格,参与即获奖

  A、参与门槛极低

  B、有吸引力的奖励

  C、简单的玩法规则

  3、其他活动

  节目在开播后同步发起了#全民皆舞#挑战赛,号召全国的街舞爱好者在互动专区上传个人的表演视频,线上票选最高的素人跳舞视频将有机会作为节目片尾彩蛋播出。

  硬核广场舞、大神接力等多元主题视频纷纷上传,二次发酵节目的影响力。让节目的热度延续到节目外,战火从节目中的舞者蔓延到全国的街舞爱好者,以此扩大声势。

  截止截稿时间,#全民皆舞#微博话题已收获1.9亿阅读和64.7万讨论量的成绩,热度可见一斑。

  

  以下是复活榜活动的玩法梳理,其核心是围绕着复活赛的名额分配、用户打榜道具的获取。 #街舞SWAG榜#与战力复活榜的设置,撬动了网友们的参与力,赋予其在观看节目之外更多的决定权,最大程度上实现群体的主观能动性。

  每周微博榜单第一名的选手将获得15秒的节目片尾彩蛋,节目播出全程微博榜单第一名的选手将获得最后一期节目正片中30秒的个人展示。无限放大和构建潜在的粉丝经济,顺应着全网社交造星时代下最好的资本导向。

  

  △ 点击可查看大图

  社媒互动是节目口碑积累和发酵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这就是街舞2》多维发散其互动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把自己的积极观感分享出去,这对于节目的后续发展十分重要。

  

  

  传播破局:

  产业链上的商业宣发布局

  如果说《这就是街舞》第一季的愿景是力求成为一档好看的综艺节目,那么第二季则是想将其做成一个真正的综艺IP,将触角延伸到电商、赛事、舞者培训等多个层面,通过节目带动整个街舞行业的发展。

  随着阿里大文娱在技术、宣发、内容三个板块的全面打通,以及优酷与阿里生态的深度融合,《这就是街舞2》开启了阿里大文娱新的大宣发模式,与淘宝、天猫、支付宝、盒马、饿了么等阿里生态矩阵中的多个平台联合,开展更多样化的互动玩法。

  像街舞这样的超级IP可以为电商提供内容营销加持,而淘宝系则为内容提供流量反哺。在淘宝系的付费流量越来越宝贵的今天,这种反哺无疑会大大增强广告主对节目本身的信心。

  从首期节目可见,雪花啤酒瓶也作为选队方向标自然融入节目中。而特步不仅赞助了《这就是街舞》第二季节目,也签约了节目中的队长韩庚及诸多街舞实力选手,如冯正、波子、阿牙等。所以韩庚和重量级选手、战队都在穿特步x《这就是街舞》第二季系列联名款。

  在薇娅粉丝嘉年华“515国潮日”的直播活动中,淘宝第一主播薇娅给300多万粉丝种草韩庚同款潮T和大白鞋,999件韩庚同款T恤更是1秒售罄!

  

  在成熟的市场内,街舞除了是一种专业之外,更应该成为一种大众消费。优酷以第一季走红的街舞毛巾为基础,结合阿里鱼基于街舞IP开发了包括四位明星队长信物在内的几十个品类的衍生品。联合饿了么、盒马鲜生推出系列活动,让节目不断渗入到用户的生活场景。

  

  线下把《这就是街舞2》的IP授权给全国各大街舞培训机构,通过开设街舞大师课、网络授课、举办《这就是街舞2》青少年选拔赛等方式,继续推动街舞文化的普及,借此为《这就是街舞》后续第三季、第四季吸纳更多新鲜血液。还携手银泰这类线下商业广场,对街舞选手和内容进行荧幕投放宣传,为粉丝提供打卡机会的同时,也拓宽线下宣传范围。

  而《这就是街舞2》半决赛、复活赛门票将进行售卖,这些都是综艺节目产业化正在拓展的空间。收官之后,优酷还将做城市挑战赛等线下巡演活动,前10强或者20强的选手前往成都,跟当地的舞团进行比赛。

  事实上,优酷相比腾讯视频与爱奇艺,其自制综艺数量仍然十分有限,但好在口碑至胜。而“阿里大宣发”体系全面打通后,我们可以看到优酷在运营策略上的层次也变得日渐丰富:

