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70年

时间:2020-02-11  点击:
手机版

  

  新中国成立后演出的第一部舞剧《和平鸽》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起源于古代,并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演变。时至今日,它仍然是表达人类情感和悲伤的最直接的表演方式,能够使人们在节奏和节奏上拥有绝美的视听享受。中国舞蹈历史悠久,不同历史时期有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当代舞蹈家高举新舞蹈艺术的旗帜,紧跟党和国家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脚步,紧跟党和国家前进的方向,并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艺术自觉之路。

  当此之际,我们回望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舞蹈界波澜壮阔的历史,审视热情似火的当下新时代,从而面向希望无限的未来,更好地扬帆起航再出发。

  

  中国当代第一部民族舞剧《宝莲灯》

  纵观新中国舞蹈艺术辉煌发展的70年,就是中国舞蹈家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70年。事实上,从毛泽东“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到邓小平“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从江泽民“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到胡锦涛“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反映人民心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都明确说明“人民文艺”的理念是我们优秀舞蹈艺术作品的生命之源和精神之光。回眸70年,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家们高擎新舞蹈艺术的旗帜,紧跟党和国家前进的步伐,步幅阔,脚力稳,走出了一条艺术自觉的壮丽道路。

  

  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白毛女》

  舞蹈艺术的发展与进步首先体现在舞蹈人才储备方面。中国舞蹈家协会于1949年7月在北京宣告成立,当时的全国会员仅有十三人,并悉数为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正式代表。时至今日,201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拥有全国会员近九千人,各省、自治区的舞协会员总人数超过了五万人。

  

  中国芭蕾史上一座傲人的里程碑、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舞蹈教育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舞蹈文化水平。70年来,中国的舞蹈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200多所艺术院校开设了舞蹈教育相关专业,百余所综合类院校开设了舞蹈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的拓展与普及不仅满足了舞蹈爱好者学习的基本需求,也为舞蹈高等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新中国排演的第一部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 图中为新中国第一只“白天鹅”白淑湘

  中国当代舞蹈教育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过程。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时,那几间位于朝阳区白家庄的小房间,仅仅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然而,中国当代舞蹈教师的队伍至今蔚为大观,他们所教出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其中的佼佼者,屡屡在莫斯科、巴黎、纽约等世界芭蕾舞和现代舞大赛上获奖,在国际标准舞的场地上摘金夺银。从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破天荒地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至今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开设舞蹈专业的壮观景象,绝对可以令世界仰慕而视。

  70年间,一代又一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他们以坚诚的态度为舞蹈殿堂打下坚实的地基,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构建中国舞蹈学科建设的吴晓邦,普及拉班舞谱的北京舞蹈学校首任校长戴爱莲,北京舞蹈学校芭蕾学科创建人曲皓,致力于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建设的李正一、唐满城,另辟蹊径挖掘“古典舞蹈”的孙颖,开拓中国古典舞视域继而搭建敦煌舞派的高金荣,探索民间舞动律规律发明“元素教学法”的许淑英等等;正因一代代舞蹈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终于在这70年里,将中国舞蹈教育推向空前的高度,将中国舞蹈教育嵌入了整个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

  

  汉族舞蹈作品《荷花舞》

  

  1979年起首演的中国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

  舞蹈艺术的发展也体现在舞蹈类型的更新迭代上。20世纪30年代吴晓邦先生提出“新舞蹈艺术”概念时,理解他用意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这样一条新舞蹈艺术之路,才得以真正展开。为人民而舞、为时代而舞——已经成为党所领导下的当代新舞蹈艺术的鲜红旗帜!在新中国建设的每一个历史时期,舞蹈家们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勇砥砺,合着时代的节拍给出自己的积极而响亮的应答。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舞蹈作品的创作总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无论是抗美援朝的熊熊烽火,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里,无论是讴歌作为普通人的工人,还是赞美喜获丰收的最朴素的农民,舞蹈艺术创作总与历史和人民在一起。可以说,新中国的70年有多么壮丽,新中国之舞蹈艺术就有多么美丽。到了今天,舞蹈作为表演艺术中独有的一个门类被世人所认可,舞蹈人业已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队伍中的正式一员,做着培根铸魂的高尚工作,由此,新中国舞蹈艺术在70年里完成了整个中国舞蹈的历史自觉!

