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群:面对高傲的士族

时间:2020-02-15  点击:
手机版

  

  

  

  

  首页

  南开要闻

  百年校庆

  媒体南开

  专题报道

  南开人物

  南开之声

  南开大学报

  视频

  广播

  您当前的位置 : 南开大学 >> 南开之声

  孙立群:面对高傲的士族

  来源: 中山商报发稿时间:2010-06-21 08:46

  主讲人介绍: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副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所开课程有“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士人史”等。曾参与编写教材及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有《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史记选》、《新编中国历朝纪事本末》、《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

  专家荐书:《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六朝士族探析》刘驰/著、《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陈爽/著

  

  核心提示

  士族群体是魏晋南北朝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士族中有风流倜傥的才子,有骄傲不羁的狂人,也有见到马跃便要晕过去的饰粉"男儿"。这群人到底来自何方,为什么连皇帝也奈何不了他们。这群人又逝往何方,为什么有"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到寻常百姓家"之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立群,从历史的宏观角度分析了士族群体的形成、发展和衰落,他强调说这段历史并没有任何现实借鉴意义,但是可以让我们更深刻更客观地了解魏晋南北朝那段被很多人所遗忘的中国现实。

  【背景】三国到南朝,90%文学家为士族

  在魏晋南北朝400年的历史中,士族群体是绕不过去的。三国是魏晋南北朝的开始,以公元220年为起点。但是一般讲三国不是以这个时间为起点,而是从董卓进京专权开始,即公元189年。魏晋南北朝从公元189年起记,到公元589年结束,整整400年。这一个漫长的时代,我们知道得太少。知道少的原因是统一的政权少。真正把南北统一的只有西晋,但只是短暂的统一。长期有的是南北对立,东西对事。在这个乱世当中,有一个大话题,是关于士族的。

  士族是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众多元素,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他们是非常醒目的,非常有特色的一群人。谁当政都会把士族看成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他们是独立于政权之外的,不会因为政权的交替灭亡而消失的。

  这个群体要予以特别的关注,他们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寻找《中国文学家大词典》可发现,从三国到南朝,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学家都是士族,非士族进入史料为大家知道的很少。那个时代,不是士族,会被人瞧不起。日本的学者,讲到那个时代,用到一个词,叫做“贵族时代”。

  士族形成于东汉

  士族形成于东汉时期,东汉的世家大族除了累世公卿外,还以通经为标榜,自汉武帝以后实行通经入仕,极大地刺激了士人读经的热情,某一门经学往往成为某个家族的家学。如汝南袁氏以《易经》为家学,弘农杨氏以欧阳《尚书》为家学。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在文化上实现统一,是文化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要想做官,先读儒家的东西。从这个时代开始,通过文化考试求得晋升的渠道就算通了。知识与仕途开始结合。从汉以后,人们读书的热情非常高涨。其实,古人读书为什么刻苦,就是为了考功名。读经入仕,从汉朝以后,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只要通一经者就可以取得做官的机会。从汉朝开始的读书热,读经热,其实是一种功名热。

  汉以后,文化与家族结合到一块了。文化与家族,家族与政治的结合,就是累世公卿,士族就是这么形成的,是独尊儒术、读经入仕、学而优则仕的必然产物。中国人只要悟出一件事情对家族有好处,就会不遗余力地去做。这些人是靠文化起家的,谓之“清”,即正途。他们凭借自己的文化,家族的影响,扎扎实实地做学问。“清”和“浊”相对,浊就是外戚,宦官。“清”与“浊”造成两个团体。党人,就是反对宦官外戚的一批人,希望朝廷更清明,宦官就不断杀这些党人。

  在这个过程中,通经之家的影响没有被削弱,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依然很强大。大家,便是历代做高官,世代为官,在朝廷上很有影响的家族。又叫门阀,何谓门阀,大门前有两根大柱子,一边叫阀,一边叫阅,用来贴朝廷上的功令状。阀阅之家,门阀世族便是这么来的。

