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研“国家队”的新变化 上海药物所以改革促新药研

时间:2020-02-15  点击:
手机版

  原标题:一个科研“国家队”的新变化 上海药物所以改革促新药研发面市

  新华社上海2月10日电(记者王琳琳)2015年,对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而言是喜获丰收的一年:“G蛋白偶联受体”的药物靶点研究入选中科院“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5个化学新药获得临床批件;15项新药研发成果成功转让,合同总额超过8亿元……

  已有80余年历史的新药创制“国家队”,何以在一年里焕发出如此强劲的产业化活力?药物所相关负责人将其归结于“研发指针”的根本性变革。

  2015年1月1日,上海药物所正式启动改革试点工作,以牵头筹建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和全国“三权”改革首批试点为契机,全面深入推进体制机制、评价方式、资源配置、激励机制等变革举措落地。

  上海药物所副所长叶阳说,过去,无论内部还是外部评价,都以“出论文”为导向。药物所打破以发表SCI论文为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机制,将成果转化与评价体系“挂上钩”:不仅获得临床批件的团队可获高级职称评审名额的奖励,获得新药证书更可奖励2个正高级、4个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名额。 除了晋升空间,做成果转化的科研人员“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药物所的成果收益按照“5:2:3”比例分配,即收益中的七成归团队所有,其中五成可以奖励给成果发明人,两成给予成果完成团队,作为后续新药研发经费;剩下的三成“反哺”药物所,用于维护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在充分调动所内创新活力的同时,为了促进“创新大脑”的合理流动,上海药物所还打破了学术带头人“只进不出”的惯例。通过定期考核建立课题组长退出机制,并以优厚的待遇面向全球公开选拔人才。 记者获悉,2015年上海药物所共有7名优秀新药研发人才加盟。同时,药物所还为有志创业的研究员提供“半创业”和“全下海”两种路径选择。若只作为创业企业股东,需将公司交由专业团队经营,自己依旧在所内任职;若全职“下海”创业,可停薪留职三年,年限一过,由研究员二次选择是否继续创业。 改革“研发指针”效果如何?叶阳表示一开始心里还没底,他给所里定的指标是完成2亿元成果转化,结果2015年全所转化科技成果15项,总合同达8亿元,其中五个新型抗肿瘤化学药物合同额均超亿元。 据统计,上海药物所去年遴选出51项自主部署项目,已形成“发现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转化一批”的新药研发良性态势,“研发指针”的后续改革成效值得持续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上一篇:湖北集中隔离所有疑似病例,武汉对拒绝配合者将强制执行
下一篇:小米低调开售新机,4+32GB, 全面屏手机又创新低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