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驰援武汉为何不用运20:与伊尔76并无本质区别

时间:2020-02-15  点击:
手机版

  来源:帧察点

  

  2月2日,来自“伊尔第一团”的8架伊尔-76(01、02、03、06、07、09、10和11号机)分赴沈阳、兰州、广州和南京,将795名人民军队医务工作者和58吨物资运抵武汉。自打这个数字公开之后,就有人疑惑,有着四五十吨最大载重量的伊尔-76,“才”运这些是否有些“大材小用”?

  

  

  ▲无论如何,一次动用八架伊尔-76从四个方向调兵遣将的场面,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同记忆

  在多数情况下,大型运输机都用不到其最大载重量,因为很多体积超大的物资,未必很重;而真正的“重量级”,往往又占不了货舱空间的多大比例。而在此次事出紧急的、人员和物资混合运输的任务中,如何安排舱内空间也是门学问。

  

  ▲这种能够快速拆装的“二楼”可搭载额外80名全副武装的战士,经常在紧急撤侨等任务时发挥重要作用

  即使不增加这种“二楼”,伊尔-76的货舱也能够搭载145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或者126名空降兵;但在这次紧急大空运中,由于货舱的相当部分空间需要用于装载医疗设备和物资,所以为了保证每架飞机上100名左右的、即将投入紧张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能有基本的乘坐条件,这就需要在货舱地板的可卸设备安装座上增设一段中央座椅。

  

  ▲增设的“背靠背”中央座椅

  作为一型喷气式大型运输机,伊尔-76的货舱是气密式的,设有空气调节系统和自动调压系统,飞行时根据情况可由4台发动机同时供气、或由每台发动机单独供气,紧急情况下也可由机身左侧主起落架舱前的辅助发动机(VSU)供气;另有包括24个固定式氧气瓶和11个便携式供氧装置的氧气系统,保证飞机在高空飞行时人员的需要。

  

  ▲通过这次任务,相关部队初步积累了在疫区飞行、物资装载、人员调运的经验

  

  

  ▲虽然人民空军拥有一批乘坐条件较为舒适的客机,也曾多次配合伊尔-76用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但这些客机的货舱难以搭载大量尺寸较大的货物,不适合在这次紧急空运中使用

  另外为了方便物资装卸,该机货舱内还有4台每台可起重2.5吨的电动起重机,以及2台牵引拉力为2.9千牛的绞车。不过由于这次运输的目的地是条件较为完善的武汉天河机场,因此在卸货时无需它们出力:湖北机场集团安排了44台保障车辆,组建了80人的装卸队伍,确保医疗人员和抗疫物资第一时间抵达抗疫一线。

  

  

  ▲其“力气”本身倒是无需怀疑

  作为人民空军战略运输力量的象征,伊尔-76不仅圆满完成了两次紧急运送人民军队医疗力量驰援武汉的任务,它们的身影更是因此为更多普通百姓熟悉,成为这场战疫中人民子弟兵光辉形象的重要背景——甚至融为一体。随之而来,也少不了很多朋友抱憾于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未能第一时间发挥作用。

  

  ▲从留言来看,几乎每天都有朋友在盼望运-20何时能够驰援

  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如果除去国产大飞机额外的象征意义,同为偏重于运送物资的运-20,在执行这类任务时的效果与伊尔-76并无本质区别,也无法提升“白衣天使”们在驰援过程当中的舒适程度。从这个角度出发,如果我们拥有A330MRTT这样兼顾人员舒适性和物资运载能力的平台,或许将比伊尔-76和运-20更加适合。

  

  ▲俄军已经装备了一批伊尔-78M加油机,其改进型伊尔-78M-90A也已开始试飞,但仍计划于今年5月展开基于伊尔-96-400T(如图)的伊尔-96-400TZ加油机的测试。虽然这也是个从2015年延宕至今的计划了,但说明俄军在这方面的探索想法较为明确

