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复工第二战场 银行驰援、保险“兜底”危与机看点

时间:2020-02-15  点击:
手机版

  导 语

  全国复工,百业待旺。

  一场实体经济保卫战,正在打响。

  作为经济稳定器,金融业将交出怎样答卷?

  作者:赤耳

  来源:首条财经——首条研究院

  2月10日,一拖再拖的复工日终于到来。

  不过,聚焦企业层面,供应链不畅、员工返岗难、流通停滞、需求疲软、疫情防控物资短缺等问题,仍让开工步履艰难。

  图片来自网络

  ●抗疫第二战场 ●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表示,现阶段,疫情防控仍是第一任务。总体上,疫后复工将是一个非常渐进的过程,第一批复工企业比例很难超过1/3。

  由此带来的企业经营及生存压力,不言而喻。

  据清华经管学院教授朱武祥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近68%的企业账上现金余额仅能维持不到两个月,能撑六个月以上的只有9%。31%的企业认为本次疫情对今年营收造成的降幅超50%。

  显然,疫情对企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冲击力不容小视。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认为,当前严厉的防控措施需要做调整。隔离是有效的,但长期的隔离会带来经济的停滞,不仅是GDP增速问题,恐怕是经济循环的中断,继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于是,两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正在进行,一个在国人的生命健康层面,一个在企业纾困、经济维稳层面。

  两者相辅相成,荣损相伴。

  ●银行业真金驰援●

  实际上,各方力量已行动起来。其中,金融业成为主力军。

  日前,西贝餐饮四天到账1.2亿贷款的消息刷屏网络。

  这是银行业“暖企行动”的一个缩影。

  据悉,目前我国多家银行业出台措施为企业纾困,包括贷款展期、减免罚息、续贷、提高业务审批效率等。

  早在1月26日,银保监会就印发加强金融服务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同时,中国银行业协会向全体会员单位发出倡议,以优质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疫情防控。

  号召之下,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对湖北省内普惠性小微企业、个性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经性贷款,在现有利率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据中银协统计,截至2月1日,国家开发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20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63.75亿元;工、农、中、建、交和邮储6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267.35亿元;招行、兴业、民生等12家股份制银行抗击疫情信贷支持合计473.85亿元;21家城商行、民营银行提供疫情防控专项授信142.74亿元。

  随着抗疫行动深入,银行业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且通过绿色通道等方向更加精准。

  1月24日至2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已紧急投放贷款430亿元,其中130亿元用于疫情防控,300亿元用于支持企业恢复生产经营。贷款中向直接参与防疫用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发放的专项贷款有17亿元,由财政贴息50%,企业实际负担的利率低于1.6%。

  2月7日,进出口银行决定,湖北省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和物流运输业的实体中小微企业免收2月份全月贷款利息。此项安排涉及贷款近1600亿元,利息免收金额约6亿元。

  同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推出专项信贷产品“战疫贷”,主要用于支持抗疫相关的医药销售、医药制造、医疗器械生产等领域的小微企业等。该产品贷款期限最长3年,信用授信额度最高3000万元,利率可低至一年期2.3%。

  2月6日,兴业银行表示,对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符合条件的予以延期、展期或续贷,延期与展期期限最长达6个月。

  2月5日,浙商银行表示,将2020年2月3日至2020年3月20日设为政策宽限期。期间,受疫情影响相关行业小微企业到期贷款逾期的,不计罚息及复利,不影响客户征信记录。

  一系列真金白银,可谓雪中送碳,稳定了无数企业的军心。

  同时,众多银行也在第一时间紧急捐赠。

  1月26日,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分别捐款3000万元支持湖北抗击疫情,合计1.2亿元。

  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也分别向武汉市捐赠3000万元和800万元。截至2月4日,国有大行总计捐款1.58亿元。

  股份制商业银行方面,1月26日,民生银行宣布首批捐款5000万元,主要为武汉及其他疫情较重地区的医院配置口罩、护目镜、防护服及试剂盒等医用物资及其它相关援助。

  1月31日,民生银行首批采购的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套25万副、500箱从江苏扬中发出,其中375箱于2月1日运抵湖北咸宁,其余125箱于2月2日抵达武汉。

