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街舞》或许将重新定义街舞

时间:2020-02-13  点击:
手机版

  标准是可以被定义的

  最近在看《这就是街舞》,作为《中国有嘻哈》之后又一个试图将小众文化推向大众的商业化综艺节目,尽管在剪辑、专业与通俗性的平衡等问题上有些许瑕疵,但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娱乐综艺。毕竟只要制作水平在及格线之上,小众文化天然能吸引大众关注的目光,就像爆火的《中国有嘻哈》一样。

  但很奇怪,我更多关注的却是《这就是街舞》成片中,高密度放出来的街舞选手之间的“商业互吹”。

  “啊,大神上了”

  “如果他来battle,那我就凉凉了”

  “他是中国街舞的先驱式人物”

  以及堪称泛滥的“中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

  我不清楚这是否是街舞圈的“独特风俗”,或者说这些选手真的很牛很牛。但从节目效果来看,这样略显夸张的互捧或许不自然,但很有必要。提升选手和节目的逼格只是顺带,真正重要的是依靠这些牛逼闪闪的光环来给到观众一个直观的印象:这就是中国最牛的街舞选手,这就是中国最棒的街舞节目。

  毕竟节目最重要的观影人群是对节目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的大众,不是街舞圈子的内行人,即使是世界级的街舞表演,大众看完顶多来一句“酷”、“炸”,他们对于街舞内里的门道是没有能力去感受并抓住的,在内行人看来教科书级的表演甚至可能比不上一个漂亮妹子的回眸一笑。

  选手也好,节目也好,他们都需要通过各式各样的冠军头衔来告诉大众,我们是专业的街舞选手,这里有最牛逼的街舞表演,我们不是隔壁邻居家随便跳跳的熊孩子。

  如果没了这些酷炫的名头,在普通观众眼里,两个世界冠军的battle甚至可能比不上公司旁边理发店用battle拉客户的的凯文老师和托尼老师。现实有时候就这么残酷。

  街舞是有标准存在的,但对大众来说,好街舞的标准却是由人来定义的,而各类冠军是为街舞下定义的最好注脚。假设《这就是街舞》取得了巨大成功,节目导演又特别偏爱锁舞,那最后在大众眼里,锁舞很可能就是街舞里最牛逼的,其他舞种都是垃圾。至于真正的情况,谁关心呢?

  美是不客观存在的

  另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时尚圈。在社交媒体尚未像现在这样烈火烹油前,整个社会对于时尚的定义多数情况下仅仅来自于巴黎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的各大秀场,更具体的甚至可能就来自几个时尚圈女王或者老魔头。

  吕燕成为超级名模的时候,普通大众是不解的,在传统中国审美中,吕燕实在算不上美女。但认可吕燕的可是欧美时尚圈啊,拥有对中国审美定义权的时尚圈、娱乐圈同仁们不得不硬着头皮研究吕燕到底美在哪里,期期不落《时尚芭莎》《瑞丽》的一线城市白领们也开始跟着觉得吕燕可能真得很美,我现在觉得她不美可能是我还不够时尚吧。

  至此,中国有一定身份,话语权不小,同时对时尚最有表达欲的一批人开始认同吕燕的美人身份,顶多顶多前面加上个“另类”“欧美人眼里”的前缀。但毫无疑问,欧美时尚圈完成了对中国人印象中美的又一次定义。

  美实际上不客观存在,它基于人类整体的想象,受社会认知、舆论传播的高度影响,对于美的定义来自于大众的社会认知和自我想象。

  你现在觉得上世纪土灰土蓝的工人制服美吗?从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各类五彩缤纷、花枝招展的新潮服装就是很少见到工人制服可以得到答案。

  但在改革开放前,情况完全不同,工装和军装一起,是整个社会对美的统一认知,男孩子能有一套军装会得到所有小伙伴的羡慕,穿着工装拍结婚照的年轻人比比皆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军人是国家的英雄,工人是社会的支柱,他们掌控了最多的社会资源、最大的话语权,他们就是中国的精英,他们的服装天然就是美的定义者。

  但改革开放后,企业家、创业者成为社会的宠儿,拥抱西方的企业家们身穿的西装开始抢占大众对美的认知。而工人,伴随着下岗、盲流、改制这些称不上轻松的词语,从昂扬向上的主角变成了默默干活的老黄牛,他们的制服自然而然的失去了定义美的能力。

  正如各类欧式、日式、韩式服装的流行,重点并不在于他们有多美,而在于大众对于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发达的欧美日韩的美好想象。

  争夺定义权才是利益争夺的核心

  推而广之,现代社会的各类所谓幸福生活的标准,实际更多是消费时代,包括商家在内的各界人士的一个定义。开宝马幸福还是开五菱宏光幸福?给孩子变形金刚幸福还是熊大熊二幸福,这都是定义的结果。

  正如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争论,他们各自的利弊实际很清楚的,之所以争论不休,争的实际是婴儿喂养这个利益蛋糕的定义权。有了定义权,自然伴随巨大的利益。对于有野心的商家来说,争夺定义权才是最高级的营销。

上一篇:西安芭蕾舞现状:有得看但养不起(图)
下一篇:街舞活力感染专业舞者:它让我的每一根头发丝都是崭新的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