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瑶族铜鼓舞 深爱的地方艺术

时间:2020-02-11  点击:
手机版

  田林县,是广西省百色市所辖的一个自治县,为广西土地面积第一大县。在这小小的县城里却聚集着11个民族,然而田林县的文化产业是十分丰富的,舞蹈有很多种例如春牛舞,盘王舞,花扇舞,铜鼓舞,这次我们来讲讲铜鼓舞。

  

  铜鼓舞介绍

  铜鼓舞是云南和广西、贵州的壮族、彝族和苗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

  铜鼓舞始于文山壮、彝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彝族认为,铜鼓是万物之灵,通过敲铜鼓、跳舞,可以向上苍和祖先传递人们的意愿。壮族则认为敲铜鼓起舞,可以为村寨降妖驱邪,祈求平安。

  铜鼓舞属族群性的集体舞蹈。舞者同成圆圈,踏着鼓声节奏沿逆时针方向起舞,跳完一组舞蹈动作跳另一组,内容都是壮族、彝族农耕生产生活的反映。广南那洒镇马贵村壮族的铜鼓舞完整保留了12套舞蹈动作,反映着一年四季12个月不同的生产内容。麻栗坡、富宁等几个村寨中的铜鼓舞,主要用于祈雨、求丰收和老人丧葬等民俗活动i壮族、彝族的铜鼓舞流传普遍,动作古朴,舞蹈语汇非常丰富,壮族铜鼓舞表演时,一人敲铜鼓,另一人以木盒辅助形成共鸣滑音,这在其他音乐演奏中是找不到的。彝族的铜鼓演奏则是一种专门技巧,一人用公、母两面铜鼓可演奏12种音调组合,称12调。据称公鼓代表太阳.母鼓代表月亮,12调代表一年12个月,因此彝族的铜鼓舞还包含着本地民族的历法文化内容。

  

  瑶族铜鼓舞

  瑶族铜鼓舞是瑶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问舞蹈形式,是深受广大瑶族人民喜爱的地方艺术.流传在广西田林县各地的“木柄瑶”、“长发瑶”的铜鼓舞,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更是铜鼓舞中的精粹,铜鼓是“木柄瑶”、“长发瑶”祖先迁徙携带的宝物,一直被视为神灵。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三十(或二月初二),各瑶寨都要跳铜鼓舞,纪念先人,欢庆节日,祈求健康长寿、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二),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由寨老主持,举行一年一度的“起宝”仪式,把誉为一公一母的两个铜鼓挖f¨来,摆上香案,供上供品。祭完铜鼓后,寨老便指挥寨中青年把铜鼓挂起来。先由主祭人打一轮,之后别人才能轮流着打。

  呜鼓开始时,动作缓慢轻柔,逐渐加快后鼓点高亢激昂,最后如疾风骤雨:两位敲牛皮鼓的是领舞者.他们边打边舞,时而正面打,时而转身打。铜锤不停地从自己的脑后、腰后、胯下在鼓面上轮流敲击,节奏鲜明,动作协调,天衣无缝。这时,场上的男女老少也纷纷加入舞蹈行列,人数有限,场面壮观,热烈奔放。先跳《圆圈舞》,依次跳《迎春舞》、《扁担舞》。风格独特,舞姿优美,独具魅力,趣味无穷。每年跳完铜鼓,又将铜鼓埋入地下.地点鲜为人知。

  

  传承

  家庭传承是木柄瑶铜鼓舞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木柄瑶群众从小耳濡日染,通过他们祖辈、父辈们的言传身教学会跳铜鼓舞,又随着岁月的变迁,将铜鼓舞传授给下一代。

  群体传承是木柄瑶铜鼓舞传承的另一种方式二铜鼓舞是木柄瑶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举行的欢庆本民族传统节日的群体性活动,它是集木柄瑶的宗教仪式、大众娱乐、族内交流于一体的艺术.铜鼓舞作为木柄瑶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族内的男女老少都会积极地前去参与,参与的人数众多通过这种群体集会庆祝的方式,使得木柄瑶群众从小耳濡目染,这就自然而然地呈现了它的群体传承性。

  现今,田林瑶族铜鼓舞的传承人是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三瑶村瑶怒屯的班点义老先生。班老先生是三瑶村瑶怒屯铜鼓舞第7代传承人,也是自治区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田林瑶族铜鼓舞代表性传承人。他舞艺精湛,享有很高威望,至今负责瑶村的铜鼓保管,主持铜鼓舞活动班点义老先生组织成立了瑶怒屯铜鼓舞表演队,该表演队闻名遐迩,多次在参加重大活动的演出中获奖。

  

  田林瑶族铜鼓舞对研究少数民族瑶族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少数民族的文化需要保护与传承,更是应该让世人所知晓,田林风光甚好,瑶族铜鼓舞陪伴。

上一篇:有一种痛叫舞蹈艺考生肌肉撕裂的痛,你还敢报考吗?
下一篇:路遇一只狸花猫,站起来抱着钢丝跳舞,这姿势好销魂,太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