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治疗费用国家买单 这保险还要它何用?

时间:2020-02-14  点击:
手机版

  来源:大猫好规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在这次疫情中,保险业的反应可谓迅速。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进入公众视野,保险公司就马上喊出快速理赔、取消定点医院限制等支持政策。

  随着疫情扩散,保险公司捐款自不必说,从各地急需的口罩、酒精、防护服等医疗物资,到医疗检测室、隔离观察点、医疗队伍,乃至心理疏导、蔬菜,方方面面,都有驰援。

  作为企业公民,这些行为都值得点赞,但在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也让我们意识到,保险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在疫情开始,保险公司马上宣布了一批优待政策,比如快速理赔,取消定点医院限制,取消免赔限制,甚至还有公司宣布百万医疗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取消等待期限制呼吁大家快买。

  但马上有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公司此举是“碰瓷天灾人祸”。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被列为法定传染病,意味着个人无需付费;而对于法定传染病,所谓的“取消定点医院限制”也没有意义,因为这病不是你想住哪个医院就住哪个医院的。

  类似的情况,早有先例,比如非典。当时就有四部委发文,治疗费用由国家买单,而且收治也是有指定的医院。

  果然,1月2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通知明确了对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等患者采取特殊报销政策:

  一是对于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

  二是将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全部临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三是保证及时支付患者费用,特别是发挥医疗救助资金的兜底保障作用,打消患者就医顾虑。对异地就医患者先救治后结算,报销不再执行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调减规定,减少患者流动带来的传染风险。

  四是对集中收治的医院,医保部门将预付资金减轻医院垫付压力,患者医疗费用不再纳入医院总额预算控制指标。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确诊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费用,国家妥妥的“全兜底”。

  此前曾经报道过《对话武汉“病毒性肺炎”患者家属患者多为华南海鲜市场商户打工者 个别已无力承担医药费》的中国经营报,在后续报道中也提到,一些预交了费用的患者在出院时,医院直接退还了预交的住院费(伙食费未退);还有尚未出院的患者,也开始陆续收到退还的住院预收款(退款到账速度和支付渠道有关)。

  所以,在第一波宣传攻势上,保险公司和部分保险业务员确实有惯性“碰瓷”之嫌。

  

  那么疑问来了,医保对于确诊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费用,进行了“全兜底”,那些频频见诸媒体的保险理赔案例,又是怎么来的?

  虽然前期的惯性“碰瓷”有些尴尬,但保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上并非毫无用处。猫妹看了一圈近期各家公司公布的保险理赔情况,发现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用的保险主要有三类:

  ●医疗费用报销类保险

  最初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费用全兜底,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确诊后”。

  这就意味着,在确诊前的费用,比如疑似阶段,如果没有医保,或者发生的费用不在医保范围内,还是需要个人买单的。对于这部分费用,保险可以赔。

  但1月27日,国家医保局再次发布消息,免除疑似病人个人负担。

  所以像这两天猫妹在好多群里和代理人微信里看到的这张图,其实描述是不准确的。

  

  目前猫妹还没见到关于哪个地区没把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位的报道,看到的一些涉及医疗费用的赔付也是针对政策出台前发生的。

  另外,像有些报道中提到,有些患者需要自己出去买某些药品,比如人血白蛋白。人血白蛋白很贵,因为是自己出去买的,所以肯定不在国家兜底范围,但这笔钱,拿到保险公司也是大概率不会报销的,即便有些百万医疗险能覆盖外购药,但都有一定的流程和要求,不是说你买什么都给报。

  因此,保险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费用报销上的功能其实非常有限。

  ●住院津贴

  住院津贴跟住院花多少钱、谁付费无关,是按住院天数来计算的,除去事先约定好的免赔天数,住一天院给一天的补贴。如果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保险公司可以赔。

  但住院津贴的赔付金额不会很高,一般补贴金额也就是一天几十到小几百,住十天也就能赔几千块钱。

  ●带身故责任的保险

  死亡赔偿才是此次疫情中各家保险公司赔付的大头儿。很多公司公布的理赔金额中,跟医疗费相关的一般都是几千元,几十万的赔偿都是身故赔付。

  保险公司目前赔的,主要是这三类情况。

  日常大家关注度最高的重疾险,在这次肺炎事件中的作用可能会非常有限。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在重疾险的轻、中、重症的保障病种内,只有病情恶化到一定程度,比如深度昏迷,出现了符合约定重大疾病的状况才可以申请重疾险理赔。

