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具有足够韧性应对疫情冲击

时间:2020-02-14  点击:
手机版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0-02-04 10:46:57

  聚焦疫情阻击战(2)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徐蔚冰

  毫无疑问,阻击疫情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疫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也备受关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经济学者。

  中国经济比非典时期更具韧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表示,与2003年发生的非典相比,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无论在深度与广度、短期与长期等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同时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已经比17年前更具抗击打与自愈能力。

  吕随启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经济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而且可能会进而影响全球经济。

  第二,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的三大引擎投资、消费和出口有可能下降。积极财政政策空间缩小限制了投资,可支配收入压缩限制了消费,疫情应对的制约限制了出口。

  第三,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疫情定性,贸易对手国的旅行、检疫政策措施,有可能使中国产品的出口不再那么顺畅,势必对中国的出口创汇能力产生影响;而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的履行必然增加对美元等外汇的需求;国际收支有可能提前由原来的顺差转入逆差;外汇储备减少以及外汇供求格局趋紧可能给人民币汇率带来压力。

  第四,疫情导致的区域封闭、人员禁行、企业停工停产,有可能带来运输成本上升、生产要素流动受阻、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违约率上升、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等一系列不利影响。

  第五,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使资本市场的有效支撑减弱,企业直接融资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第六,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加大,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

  总之,吕随启认为,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一开始的预料,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尚难准确估计。但面对疫情,中国经济的抗击打与自愈能力已经今非昔比,中国经济在这场战役中必将有勇气承认现实,接受挑战,不畏困难,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

  对进出口是考验但也是契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来说会带来较大影响。对此,要做好思想准备,甚至不排除来之不易的“稳外贸”成果遇到新挑战的可能性。

  白明指出,“非典”时期中国的外贸规模远不及现在。2019年进出口额减少1个百分点相当于2003年进出口额减少约4.5个百分点。不过,由于外贸依存度已经由2003年的51.3%降至2019年的31.8%,现阶段同比例的外贸下降对于经济的拖累幅度与“非典”时期相比理应有所减弱。

  白明认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对中国外贸来说是一次考验。从短期来看,这场疫情对于中国外贸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快就会显现出来,但这种影响却不再是“定时炸弹”。例如,为了更好地抗击这场疫情,国内普遍延长春节假期,许多出口订单的交货必然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停止签证、停航、停止举办展会等措施使一些国家与中国的人员交流处于暂停状态。

  但世界卫生组织在宣布将中国疫情列为PHEIC时还后缀上两个“不建议”,不建议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事实上,这两个“不建议”绝非是为了给中国“留面子”而有意后缀,而是充分体现出针对中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认可,也是一种既不掩饰也不夸大疫情的务实表现。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外贸发展内生增长动力还是强劲有力的。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不断加速。与“非典”时期相比,华为、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都已经走到世界领先位置,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家用电器、高铁、核电设备等领域的“中国制造”也在国际市场上驰名。换一个角度看,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进口贸易也充分发挥了作用,如进口医疗设备、口罩等。

  此外,针对疫情导致的不能按时交货,有关部门也在帮助企业办理“不可抗力证明”,尽量让企业所受损失降至最低水平。如果短时间内扑灭疫情,中断的贸易关系很容易恢复。

  总之,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相对“非典”时期,以下应对措施对于抵御新型冠状病毒对我国外贸带来的冲击会是有效良方:一是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积极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夯实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二是扩大市场准入,不断改善营商环境,让更多的国外大企业“扎根”在中国;三是要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多商机;四是要结合国内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双升级”,进一步扩大内需,将国际市场的“中国分场”扩大带来的机会利用好。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

  史晓强

  微信公众号

  发改委: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

  发改委: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中国经济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所刊登文章,除原创频道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81785256;邮箱:cetcopyright@163.com

上一篇:新冠病毒治愈患者抗体有效 中国生物治疗性新冠特免血浆
下一篇:应对新型肺炎 车内防疫同样不可忽视!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