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苏州国际设计周

时间:2019-12-03  点击:
手机版

  秋风起

  看粉墙黛瓦、小巷幽幽

  听吴侬软语、轻清切切

  让人不禁感叹

  一到秋天,苏州就美成了姑苏

  

  2019苏州国际设计周也在这样的日子里

  如期赴约

  

  开幕后的第一天

  我们来到了设计周主片区

  ——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感受设计周的氛围

  

  走入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第一感受是,这很苏州。粉墙黛瓦、小巷幽幽,到处都是姑苏老城的样子,苏州国际设计周选择在这样的院宅街区举办大多数展览,将地方特色最大化发挥,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片区资源,打造新兴创意社区。我们一行人走走停停,把桃花坞大大小小的展览都看遍了,展览精彩纷呈,选取几个跟大家说说吧。

  日本NAKED多媒体互动展

  在这光影绚丽的展览中,他们试图与观赏者探讨世间万物的关系,生命与死亡的关系,用多媒体的方式优雅且富有诗意地展现其中的魅力,还有海洋深处的绚丽光景。

  

  《寒意》

  

  没有什么飞花能美过樱花。望着缓缓飘落的花瓣,我们为将要逝去的美好感到一丝寂寞。但同时内心深处又萌生出期待春天的嫩芽。落樱寓意着逝去与新生。

  这是一面互动墙,当没有人站在画前时,整个画面呈现出来的颜色是沉寂的黑色,当有人慢慢走近,色彩开始变得绚烂起来,就像生命的孤独总是需要有人分担。

  《水母万花筒》

  

  水母,95%由水构成,用最简单的方式活着,用最平淡的方式逝去。虽然它的移动完全依靠大海洋流,但是,它自由的漂流着。水母这种生物赋有一种简单的完整性。作品中的水母那般暧昧而神圣的美将通过自动生成的马赛克来展现。

  《En&Kaleido》

  

  生命,是一个轮回,是这件作品最想表达和强调的事情。

  《Kaleido》运用镜子、万花筒、曼陀罗以及清真寺的马赛克壁画等物件的几何图形。

  这些精美的图形碎片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不断通过解构与重组构成新的自然花纹,就好似是这个世界的缩影。

  《夹缝-间隙之间》

  

  陆地与海洋,存在与消逝,生命与死亡。

  海岸线,是一个两个世界通过一条纤细的,不断起伏的能量流交汇的地方。

  海洋乃万物之源,而陆地是万物归宿。海岸线在连接这两个世界的同时,又是死去珊瑚的坟场。

  在这暧昧的边界上,生命绽放又消逝。而观众就是月亮,当他靠近远离时,潮涨潮落。

  《液态的墙》

  

  整个场馆最有意思的是这面液态的墙,只要轻轻的挥动手臂,画面就开始扭动起来,混乱一团,像是被打翻的颜料一不小心又混合到一起。整面墙都可以感知动作,很适合互动表演。

  《设计的价值——活的传统》展览

  自2014年创立于深圳以来,设计互联强调以设计驱动社会发展,长期关注并支持创新设计实践,传播设计理念,推动设计与城市、产业的结合,使设计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

  

  设计互联从2017年开始了对设计与工艺的研究展览计划,并于2018年呈现了新工艺百物展《造物新世代》。此次《设计的价值——活的传统》可谓《造物新世代2.0》,是设计互联推动工艺与设计融合的又一力作,通过结合苏州城市文化和产业环境,展示国际前沿的设计实践,为观众带来新的乐趣和理解。

  整个展览分为手工复兴、方法与技艺、迭代与创新、理想社会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会选取重要的、有趣的展品来介绍~

  手工复兴

  这一部分首推的是杨明洁的“羊舍”系列。

  

  “羊舍:虚山水庭院”