  我们之前曾经谈到过,虽然现阶段我国未必具备相应的条件,但基于民机发展特种机确实有着诸多便利之处,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仅仅提一个细节。有很多细心的观众注意到,很多医护人员在从“1276次闷罐车”上走下来时,动作比较“小心”。这除了有军用运输机乘坐舒适性不足,导致医护人员在经历数小时(从沈阳和兰州方向飞抵武汉,均用时三小时左右)的飞行后,容易产生疲劳的原因之外;他们下机时需要从货舱的装卸台跳板走下来,而非民航客机的登机梯乃至更加舒适的廊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医护人员相互搀扶下机,注意两对跳板的宽窄差异清晰可见

  

  ▲如果有这样的跳板,就会方便不少

  为了满足人员和物资的上下机需求, 伊尔-76的装卸台配备4块机械化跳板,长度均为2.78米,一对宽0.5米、另一对宽0.4米。根据伊尔-76MD的使用手册,收纳在装卸台舱里靠内侧的窄跳板,使用时反而要装在宽跳板外边,不清楚苏联人是怎么考虑的;总之在实际使用中,大都像上图那样把宽跳板装在外侧。

  

  ▲可见宽跳板的收纳口在外侧,而窄跳板的收纳口在内侧

  跳板通过前端带有锁键的钩子与装卸台后端的支撑架固定,早期型伊尔-76在装卸台后端安装9对支撑架,后期型(包括各国均已升级过的早期型)则改为13对支撑架。这样就可以根据装载类型变化,使用不同形式的跳板组合,灵活加装在装卸台的不同位置。一般说来,4块跳板全装的情况是用于车辆装载的,以人员运输为主时通常只装其中的1-2块。

  

  ▲可见13对支撑架下方均有数字序号标注,再往下则是机械化装载时使用的摇臂轴。注意位于外侧,较为常用的4-13号支撑架,与装卸台之间还进行了“简单粗暴”的加固处理

  

  

  ▲装载旅客时(上为印度,下为高丽航空),只架设一两块跳板的情况很常见

  由于跳板需要保证结构坚固,足以承受装甲车辆的压力,因此它不仅整体是铆接盒式结构,内部还有大量的横向隔板和纵向加强梁,所以整体较重,需要2-3人齐心协力,乃至手脚并用才能完成加装和收纳工作。这样从降低工作量的角度出发,只装设一对跳板也说得过去。

  

  

  ▲少见的跳板加装和拆卸过程

  虽然跳板上都有防滑的横向槽和销钉,但这主要是为防止车辆打滑设计的,并没有为人员行走做优化。从这次报道来看,由于我军参战医疗人员都携带了很多物品,行动不便,在四五十厘米宽的跳板上走斜坡时确实需要小心为上;把四块跳板全部加上,最好再加以地毯之类的防滑措施后,才算是比较稳妥的方案。

  

  ▲由于我军多数医务工作者之前少有乘坐军用运输机的经历,下机时又得携带不少行李,所以动作需要小心些

  

  ▲除夕夜驰援武汉的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登机时采用标准的跳板安装方式

  

  ▲2月2日抵达武汉的东部战区医疗队在南京禄口机场登机时,不仅使用了标准的跳板安装方式,还铺设了红地毯,既显得庄重、也有更好的防滑作用

  相对于人员上下时的诸多“凑合”,伊尔-76在装载医疗物资时算是“牛刀杀鸡”了,主要的亮点是通过调整装卸台的角度,适应不同机场的装载条件,毕竟这是它作为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基本功,“基操勿六”。

  

  

  ▲伊尔-76的装卸台能够在0-21°30‘任意角度固定,便于与运输车辆的对接

  完成此次任务后的我军伊尔-76部队,仍将在保持战备状态的同时继续待命出征。相信在这次战疫结束后,已经在第一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他们,还将迎来新的一轮使用经验总结(特别是针对疫区环境进行的个体与整体防护等适应性工作),为未来更加复杂的战场环境做准备。

  

  ▲参与紧急空运的一个伊尔-76机组,7名机组人员和4名随机保障官兵合影,为武汉加油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点击进入专题:

  新浪神评局20200205期

上一篇:又见天价离婚!欠了260亿债申请破产的贾跃亭被妻子索
下一篇:正在阅读:诺基亚MWC邀请函曝光,久等的高通835真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