  再看招商银行,通过武汉市慈善总会向武汉市捐款2亿元,成为迄今为止股份制银行中捐款最多者。

  城商行与民营银行也纷纷行动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5日17时,118家城商行、民营银行发布支持疫情防控的具体举措。其中,76家城商行、民营银行捐赠款项及物资3.58亿元;部分银行提供疫情防控专项授信等信贷支持246.34亿元。

  图片来自网络

  ●保险公司“兜底”●

  这场金融保卫战,自然也少不了保险企业身影。

  随着疫情持续,保险公司从保险保障、捐钱捐物、协调医疗资源、快速理赔等多维度不断驰援,并实现多举措落地。

  为确保金融服务有效供给,湖北省保险协会牵头与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合众人寿等多家省级分公司协商,为武汉和湖北地区一户人员(含本地和驰援医护人员)提供相关保险。

  1月22日,泰康保险对武汉市抗疫前线的十万余医护人员捐赠每人20万元保额保险。

  中国平安也宣布为全国800万疾控和医护人员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人均保额50万元。

  中国人寿向武汉市18万名抗疫情的医护人员捐赠保险保障,每人保障额度50万元,风险保障总额度达到900亿元。

  相关疫情理赔方面,多家保险公司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专项处置小组。

  中国人寿在1月25日至2月1日,共受理8468件赔案,赔付1971万元,最快赔案秒级到账。

  至2月1日20时,平安保险累计完成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关的6例保险赔付及4例保险预赔付,合计赔付金额近73万元。

  截至2月9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属赔付最高赔付金额为53万元,该赔付来自英大人寿。一名一线保电员工在工作中感染新冠肺炎身故,英大人寿赔付身故保险金53万元。其中,50万元是英大人寿向奋战疫情保障一线的企业员工们赠送的专项疾病保险。

  另外,阳光保险、人保寿险、爱心人寿也分别完成50万元的赔付。其中,阳光保险、爱心人寿为赠险,人保寿险为重疾险。

  中保协提供的数据显示,全行业为疫情防控一线提供风险保额超过千亿元。同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4日18时,21家保险集团和企业累计捐款超2亿元。

  前有银行真金驰援,后有保险业风险兜底,金融业的稳定器作用凸显。而这主力担当的背后,离不开政策加持及企业的硬核抗风险能力。

  2020年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投放资金,确保流动性充足供应,银行体系整体流动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亿元。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表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6%,拨备覆盖率186.1%,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7.5%,流动性稳定,风险抵御能力较强。

  据业绩快报显示,A股21家上市银行,2019年共计赚取利润4001.46亿元,日均赚取10.96亿元;其中有18家银行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均为两位数。且有18家银行实现不良贷款率下降。

  图片来自网络

  ●创新加持 ●

  驰援动作,不止在常规业务层面,一些创新举动也值得关注。

  在产品创新方面,泰康人寿推出“爱心保”保险产品计划,在原有意外险产品基础上新增感染新冠病毒身故或致残的赔付责任。

  在服务创新上,中国人寿延申线上场景,提供7*24小时线上理赔服务,提供APP、微信等线上理赔申请渠道,取消纸质版理赔申请资料,取消定点医院限制等。

  平安人寿也宣布提供1000万个“E路平安保险计划”免费领取名额,总保额合计1万亿元。

  再来看银行业,数字化、线上化金融服务能力也在凸显。

  银保监会两次发文,鼓励积极运用技术手段,在全国范围特别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加强线上业务服务,提升服务便捷性和可得性。

  在增量、降价、提质、扩面指导思想下,多家银行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质效,改进小微企业授信审批和风控模式。提高信贷审批、发放效率。

  比如重庆富民银行,利用数字化产品极速贴,推进面向13个疫情严重地区企业客户直减18-20bp的优惠活动,同时扩大承兑行清单,为企业贴现提供更大便利。目前摸排对接33类行业公司客户共140户。其中涉及医疗、制药、生物技术等小微企业62多户。