  与“士”同音的有另外一个“世”。“世族”,指历代为官的家族。而士,指并不是只靠军功为官的人,也有自己的文化。士族,便兼有“文化”与“高官”两个条件,与世族的不同在于文化特点。朝廷上认可士族这个称呼是在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南北的那一年。他颁布了一个“九品中正制”,在分土地时规定,一等官可占50顷土地,只要是“士人子孙”,不管做官与否,都可以享受荫族的特权。这样士人就扩大为士族,士族之名由此时出现。

  【士族制度】“九品中正制”巩固士族地位

  在曹操那个时代,在它的境内有一个大家族司马氏。曹操骨子里很反感他们,但还是不得不拉拢。曹操是宦官之后,一生背这么大一个黑锅,人非常敏感。在中原站住脚以后,他非常注重社会影响。如果他的政权得不到司马氏的支持,会逊色很多。司马懿根本看不起曹操,曹操去请了几次,最后放话“先礼后兵”。司马懿怕惹杀身之祸,才去朝廷任职。两个人都是帅才,根本处不了,但是司马懿不显山不露水,直到曹操死了。曹丕每到大事之时,司马懿都有高招,于是,司马氏在曹操死后便开始抬头了。后来,发动政变,将政权夺过来。公元265年,西晋建立。

  正是由于王室对于大家族不能小看,才有“九品中正制”,九品分为上中下三大类,每大类再分3小类。虽然制度看起来比较公正,但是担任中正官的都是士族,魏晋南北朝中正官有327人,本来应该秉公执法,但是士族占其75.3%,所以都会偏向士族,被选拔出来的官员也多为士族群体。西晋时已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巩固士族制度的工具。台湾学者毛汉光对两晋南北朝以上的文官4137人进行了统计,把他们分为士族、小姓、寒素三类进行过比较,他们之间为官的比例是7:2:1。可见,士族任官占尽优势。

  士族也占据文化优势。西晋设立国子学,国子学的入学资格,为六品以上的官僚的孩子,国子学是培养士族的学校。而在晋初仍设太学,生源沿袭汉魏旧制,除门阀士族子弟外,一般人家子弟亦可入学。

  士族有户籍

  为了清晰地辨认谁是士族,谁不是,朝廷对士族之家的户籍进行特殊的标记。士族还有自己的家谱,非常重视谱学。皇帝手头就有很多这样的书籍,可以方便查到某人的祖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官的。累官三代以上,现任官职在五品以上者,可定为士族。士族的身份连同祖父两代的官爵,都登记在户口册黄籍上。除非特殊情况,士族一般不服力役和兵役。同里伍庶族犯罪,士族不连坐。不得以士族之女为妾,不得随意黜士族为贱民。士族得以保持其优越门阀地位的经济基础,是占有广大田庄山泽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大量依附人口。

  士族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面对高傲的士族,有时连皇帝也无可奈何。有这样一个故事,是讲路琼之和王僧达的。路琼之是皇亲国戚,而王僧达是资深士族。因为做了邻居,路琼之去王僧达家拜访,但王僧达爱理不理,并且话里话外取笑他祖上是给自家喂马的。最严重的是,在他走之后,王僧之“焚琼之所坐床”。路琼之告到太后那里,太后大怒,向皇帝哭说,“我尚在而人陵之,我死后乞食矣。”皇帝说,琼之年纪轻不懂事,没事去王僧达家干吗,不是自取其辱吗?