  第一层次:依靠精良制作、全网独播树立品牌价值,并将圈层用户市场的运营脉络打通。

  第二层次:依靠联合营销获取大量资源曝光,将影剧ip价值收益分流给其他兄弟,稳定流量入口,强化整体品牌认知。

  第三层次:在ip热剧联动中除了常规老带新玩法,做出以老用户促活、唤醒尝试,企图让老用户对于阿里系各产品线都经历一遍从认知、了解、渴望、行动的转化路径。

  很少有综艺能真正做成产业化,但优酷有可能,因为背后有整个阿里的大生态,优酷负责产出好的内容,阿里生态系统来负责赋能,嫁接街舞IP为用户做更多的事情。尽管看似情理之中,它也仍旧令人喜出望外。

  

  一些问题

  自2017年走亚文化小众路线的《中国有嘻哈》成功出圈后,垂直细分的行业趋势反复被提及,在头部综艺里,题材切面的独特性更是至关重要。但小众文化如何引爆大众共鸣成为了节目能否实现出圈的关键。

  对于《街舞2》而言,能否延续甚至突破第一季的口碑,是首要的挑战;但更大的难题在于,能否助推街舞走出小圈层,像嘻哈那样收获全民效应。

  2017年,《中国有嘻哈》播出两小时播放量破亿,后续爆发力更是惊人,吴亦凡带火了“freestyle”,一系列表情包刷遍朋友圈,几乎一时间所有品牌广告都找嘻哈歌手合作,“阿×真的很××”的句式至今仍然是微博上的尬评金句。

  相较之下,《这就是街舞》走出的顶尖选手,在演艺圈的后续发展就相对冷清。

  症结在于:音乐类综艺具有长尾效应,但舞蹈类综艺几乎没有。

  从人们需求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乍一看,好像赢得了头部,就赢得了市场,但长尾效应告诉我们,将所有尾部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头部市场还大的市场。

  2017年《中国有嘻哈》大热之前,中国街舞活动的数量一直是说唱的2-3倍,即使在说唱成为全民热点后,活动热度也仍旧是街舞更胜一筹。就行业里的培训市场、活动热度、从业人员来看,街舞在头部市场上仍是胜于说唱的。

  但为什么街舞的大众化远不及说唱?很多哪怕不懂说唱的人,也会听说唱音乐,说唱的流行化程度非常高(比如美国音乐市场的主流就是嘻哈,说唱与其他音乐类型可以轻易打通和融合),听众接触说唱几乎是零成本、零门槛。

  反之,街舞与大众市场的距离比较遥远。要听说唱随时随地,但平日里大众很少会主动去检索街舞视频;听众哪怕不会说唱,也很容易被旋律、被歌词打动。街舞则不同,如果缺乏足够的科普,门外汉压根不知道街舞想表达的是什么。

  再来就是舞者的面向狭窄,哪怕是成名的街舞选手,去向也多是小圈子里的演出、教课、比赛、给明星编舞,失去长尾效应,他们难以抵达大众。

  但《这就是街舞2》已经开始有所尝试。节目组在互动性方面发力,同步发起“全民皆舞”的活动,号召全国的街舞爱好者秀出自己跳舞的视频,线上票选最高的素人跳舞视频,将加入到节目的正片放送中。

  “全民皆舞”是激发长尾效应的一个举措。让节目的热度延续到节目外,战火从节目中的舞者蔓延到全国的街舞爱好者,以此扩大声势。

  

  

  结语

  由上所述,《这就是街舞2》破纪录的表现,我认为是内容、互动与传播三方面合力所转化而来的结果。

  节目通过垂直文化产业链的搭建与大文娱概念下综艺IP的打造,形成与受众的高频互动,进而在系列消费场景与行为场景中获得更高转化率,在电商、赛事、舞者培训等多个层面都有所延伸,促进泛人群受众群的高认同感,使街舞文化成为具有持续生命周期的优秀IP。

  在这个多数选秀都靠导师扛流量的时代,能让观众在第一时间就真情实感的追选手、还集体自发做宣传,已经是一档节目的成功。而带动潮流文化突破原有受众、完成出圈使命,无疑是垂直综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嘻哈、街舞、音乐剧都曾站在这条赛道上,试图引导和重塑大众的审美趣味,有的如今已经初现颓势,有的则继续逆风而行,街舞会成为继嘻哈后又一个爆款吗?我们拭目以待。(完)

  你怎么看待《街舞2》的出圈?

  欢迎在留言区交流。

  —— /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 ——

本文标签: 稔山街舞 吴江跳街舞

上一篇:这位帮欧阳靖、热狗等人编过曲的中国式rapper,带
下一篇:小龙人计划| 街舞季,让萌娃High翻暑假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