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担心得新冠肺炎,三次就诊,医生却说…

时间:2020-02-12  点击:
手机版

  因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杭州17岁的高三学生小舟(化名)从1月26日开始三次到医院检查,都确认没有感染、身体状况良好,但仍没有打消其疑虑。在医生建议下,他拨打了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热线电话。

  “小舟可能有‘疾病焦虑障碍’倾向,即‘疑病症’。”

  杭师大附院心理医生王东林博士2月4日告诉澎湃新闻,其症状就是过度担心患某种疾病,过度地做检查,反复就医、求证。

  据介绍,小舟1月26日有低烧,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确认没有感染新冠肺炎;1月30日,他认为“新冠肺炎”有潜伏期,再次就诊,测体温正常,胸部CT显示无殊,身体状态良好;2月2日,他又感觉有低烧,第三次去医院,又测体温、拍CT,结果正常。但这还是没有打消小舟的疑虑,经医生建议,他打了心理热线。

  (图片来源:网络)

  心理医生告诉小舟,心理问题会通过身体的不适来表达,他可能有“疑病症”倾向。在劝导下,小舟道出苦衷:今年面临高考,但自己成绩不如人意,精神紧张;比较自卑,又很关注自我,常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不被他人接受。

  “在这样的人格基础上,碰到疫情的特殊环境,于是出现心理困扰。”王东林认为,小舟的“疑病”症状才出现一周,还不能确诊,但要引起重视。

  引起疑病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人格基础

  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的人格特征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人格基础。

  2.社会环境因素

  得知自己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也步其后尘。见到别人得肝癌,就会觉得肝区不适。医生的不恰当言论,过多的医学仪器检查,不必要的过分治疗,不必要的手术等等都可能促进疑病观念的产生。

  3.躯体因素

  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容易出现一些躯体感觉上的变化和自主神经不稳定的症状,如心悸、潮热、生殖器官的发育或萎缩等,对这类生理现象的不合理认知会促成疑病观念的产生。

  4.心理因素

  有人认为此病起因于知觉和认知异常。患者的认知系统会对一些躯体感觉和变化做出不恰当的解释,导致疑病观念。

  疑病症也需要先确诊再对症治疗

  首先疑病症这顶帽子不能乱扣,要经过诊断后才能对症治疗。而诊断疑病症的要点为:

  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但经检查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存在;

  对身体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其严重程度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符;

  牢固的疑病观念,缺乏充分依据,反复就医或者反复检查,但检查结果都是阴性或医生的合理解释也不能打消顾虑。

  疑病症的心理调适方法

  1. 首先改变认识

  让患者逐渐了解所患疾病的性质,改变其错误的观念,解除或减轻精神因素的影响,使患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与健康状态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估,逐渐建立对躯体不适的合理性解释。

  医生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给予解释和保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保证应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不能在各项检查之前和患者未能适当诉述他们的苦恼之前就轻易做出。

  有时家人无法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认为是在装病。因此,家人对疑病症的了解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走出痛苦的深渊。

  2. 完善自己的个性

  疑病症患者常常具有敏感多疑、自卑悲观、过于谨慎小心等性格特点。任何事情都只看到其不好的一面,对自己没有自信,总是往坏处想,这是形成疑病症的重要原因。

  所以,疑病症患者要完善自己的性格,心胸宽阔。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生活的信心,多和朋友进行交流,培养幽默感,克服悲观情绪和不良心理。

  3. 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培养患者的兴趣,改变环境和生活方式,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比如热衷于一项业余爱好活动,或者参与到其他同龄人的集体活动中去,这样既开阔了视野,又能让人精神振奋,进而淡忘自己的不适症状。

  4. 积极的自我暗示

  疑病症患者普遍容易接受暗示,因此坚持每天给自己施加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比如“感觉今天精神很好,很健康”,“我没有病,我是健康人”等,对缓解疑病情绪有很好效果。

  5. 进行专业咨询

  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才是维护健康之根本,严重者一定要到专业的精神专科医院治疗。

  疑病症把生死看得非常重要,又深信自己似是而非的猜疑,以至于非常的焦虑,乃至恐惧。所以当你遇到疑病症的时候,不要惊慌,也不要胡乱猜疑,去正规的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和治疗是关键。

  来源:澎湃新闻、网络

  编辑丨陈忆文

  责编丨林旭祥

  武汉加油!

  原标题:《高中生担心得新冠肺炎,三次就诊,医生却说…》

上一篇:国家卫健委确认广东省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下一篇:24小时内批捕起诉 浙江省绍兴首例涉疫刑事案件获判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