  像意外险,除非保险公司有特殊规定,对肺炎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因为意外要符合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这几个先决条件,显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不符合意外伤害的保障范围,因此正常情况下意外险是不能理赔的。但猫妹也看到中国人寿公布的理赔案例中有一笔来自意外险,这很可能是意外险做主险,附加了医疗津贴类或住院费用报销类的保障。

  另外有些保险公司在疫情下特事特办,承诺如果客户患病或因病死亡,就给一定金额的津贴补助,这属于特殊时期的保障范围拓展,具体哪些公司有、哪些产品有,还要看保险公司的决定。

  

  最近,也有一些公司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保险产品,比如泰康的一款保险,改造了意外险,拓展了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的伤残和身故保障,再比如京东安联推的一款产品,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导致的身故,同时增加了1万元的确诊津贴责任。

  有猫友来问,这样的保险要不要买,值不值得买。

  猫妹觉得,这类产品的营销意义、安慰效用大过实用价值。

  价格不贵,如果之前没有任何保险,现在又怕得要死,也可以买,算是定心丸。一位医生的墓志铭写的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时候买保险也有“安慰”这个效果。

  但实际上,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保险实际意义非常有限,参见之前的非典保障。

  但不可否认,灾难是保险最好的广告。

  一位保险公司的高管说过,掉一次飞机,意外险就会迎来为期一周的销售小高潮。

  这,就是人性。

  所以,如果你被触动了,害怕了,想买点保险傍身,那不如尽快给自己把百万医疗+重疾险+意外险+定期寿险这“保障四件套”配齐。

  猫妹一直强调保险要尽早买,而且要配齐,为啥?

  就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说,虽然短期内,可能因为国家福利待遇好,负担起所有人的全部治疗费用,让医疗险在当下显得用处有限,但长期看,医疗险的作用总会显现,因为政策肯定不会一直持续,而且万一出现并发症或后遗症,是否还能给相应的免费医疗政策,都还是未知数。比如早些年的非典,就让很多人长期生活在后遗症中,一些家庭从中产沦为贫困。

  另外,前面也说了,短期内“失效”的只是医疗费用报销保险,但带身故责任的保险,依然在为很多家庭送去不幸中的一点点慰藉。那些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可以想象,这场变故会对他们的家庭财务造成多么致命影响。

  而且,疫情让大家发现了此时还有其他流行性疾病也在高发期,比如流感,每年也会导致大量的人住院甚至死亡。

  风险,其实无时无刻都在。

  所以,保险该买还是得买,而且还要尽早买。因为你无法预期下次什么时候就用上了。而且一旦出事儿,再想买保险可能就很难了。

  

  猫妹的朋友圈有很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这个春节他们都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可以说,保险公司在这次肺炎的理赔服务上真的是尽了120%分的努力。

  比如很多公司的理赔人员和销售人员实时关注各地政府发布的最新确诊人员信息,根据有限的姓名资料,来推断名单里是否有自己的客户,然后主动联系客户本人或者客户家属。一旦确认出险,保险金当天极速到账的案例也很多。

  但我们也要看到,还有很多遗憾。

  比如有人迟迟确不了诊、住不上院,在微博微信求救的,回家等死的,都有。

  这几年,很多保险公司都号称推出了就医、重疾绿色通道服务。像是快速挂号以及预约专家、安排住院、手术的功能都在绿通里。

  但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当中,这些服务大面积的出现了失效、无效。当然,你可以说这和特殊时期医疗资源承受了巨大的考验有关,但不能不说,这也跟很多公司的服务全靠外包采购、毫无把控能力、调动能力有关。

  我们也看到,还有一些臭老鼠屎,在借机炒作产品,甚至发一些错误信息误导客户。这种吃人血馒头的行为,让人深深的鄙视。

  好在,针对这种情况,银保监会发文,人身险部提出各人身保险公司要强化销售行为管控,特别是加强营销员管理和网络宣传管理,严禁借疫情渲染炒作保险产品;财产险部也要求财险公司不得销售吸引眼球的噱头类保险产品,不得销售没有精算定价基础的单病种产品,一经发现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并进行通报。

  确实该好好管管了。

  另外,在此次疫情中,除了个人患者,有很多行业受到了波及,甚至是遭受致命打击。但却很可惜,很少有保险可以帮到他们,甚至他们也没办法成为保险公司捐助的对象。

  猫妹很早就听过,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它不仅能让个人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也应该让企业、各类组织安度风险。

  捐款固然重要,但保险公司什么时候才能用赔款金额说话?

上一篇:感动:面对疫情,这些人选择了这样做
下一篇:新型肺炎已确诊62例 传染源尚未找到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