  羊舍的《虚山水庭院》源自苏州羊舍造物博物馆的庭院设计。在这座古典建筑园林内,设计师杨明洁用极具数字文明特征的材料来构筑了另一种园林呈现方式。他从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假山石和花窗获得灵感, 采用细胞状、不断生长的Y形支架系统,构建园林式的连廊,形成现代感的“虚山水”庭院。中国的传统人文是自然的、随性的、温暖的,但Y支架系统是典型的数字文明产物,机械的、精确的、可不断复制的。杨明洁尝试研究探索传统与当代文化之间的相遇相融的方式,为传统注入新的内容。

  

  羊舍扶手椅《榫卯的重构》

  《榫卯的重构》是把榫卯结构的胡桃木制扶手椅。 榫卯是古代中国建筑和家具结构的主要连结方式,无需钉子或任何黏合剂,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该设计选用燕尾样结构将不同角度的靠背、座面、扶手斜角拼接为折纸状的整体构架,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榫卯家具的设计语言。既有传统技艺的传承,又融传承与创新于一体, 创作出属于我们时代的工艺产品。

  

  羊舍落地灯《竹之光》

  《竹之光》为一盏落地灯,灵感源自传统纸伞。 通过传承、借鉴传统纸伞工艺,并将其转化成当代的文化消费产品的一系列行为,传统工艺在当代被活化。

  除此之外,范承宗的筌屋也充分体现了手工复兴的大潮。

  

  筌屋的灵感来自于渔民传统的打渔工具——鱼筌, 是一种珍贵的传统技艺。范承宗向台湾邵族长老学习制作鱼筌,再将其制作方法应用在装置艺术的创作上。这件筌屋并不用于抓鱼,而用于捕捉人们对传统工艺的关注,让观众在此驻足片刻,静静欣赏传统工艺的美好。

  方法与技艺

  2011-2017年,以张雷为主策划的“融Hand made in Hangzhou”设计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为期六年的巡展,并连续七年参与意大利米兰家具展。展览涉及近六十位设计师,以竹、丝、土、铜、纸为主要材料,展示了一百多种传统手工艺。

  2015年,融设计展演变为融设计图书馆,成为一个非营利性组织。融设计图书馆作为世界上第一家收藏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的图书馆,系统性地整理了中国传统材料的架构和脉络体系,建立起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数据库,并试图以材料为元素,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和原料再解构,为全世界的设计师提供灵感来源。因此在这个部分,品物流形工作室的作品能够很好地解释“方法与技艺”这一主题。

  

  品物流形工作室作品整体展示

  

  《飘》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纸张,品物流形借鉴传统的纸伞的拼贴技艺,通过向宣纸中添加淀粉、白乳胶等物质,使原本柔软的纸张足以承受一个成年人的重量,从而制作了椅子《飘》。通过解构传统纸伞工艺,设计师发现了传统材料的新特性,为传统工艺的当代应用提供了新可能。

  

  《空》

  《空》椅是中国传统竹编工艺的现代化演绎,主要材料看似是常见的木材,但实为纯竹制。作品源自对竹子重量和硬度极限的研究,最终的成品轻便结实。品物流形融设计图书馆中储存了竹在各种传统工艺中的应用信息,设计师可以在这里获取传统工艺当代创新的驱动力。

  

  《固》

  纸椅《固》由纯手工打造,椅座材料为竹浆,塑造成型后固定在桦木椅架上,竹浆以充分浸泡的嫩竹为原料。作品制作采用传统富阳竹纸的七十二道工序之一。

  

  《竹叶》

  《竹叶》是由竹纸浆为原材料的模块化搭建结构,是当代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的例子。竹皮既有韧性又有弹性,通过高温蒸煮使其软化,最终得到的材料十分柔软,易于造型。竹皮可根据需求片成厚度从0.3到0.6毫米不等的薄片,应用十分广泛。

  

  《传统纸伞》

  余杭油纸伞是传统的工艺品,也是品物流形第一批解构的工艺品之一 ,制作余杭油纸伞共需要七十多道工序,伞骨为竹制,经过防蛙、防霉、防腐处理后,选用特级棉纸制作纸面,最后上漆上油,达到防水的目的。