  士族拥有特权

  士族制度保证了士族拥有各种特权,他们世居高官,垄断朝政,形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从东汉到隋朝,不少门阀士族始终担任五品以上的高官,少则百年,多则三四百年。这期间,朝代更替频繁,不少皇族只能显赫一时,但门阀士族的权势却不受改朝换代的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东晋的门阀政治。东晋主弱臣强,元帝司马睿企图加强皇权,削弱王氏的势力。王导从兄、荆州牧王敦立即从荆州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在王导和另外一些士族的支持下攻入建康,逼死元帝。此后,这种主弱臣强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东晋末年。这种门阀士族势力得以平行甚至超越于皇权的政治就是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拥有优厚的政治、经济特权。他们凭借门第,自可平步青云,轻易位至公卿。当时的中央和地方的文武要职基本上都由士族担任,他们兼并土地,封固山泽,役使奴隶,过着寄生生活。在东晋门阀士族中,出现过桓温、谢安、谢玄等有作为的人物。但是,在特权和寄生生活的腐蚀下,门阀士族日趋没落,有才能的人越来越少了。

  【士族衰落】位居高官不办事导致能力退化

  士族制度的独占性和排他性不仅造成士族的孤立,也加速了士族的腐朽。从东汉到三国到西晋东晋,士族不可一世。他们是既得利益集团,基本都可以做到高官。到南朝时候,已经衰落了。他们不亲自管理国家,干重要事的都是寒门,所以他们很多能力下降了。士族做官容易,但他们居高官却不屑于办理具体政务,许多士族鄙视武事,“不乐武位”,结果把军事指挥权让给庶族寒门。士族在生活上一味享受,生活太安逸了,造成男人女性化。有些人身体虚弱,甚至见到马跳跃都大惊失色,以为是老虎。士族的自豪就是“我祖宗强”,其实已经是一种不自信了,越来越虚,治国办事的本领一代不如一代。士族凭借自己祖上的显赫,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了。

  隋唐时期,魏晋以来的士族制度全面瓦解。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动摇了士族的政治根基。科举制的实行为庶族地主入仕开辟了道路,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入唐以后,唐太宗修《氏族志》,武则天修《姓氏志》,从根本上改变了士族在门第上的优越地位。《氏族志》和《姓氏志》依据现实官位高低划分门第,而不考虑祖先历任官职的情况。唐以后,魏晋南北朝的士族已是明日黄花,许多特权丧失殆尽,正所谓“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到寻常百姓家”。

  【互动环节】

  观众提问:官位的任免制度与改革开放以后的同与不同?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很多贪官,同历史相比,是否有共同点呢?

  答:以前的官位靠世袭,春秋战国时代进行改变,以功劳划分。西汉时期战争减少了,又改成让地方推举。后来发现大权为当地的官员把持,不公平。三国时期,社会动乱,都是用人唯贤。“九品中正制”就是把民间推举出来的人分成等级,从本质上来讲,是用人唯才。但是因为中正官不公正,所以还是不公平。后来又被科举考试取代。到今天,我们用了很多新方法来选拔官员。

  不管什么时候,特权利益集团的存在,就像一个堡垒。一般人很难进去,一般人进去如果不融入,也很难生存。今天的很多事情都不是孤立的,但是让权力在光天化日之下运行是最重要的。

  编辑:韩诚

  

  

  

  微信往期推送

  更多...

  

  应对春季延期开学,南开教师...

  南开大学合作办学校友奋战在...

  学校为留校学生发放慰问品

  南开人的“红区”手记(3):...

  外国语学院公英教学部“抗疫...

  旅游学院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旅游学院积极筹备线上复课复...

  同力协契 多措并举 泰达学院...

  南开外院全球校友“抗疫”志...

  经济学院教师夫妇为学院捐赠口罩

  新闻热线:022-23508464 022-85358737投稿信箱:nknews@nankai.edu.cn

  本网站由南开大学新闻中心设计维护 Copyright@2014 津ICP备12003308号-1

  南开大学 觉悟网 校史网 BBS

  版权声明:本网站由南开大学版权所有,如转载本网站内容,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德国新增2例新型肺炎确诊个案,累计7例
下一篇:泰当局:发现第二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系中国女子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