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亲自舞蹈,乾隆钦定为宫廷音乐的《庆隆舞》,都有什么特色?

时间:2020-02-13  点击:
手机版


唐玄宗李隆基绝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皇帝,他不光诗写得好,书法中的“八分法”独树一帜,特别是音乐造诣,更是博大精深。他自己创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春光好》,《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羯鼓打的一般乐工都达不到的水平。

由于《霓裳羽衣曲》其曲盛大无比,将大唐的荣光展现得淋漓尽致,影响力很大,后来一直作为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流传了很久。


那么清朝的宫廷音乐是什么呢?

最早先清代宫廷宴会上最常见的音乐和舞蹈有三种,即庆隆舞、世德舞和德胜舞。

每种舞蹈由于表现形式不一样,所以分别在不同的场合表演。

世德舞用于宴会仪式上表演,而德胜舞主要用于大军班师凯旋后,在庆祝的宴席上表演。庆隆舞的表演不需要特定的环境,适合所有宫廷庆典活动。


《庆隆舞》最早先的名字叫《蟒式舞》、《玛克式舞》。

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叫《扬烈舞》,是武舞。由32名艺人扮成野兽,黑黄各半,全戴丑面具,跳跃掷倒,象野兽一样狂舞。另有8名艺人扮作猎人,身上携箭,踩高跷,骑假马,象征八旗人。先由一名猎人发箭,弓弦响处,一只 野兽 应声倒下,其余野兽表示驯服,象征武功之成。这是表现满族骑射狩猎生活的传统舞蹈之一,分为远望、追踪、行围、神功、猎成五个段落,主要有响箭、舞刀等20多个动作。


第二部分叫《喜起舞》, 是文舞,以双人舞为单元的集体舞。

由文武大臣朝服入殿,两人叩头对舞,舞毕叩首而退。

一般是18名、20名或22名大臣依次轮换表演,另有歌唱者13人,器乐伴奏者66人。

每年腊月,大臣们在礼部排练,除夕为皇帝进行《蟒式舞》的表演。康熙非常喜欢这种具有满族民族特色的舞蹈,不仅欣赏,有时候还带头跳。孝惠皇太后七旬大寿时,康熙皇帝就亲自跳《蟒式舞》敬酒。


后来康熙将《蟒式舞》改名为《玛克式舞》,这是满语“蟒式”的音译,更表现出一种民族特色来。

《清史稿·乐志一》中记载:“玛克式舞,乃满洲筵宴大礼,典至隆重。”

到了乾隆朝,这种舞蹈更加的流行起来,只要是朝廷的重大节日,像除夕、元旦、万寿节以及皇帝大婚等盛大筵宴上,都有王公大臣与司舞者共同表演,跳舞的人群规模宏大,就是乐器伴奏也是超豪华阵容,往往达到百人之多。

此时的舞蹈形式和过去没有什么创新和变化,但为了显示这是大清的天下,也为了促进民族认同感,公元1743年(乾隆八年),乾隆皇帝给这个舞蹈起了一个汉语名字《庆隆舞》,“庆隆”二字寓意吉祥庆贺,仅从字面上来看,这个名称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颇深。从此之后,这个名字就成了正式的官方称呼。

你还别说,这个名字既形象,又直观,还朗朗上口。说明乾隆很有文采,汉学功底是非常深厚的。

参考资料:《竹叶亭杂记》清·姚元之

《论清代庆隆舞的发展与继承》 原黎君 《兰台世界》2013年第27期


上一篇:陌上花,相思扣
下一篇:舞蹈音乐大全,各舞种常用音乐,收藏必备!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