  迭代与创新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高仕棠的作品《弯曲法则2.0》是专门为了此次展览定制的作品,通过高仕棠早年对“ZCB竹亭”项目的研究及实践,从竹制工艺和竹子材料上获得灵感,他将铝管也以类似竹子的方式弯曲,通过数字化技术搭建模型,并生成最终的形状。采用与竹亭相同的结构设计,最大化利用材料易于弯曲的特性,展示了未来施工和应用方面空间设计的可能性。

  

  《弯曲法则2.0》

  霍奕瑾的《陶印》也可以完美契合这一主题。

  陶印3D打印瓷器通过计算机算法生成设计,是基于新技术,将传统工艺转化为现代设计的典型案例。作品灵感源自傣族制陶工具的一种刻有排纹的木质印拍,配合缓慢转动的轮台使用,可以在器物表面留下有规律的纹饰。数字化设计试图将精致手工的触感转移到以陶瓷为打印原料的3D打印作品中。

  

  《陶印》

  理想社会

  这一部分选取两个展览。第一个是“再生陶瓷”工作室的“碎瓷贴花一号”作品。

  

  “碎瓷贴花一号”

  再生陶瓷使用景德镇废弃的索器贴花纸制作而成贴花纸广泛应用于资器表面获饰,废弃之后的命运通常是作为垃圾被直接填埋入士,然而其中所含的铝镉等有毒物质很有可能会渗入土中。再生陶瓷与工厂达成协议,回收这些废弃物,将它们放入碎纸机碎然后拼贴在瓷器上重新烧制成瓷砖。工业废弃物不仅由此重获新生,还收获了工艺的美感与价值。

  第二个是亨尼·范·尼斯特鲁伊的《马扎》。

  

  《马扎》

  马扎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凳子,它易于折叠且方便搬运,在街坊邻里间广泛使用,富有深厚的社会意义。它的结构十分简单,交叉的支架上绷着彩色或简单图案的布面。设计师以工作坊的形式邀请深圳市南山区星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的自闭症儿童一起织造他们自己的马扎,人们一起闲聊, 分享手工艺制作心得,在实践中思考马扎带来的社会意义。

  “繁华姑苏,美好生活”展览

  苏州国际设计周主片区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繁华姑苏,美好生活”展览,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苏州的传统技术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和苏州在中国创新领域的设计实力。

  

  本次展览是“苏州姑苏文化新经济驻留计划成果展”计划的延续成果展示,以苏绣、缂丝、剪纸、桃花坞木版年画等传统手工艺为题,以工艺作为切入点,多维度诠释匠心技艺与当代设计碰撞融合下的现代造物智慧和生活美学,带来传统文化传承的新启示,并探索文化引领技术、经济的新可能。

  

  剪纸

  

  郭沫若曾对苏州剪纸作过如下评语:“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这是对苏州剪纸最恰当的评价。

  在展览上,设计师们将苏州的方言用剪纸的方式呈现出来,是对传统民间艺术和本土语言的传承和创新。

  刺绣

  苏州刺绣图案秀丽、绣工精巧、格调雅致,是中国优秀民族传统工艺的代表。苏绣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以“精、细、雅、洁”的风格享誉古今,广受国内外各界喜爱。2006年,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幅作品是由非遗项目传承人邹英姿和设计师施德明联合创作的《静物构成》,一组有四幅,表现的都是当下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这一幅探讨的是贫穷的话题。

  超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很好地融入了传统苏绣技艺,同时以“隐喻”的方式传递生活日渐美好的内涵,可以说是传统手工技艺与西方当代艺术一次大胆的结合尝试。

  

  这件作品同样将刺绣与现代设计融合,带来传统文化传承的新启示,并由此探索出文化引领技术、经济的新可能。

  木版年画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

  桃花坞年画常以紫红色为主调表现欢乐气氛,基本全用套色制作,刻工、色彩和造型具有精细秀雅的江南地区民间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中国民间传统审美内容。

  

本文标签: 博兴街舞培训班 成都在哪儿

上一篇:刘能的媳妇,赵四的媳妇,宋小宝的媳妇,差别有目共睹
下一篇:《这就是街舞》第二季选手为什么偏爱易烊千玺?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