  

  蒙古族著名舞蹈 《盅碗舞》

  

  当代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

  中国舞蹈走过的70年,高度尊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一条令人欣慰的民族舞蹈复兴之路。在这70年里,民族民间舞百花盛开,竞相争艳,达到了空前的盛况。人们一定还记得, 20世纪40年代,戴爱莲先生从英国归国投身于边疆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研究和舞台复现工作时,她的身边仅仅有三五个人而已,她所倡导实施的“边疆音乐舞蹈大会”,尽管一鸣惊人,却仍然是在偏远地域的偶然之举。然而,从新中国舞蹈艺术建立的那一刻起,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所倡导的虚心向民间艺术学习的态度就化为当代中国舞者们的共同行为准则。葆有一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尊重各个民族舞蹈艺术的尊严和个性,正在成为当代舞者们的共同信念。70年过去,如果说当年戴爱莲先生敲响了《瑶人之鼓》 ,振奋了民族舞蹈艺术之魂,那么以《蒙古人》《阿嘎人》《圈舞》《独树》等作品形象为代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在70年里已经长成一片广袤的森林,铺展在古老东方大地上,正勃勃生机,郁郁葱葱。

  

  蒙古族舞蹈《鄂尔多斯舞》

  

  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

  中国舞蹈走过的70年,是奋进的70年。中国当代舞人闻鸡起舞,刻苦磨练,挥汗如雨,为心中的挚爱——舞蹈艺术,奉献出一代又一代舞动的身躯和心智,攀登了一座又一座舞蹈的高峰,也由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人。70年间,中国当代舞剧艺术一路高歌,一路前行,总共创作问世了1100多部舞剧作品,从数量上看,当之无愧收获世界第一舞剧大国的称号;从质量上看,虽然尚不能尽如人意,却也林大风高,气象不凡。从新中国第一部舞剧《和平鸽》首演之后“大腿满台跑,工农兵受不了”的责怪之音,到《鱼美人》《宝莲灯》的隆重开幕和引发艺术争论,再到《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登上世界舞剧历史的大雅之堂,再到《丝路花雨》的花开环球享誉五洲,中国舞剧艺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改革开放以来,仅以荣获了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奖的作品为例,《霸王别姬》《云南印象》《风中少林》《天地之上》《朱鹮》《仓央嘉措》,无一不是以饱满的艺术形象、独特的感人情节、别出心裁的艺术结构、让人心动的舞剧音乐、大气磅礴的舞台美术而让观者为之喝彩。

  

  舞剧《黄土黄》

  

  芭蕾舞剧《黄河》

  有人说,舞剧是舞蹈艺术的最高体现。与西方芭蕾舞剧近450年的历史相比,中国舞剧的70年似乎尚显短促,然而我们的舞剧艺术在深厚的中华艺术土壤上厚积而薄发,后来居上。70年里,中国当代小型舞蹈作品精耕细作,精益求精,也取得了非常不俗的成就,满足了一大批优秀舞蹈编导们的艺术想象,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舞者的表演天地。今天,舞蹈艺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人心。一些杰出的年轻舞蹈家,已经在网络时代里拥有了自己的粉丝和流量,不靠炒作,没有绯闻,只有精湛的舞蹈艺术和技艺,只有一份浓浓的挚爱舞蹈之心!

