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元宵节是拐点为时尚早,“黎明前黑暗”必须咬紧牙关

时间:2020-02-15  点击:
手机版

  铠霖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2月5日确诊病例首次出现大幅下降,疫情拐点即将到来?

  最新疫情趋势,似乎在说明这一点:

  但下此结论,可能为时尚早。

  因为从另外两份国内高校做的模型来看,都预测2月中下旬将是全国疫情的拐点,即感染人数达到峰值。

  所以现在还没到轻敌和出门撒欢儿的时候。

  此前虽然也有钟南山高福等专家表示,乐观估计,元宵节前后可能出现疫情拐点。但是这一切都基于当时的疫情认知,以及安全渡过返程高峰期这一前期下。疫情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近两天的专家分析纷纷认为,现在是最关键的时期。

  湖北新增病例远远大于其它地区,封城十四天,全省依旧在艰苦鏖战。而浙江新增确诊人数居高不下,乐清等城市开始了“最严出行管控“

  病毒的传播能力也超出了人们想象。仅仅15秒就可以传染;刚刚出生30小时的婴儿,也被确诊。大家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两个模型预测

  清华大学从1月20日开始就建模对疫情开始进行分析。通过构建动力学分析模型,来进行预测峰值。模型的名称为基于2019-nCov实证数据同化SARS案例模型。

  预测认为,新增确诊案例数峰值出现意味着累计确诊案例数曲线出现拐点。

  预测基于以下三个前提:

  1、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再生指数变化规律与2003年SARS大致相似。

  2、假设新增案例数曲线大体是一个单峰形状。即确诊病例每日增长,直至这一每日数据是峰值数的十分之一。

  3、假设不同的峰值日期用SARS数据构建预测结果,通过实证数据同化方法找出最可能的峰值日期。

  根据截至2月1日24时的数据,对确诊病例的预测结果如下:

  △橙色为实际数据,蓝色为误差范围内的模型预测数据,纵轴是确诊病例

  △2月1日之后7天预测数据

  对比卫生部数据,2月2日至2月5日的确诊病例分别为17205、20438、24324、28018。可以发现,现实情况比模型预测要严重一些。

  模型的预测结论:基于1月23日以后采取的封城、隔离措施,以及越来越有力的社区级监控措施,我们通过对现有隔离、检测、治疗手段的估计(最乐观的估计和一般估计),并且考虑到春运返程客流的影响,预测全国感染人数将在2月12-19日内达到峰值,在2月16日前后出现疫情拐点,累积确诊人数最高值为4.2万-6万,之后逐渐降低并最终平息。

  此外,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和复旦大学数学学院在昨天也发表了一篇预测疫情的论文。

  预测采用基于时滞动力学系统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引入时滞过程, 用来描述病毒潜伏期与治疗周期。基于1月23日到2月1日的数据进行预测。

  △红色为感染人数,黑色虚线为治愈人数

  △各地区累计确诊人数预测

  对比官方,2月3日至5日的数据分别为20438、24324、28018。

  研究认为,累计确诊人数正在增加, 但增速已经放缓。模型预测结果为,在2月中下旬, 累计确诊人数将趋于不变, 从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全国在院治疗患者总人数预测

  专家对拐点时间的预测

  对于疫情拐点,始终备受关注。

  包括钟南山在内的多位专家也有过分析表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表态的时间点,往往基于当时的疫情认知和数据,于是得出的结论可能也会有出入,但相比具体时间点,或许这些专家用来分析的论据和方法,更值得参考。

  我们简单一一回顾一下。

  钟南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组长。

  1月28日接受新华社采访中,钟南山院士表示:疫情何时达到高峰很难绝对估计,但应该在一周或者十天,就会达到比较高了,所谓达到高峰,就是不会大规模地增加了。

  钟南山院士还专门谈到了春节返运的问题,虽然又涉及到差不多千万的数字了回流,但他不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在外头过春节已经十多天了,要感染病毒的话也过去了,这个病也过去了,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了,有的话就在当地医院治疗了,那么这样回来过了十几天的话,感染人员数量可能就少了。但排查措施不能停。

  所以按照当时发言的时间,钟院士认为拐点差不多在元宵节前后。

  高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1月28日,高福也得出与钟南山院士一致的结论。在接受央视采访中,高福表示:病毒发生有自身规律,目前防控措施在起到作用,疑似病例在减少,这是好的现象。如果按照现在的措施,应该在近期能看到一个拐点。大家预计元宵节情况可能好转,按照现在措施,我个人比较乐观,甚至我个人评估比这个还早。

  蒋荣猛

  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

  2月4日,在央视播出的《新闻1+1》节目中蒋荣猛补充了最新判断,他认为元宵节可能不会出现拐点。

  原因如下:

  我觉得(2月)6号不会出现拐点,它有可能还要过一个潜伏期。也就是说,我们从(1月)23号开始算,到6号是第一个潜伏期,再往后算14天,可能是(2月)20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疑似病人在增加。在下一个阶段,有可能有更多的疑似病人会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中进行排查。

  张文宏

  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他所领衔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参与过“非典”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救治。

  2月5日,张文宏发表了一篇《两张图给出返程与返工后的疫情走向,必以最大决心方能胜利》科普文,认为元宵节前后实现疫情拐点有可能,但也强调“目前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

  张文宏认为节后的局面更为复杂,是疫情控制的关键期,也是需要全民参与的关键期。

  结论是:

  如果新增病例不下来,则该地区的防疫工作事实上已经打成消耗战。如果您所在的城市新增病例成功从拐点下降,那么整个城市必须有超乎想象的决心,坚决巩固胜利成果,在节后一定要尽量居家,出去必戴口罩,回来必洗手,绝不往人堆里跑。所有返程的人安静地待两周不出去,才能让整个城市把病毒给活活闷死。

  需要说明的是,张主任的这篇文章分析更详细,建议进一步读原文:

  张文宏:两张图给出返程与返工后的疫情走向,必以最大决心方能胜利

  王辰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2月5日,接受央视采访时,王辰表示,现在的问题是,疫情的底数并不清楚,判断根据不足。

  因为现在社区和社会上未能进行隔离的病人,在家庭和社会的传播威胁性还是很大。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管控,这个“拐点”无法预测。

  还需要考虑病毒有可能不断变异的因素。新型冠状病毒是新加在人体上的,它还有不断变异的可能,具体体现在传播性和致病性上,这也无法预期。最后,人员流动、天气变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总之,综合多位专家的分析概括而言,虽然疫情有望在元宵节前后出现拐点,但仍需全民参与、全民努力,做好自我防护(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尽量不聚会),同时返工后继续配合隔离,帮助一线医护人员打好抗疫攻坚战。

  病毒传播太厉害,不可放松警惕

  病毒只要15秒就可以传染!简直稍不留神就会中招。

  2月5日,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通报一例确诊患者。没有疫区旅行和其它接触史,他仅仅在买菜时与路人(确诊患者)在同一摊位有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而两人没有戴口罩。

  还有一对夫妻双双确诊,仅仅因为丈夫在医院柜台取药,和另外一位病毒携带者在一个柜台共同驻留了50秒,当时两人没有戴口罩。而丈夫回家后又将病毒传染给了妻子。

  更有婴儿出生30个小时,就被确诊为肺炎患者。是否存在母婴垂直感染尚无定论。

  病毒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的传染机会,我们也不能放松一丝一毫。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这是一场毫厘必争的持久战。

上一篇:[HK]歌礼制药-B:公布 - 内幕消息 - ASC
下一篇:德约科维奇八冠王 颁奖典礼上德约再次感谢了科比曾经对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