  光大手机银行、个人网银转账手续费全免,手机银行APP单笔转账可突破100万元,令牌客户单日最高转账限额可达500万元。同时,光大银行发挥集本外币、境内外、线上线下、结算融资于一体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优势,引导企业客户运用“阳光供应链云平台”“阳光e结算”等线上渠道离柜办理进出口付汇、单证结算、融资、保函、外汇衍生品等业务。

  保险方面,平安人寿运用“智能互动”、“在线核保”与“空中契调”、“函件云处理”等技术,提升核保时效。据了解,1月24日至1月31日期间,平安人寿共为3356位客户提供理赔服务,合计赔付1.328亿元。

  中国太保通过APP等各种互联网创新工具,让服务不中断。据不完全统计,1月24日至29日,中国太保收到客户远程咨询逾23万件;通过移动端办理保全超过38万件。

  ●危与机●

  不难看出,金融业已成为抗疫第二战场的主力军。发挥着经济发展稳定器、实体企业助推器的重要作用。

  而聚焦自身,此次蔓延的疫情,对银行保险业来说也是挑战危险、机遇利好并存。

  2月1日,央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肺炎的通知》,出台了30条举措,重点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重点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的金融支持。

  不难看出,随着抗疫攻坚战进入关键阶段,银行业身上的担子日益厚重。

  从疫情对银行基本面的影响看,一方面,企业延期复工、民众深居简出或导致今年一季度行业有效信贷需求下滑,息差收窄幅度扩大,从而拖累一季报的扩表节奏和营收增长。

  另一方面,一些抗风险力偏弱的客户企业存在生存考验,不良生成速度或将小幅加快,短期冲击力不容忽视。同时,纾解中小企业困境过程中,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经营风险高、抵押品缺失、财务信息不规范等问题,对银行的资产质量管控也带来挑战。

  相似挑战性,也存在于保险业。

  作为金融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受到传染病暴发的影响除与宏观经济所受影响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外,还会受到一些带有行业特点的影响。

  一方面,疫情持续时间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更长。经济增长暂时陷入下降通道,从而导致企业和个人收入下降,进而引起保险需求减弱,保费收入下降。

  另一方面,疫情蔓延,因治疗、死亡等原因短时间内导致理赔支出大幅上升。在收入下降、固定支出必须维持、理赔支出上升的背景下,一些保险公司的利润下滑或将不可避免。同时融资难度加大。

  不过,危机之中,也蕴含不少机遇。

  数据显示,2003年非典疫情,推动健康险为代表的保险业保费收入快速增长。5-8月在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期间,健康险单月保费同比增速高达309%、265%、158%、131%。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表示,“疫情、灾害事故都会增加人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加对健康保险的需求意识,风险转嫁的思考”。

  此外,在当前背景下,企业贷款融资需求增大,贷款保证保险也有机遇。业内指出,泡沫消去,企业真实情况暴露,有利于保险机构认清风险、发展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疫情,对于行业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机会。

  瑞银证券指出,中国存在巨大的保险缺口,原因之一即是居民乃至企业没有受到充足的保险保障培训,中长期看,此次疫情能够使之提高风险方面的意识,增加对保险的配置,从而加速缩小中国的保障缺口。尤其是广大下沉市场。

  相似机遇,也出现在银行业。

  受疫情影响,银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步伐的加快,尤其是中小银行。同时,转型将向制度协同化、管理体系化、组织敏捷化、平台生态化方向发展,有助行业数字化提升的质量及深度。

  其次,产品、模式等创新,也带来品控及风控能力的加强;同时,一些企业产业可能出现的暴雷情况,也能增加银行的风险意识,警惕排解潜在风险。

  再者,疫情也让一些产业站上风口,如游戏、视频、物流等。这对银行的场景化服务提供了衍生拓展空间。同时,疫情冲击下,流动性加大,降准等呼声也在高涨,这也有利于银行业。

  整体来看,疫情仍在肆虐,但终将会过去。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经济的深度、宽度、韧性,也照出了企业大义实力及精进方向。

  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强则实体强。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交织中,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疫中暴风还是疫后彩虹,我国的金融业乃至实体产业都仍有诸多看点,首条财经将持续关注。

上一篇:利拉德退出全明星 利拉德和欧文谁更强一些?
下一篇:四川内江一患者集中隔离第19天出现症状,随后被确诊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