  新中国舞蹈艺术在70年间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借助世界眼光我们可以反观自身,也即反观自身的民族风采和民族性格。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国舞蹈艺术一度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事实上,连同“文革”前17年的新中国舞蹈艺术,我们在有限地“走出去” 之际也有限地“请进来”。但回望这段经历可以清楚地看到,尘埃落定而光彩依然的舞作必定来自生活沃壤的馈赠,岁月逝去而青春永驻的舞人也必定来自扎根生活的信念。中国当代舞蹈与西方当代舞存有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有时是差距,然而,暂且不论我们的舞剧创作之间存在多大差别,仅仅目前中国这所有的舞蹈家以及舞剧创作作品,就是我们舞蹈家共同贡献给这个伟大时代的巨大艺术成果和精神财富。

  

  古典舞男子四人舞《秦王点兵》

  

  大型原创音画舞剧《千手观音》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深入,舞蹈整体向现代和后现代方向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如今,中国人在家门口,既可以欣赏马修·伯恩的男版“天鹅湖”,也可以观看德国后现代舞蹈大师皮娜·鲍什的经典舞蹈影像作品展。

  无论是探戈、弗拉门戈,还是霹雳舞、现代芭蕾,70年过去,中国舞蹈市场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创造。在持续的对外开放中,我们看到了中国舞蹈艺术的现代性转型,也找到了属于本民族舞蹈发展的自信。杨丽萍的舞蹈中有民族传统与现代创新的结合,从中能找到随着一个国家快速发展,而不断增长的文化自信。

  

  舞剧《杜甫》片段《丽人行》

  回首往昔,在过去的70年里,中国当代舞蹈理论日渐成型,中国当代舞蹈理性精神抬起了高昂的头颅,冷静地思考着,逻辑地推理着,甘坐艺术研究的冷板凳,让文史之笔掀起壮阔波澜,让舞蹈批评之声深入艺术空间。70年前,舞蹈史论著作可谓晨星寂寥,甚至乏善可陈。70年后,中国舞蹈史论研究终于扬眉吐气。一些人虽然还达不到著作等身的高度,却也敝帚自珍,坚持不懈地在史论之地辛勤耕耘,出版了一大批专著,涌现了一些观点精准、言之有物的舞蹈批评。仅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为例,全书30卷, 5250万字,从盘古开天的神话时代起,下限至1949年,力求准确、科学、全面地记录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舞蹈情形,全方位涉及了动作、音乐、场记、服饰、道具的多种元素,记录了代表性舞蹈的流传地区、历史演变、风格特色、有关传说、文史记载、艺人情况、工艺制作和民俗风情,堪称一部伟大的舞蹈著作。这一浩大的工程,令无数参与其中的舞蹈史论工作者身心疲惫而皓首,身历数载而穷经,终于完成了可以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篇华章。回眸70年,

  

  富于传奇色彩的四幕舞剧《大梦敦煌》

  回望迈过70年的新中国舞蹈,迄今已是庞大的历史存在。以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之“五足鼎立”,拔地而起了新中国舞蹈艺术的坚实大厦;从实践到理论及至反哺实践,由田野到舞台而至回归人民,有效建构并促进了自身的良性生态循环;“创作——教育——理论”三位一体,由术至道,层层递进地建设并完善了舞蹈自身的体系框架。虽然我们远未成熟,但追寻艺术的初心从未改变,继承性和民族性的强烈意识,原创性和时代性的高位目标,系统性和专业性的职业追求始终流淌在新中国舞蹈的血液中。

  70年的新中国舞蹈,被回溯的同时,也被给予期待。回溯的时间流向历史,期待的时间指向未来。70年的风雨征程,在人类时间史上,可能连一刹那都算不上,但是,对于新中国舞蹈艺术来说,从它取得的成就而言,已经包含了永恒的力量!新时代的今天,中国舞蹈界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前行,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魅族在舞蹈室里发布了这款产品?网友:买就完事了!
下一篇:冯提莫在春晚舞台成焦点,穿7厘米高跟鞋跳舞,伴舞平底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