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疫情防控,不落地的方案都是纸上谈兵!

时间:2020-02-14  点击:
手机版

  信息来源:蓝雷扶正堂

  作者:马春全

  

  编者按

  1月8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当前非洲猪瘟防控的形势总体来说一句话,依然复杂严峻。

  从2018年8月3日,我国确诊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到现在,我国所有省区市都发生了疫情,非洲猪瘟病毒已经形成了较大的污染面,预计疫情将来还会在我国成点状发生,所以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尤其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冬春季节,本来就是动物疫病的高发季节,非洲猪瘟也是如此,疫病发生的风险会随着生猪存栏的快速增加而增大。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恢复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措施落地后,未来疫病的防控将成为制约生猪生产恢复发展的最大风险因素。

  当前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如何升级,成为养猪行业亟需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期蓝雷尚书房邀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蓝雷定制服务团队专家组成员马春全教授,分享当前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升级的实战策略。

  

  以往我国养猪从业人员对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认识严重不足,过分依赖疫苗、兽药来解决疾病问题。没有几家企业下功夫解决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和疫病净化问题。猪瘟、伪狂犬病等在很多国家都已经净化了,而我们国家的养猪企业有几家净化了?

  有问题先想到用疫苗、兽药。为什么?因为建立好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投入大、操作繁琐、难以长期执行到位,极容易产生漏洞,索性就依靠疫苗了。出现非洲猪瘟后,没有有效疫苗、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就全线溃败,造成巨大损失和产业危机。

  因此,要使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升级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要使全体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建立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意义。思想问题解决了,才能舍得硬件投入、认真制定生物安全制度,才能认真执行生物安全制度,才能有效落实。

  

  在非洲猪瘟防控战役中,广西扬翔集团位于非瘟流行的重灾区,在其贵港总部,探索实践了“铁桶模式”的防控体系,到目前成功防控非洲猪瘟的传入,保住了10万头种猪。

  我有幸在去年11月去扬翔参观学习。在扬翔总部及各部门到处可见防控非洲猪瘟的标语,对进入场区附近的人、车、物都有严格执行的清洗、消毒设施和制度,关注到每个能想到的细节并能执行到位。

  经历这次非洲猪瘟疫情,也有一些小猪场完好的存活下来,他们的硬件设施、设备远没有一些大场好,靠他们精细的生物安全管理,也成功的抵御了非洲猪瘟。

  所以,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只有总的原则,没有固定模式,要因场而异。专家讲的再具体、再细,生产上未必能够落实。不能落实的方案只是纸上谈兵。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要结合生产实际。要科学、有针对性、可执行。

  

  当前,许多企业在防控过程中,只注重病原传入,不注重内部病原扩散、隔离、清除,所谓“外紧内松”。非洲猪瘟疫情严重,大家都非常重视外来病原传入,下大力度防控“人、物、媒”的带毒传入,这确实很重要。而对场内的人、物品、媒介动物的传播却疏于管理。一旦病原传入就全线崩溃。

  所以,要加强场内不同区域、不同栋舍、不同单元的物理隔离、人员、物品管理,在有病原进入时能够及时阻断传播途径。

  我接触的一个300头母猪的猪场,硬件条件比较简陋。2019年4月1日发病检测证实非洲猪瘟感染,之后清理了发病的定位栏母猪,仅一墙之隔的产房、保育都保存了下来;肥猪养在另外一道之隔的小二楼,结果楼上的发病,楼下没有发病。发病猪处理后,一直保持到现在又恢复了300头母猪生产。成功的关键是他们的执行力,想到的细节都能够认真做到。

  另外,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同时,要加强饲养、营养管理,提倡保障动物福利。猪是主体,猪只健康、舒适、机体抵抗力强,抗病力增强,就能够抵御病原攻击,发病几率就会减少。

  

  经历了非洲猪瘟的洗礼,中国养猪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加速了养猪业的升级转型,主要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猪场的生物安全意识得到加强,生物安全设施、设备全面提升;生物安全制度得到很好地落实。

  第二,养殖规模呈现哑铃状发展。规模化、集团化的养猪企业,由于其资金、人才、技术优势,会在高风险、高猪价、高效益的形势下快速发展。这个趋势现在已经形成。

  另一种类型是300头母猪以下的小规模的家庭农场,这种猪场主要以夫妻及亲属自己管理,他们归属感强、责任主体明确、执行力强,生存能力强,这种类型猪场将是另一个多数类型。

  而500-1000头左右猪场,由于没有资金、人才、技术优势,主要靠雇佣员工管理,管理能力、执行力往往不能到位,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第三,从生产管理模式上,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员工越来越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不仅可以创造好的生产效率、生产成绩和效益,同时也是建立好的生物安全体系的迫切需求。

  在生物安全体系中最易变、最难把控的是人。车辆、物品、媒介动物都可以用制度、设备、设施来完善管理,但对人员带毒传播管理起来难度大。封场、隔离、进出消毒等制度很难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得到很好执行,一个人违反规程就有可能导致防控体系被攻破,发生疫情。所以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代替人员也是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需求。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是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工程。春节前生猪的调运增多,生猪猪肉产品调运增多,疫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会大大增高,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气温在冰点以下,水泼出去就冻成冰了,消毒措施很难到位,疫情发生的风险会更高。当前,如何下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升级这盘棋,努力降低疫情传播和发生的风险,确保疫情不反弹,为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保驾护航,考验着中国的养猪行业。

  作者简介

  马春全,博士,硕士生导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生猪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岗位专家,广东省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畜禽疾病免疫防控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高校畜禽疾病诊断防控技术开发中心主任,中国动物病理学分会常务理事。

上一篇:疫情下的爱情,深刻且美好
下一篇:不知道新型肺炎,还要持续多久?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样做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