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撼动一个国家

时间:2019-11-28  点击:
手机版

  在去年的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一部以色列影片[狐步舞]摘得评审团大奖。这是以色列导演塞缪尔·毛茨的第二部剧情长片。狐步舞起源于黑人舞蹈,在上个世纪传到上海滩,俗称“慢四拍”随后风靡全国。现在也常见于社区广场舞。虽然电影以一种社交舞蹈名字命名,但不要被这个片名骗到,这是一部地道的战争片。

  [狐步舞]不仅赢得评委喜爱,也降服了欧美主流媒体人。它在烂番茄的新鲜度高达96%,Metascore也有90分。

  

  

  △[狐步舞]在IMDb评分7.5,本片1080p资源已出

  《综艺》杂志评价道:“这是一部无所畏惧的获奖电影,构思巧妙,视觉大胆,服务于主题,而不是本末倒置。”

  《Vulture》评价说:“没有一个场景是以直线展开的,德系犹太人的内心充满了紧张,甚至在休息时,他似乎也在激烈地运动。”

  

  与外媒的赞扬相比,[狐步舞]在以色列国内反而遭到了谴责。以色列文化部长Miri Regev发言称,“以色列艺术家以艺术的名义传播谎言,煽动年轻一代反对世界上最道德的军队”,同时呼吁国家停止资助那些“成为我们敌人宣传武器”的电影。

  同一部电影得到了天差地别的待遇,是部长被戳中痛处急得跳脚,还是美帝亡以之心不死?毛茨用一部[狐步舞]撼动了一个国家吗?

  ▼

  [狐步舞]围绕费德曼一家展开,是经典的三幕式结构电影。第一幕始于一场离别。

  在全民皆兵的以色列,军属们最怕的或许就是陌生军人的突然造访。门外的军方代表们尚未表明来意,费德曼太太就顺理成章地昏厥、抽搐。军装胜过千言万语。丈夫麦僵在不远处望着这一切,听着代表机械地宣布儿子的死亡。

  

  △身经百战的代表们操作熟练地给费德曼太太打了一针安定

  一场变故令费德曼家瞬间失去了往日的秩序。妻子借助药物暂时回避了现实;麦可偷偷自残来转移情感的疼痛;而他住在疗养院的母亲听到这个噩耗后,丝毫没有波澜。

  

  △疗养院的老人们结伴跳着狐步舞

  军方代表再次登门,这个家庭迎来了又一次震荡:牺牲士兵是另一家的儿子。

  失而复得带给麦可的不是狂喜,他从茫然虚脱到歇斯底里,就是没有释然。麦可再不想承受丧子之痛,立刻决定动用关系把儿子平安接回家中。

  

  △骤然接到儿子死而复生消息的麦可

  影片的第二幕把镜头对准了儿子乔纳森。

  他还活着,与几位战友一起负责守护补给路线,盘查往来车辆。这条人迹罕至的道路上最常经过的是一只悠哉的骆驼,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危险。

  

  执勤的乔纳森为战友讲解狐步舞步:

  前前,右停,后后,左停,前前,右停,后后,左停……

  平静很快被打破,他们判断失误,任务出现纰漏。上级平静地拾好烂摊子,捎带手给几人做了粗暴的心理治疗:趁早儿习惯吧,这就是战争。

  浴血奋战后,关系户乔纳森也踏上了归家的路途。这时,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乔纳森日记本上的漫画,他在父亲脸上画了大大“X”,还揪出了奶奶精神失常的真相。

  

  △儿子画出了父亲心中的脆弱

  影片的第三幕又回到了费德曼家。

  麦可与妻子陷入了争吵与指责。一根大麻过后,麦可道出了自己深藏的秘密:他曾因一次错误的指令害得战友们集体丧生,唯独自己安然无恙。

  

  △妻子一直假装无视丈夫不欲言表的脆弱

  影片结尾处,这对夫妻相拥着跳起了狐步舞。二人似乎暂时和解,两只同样因自残而受伤的手轻轻交叠在一起。

  ▼

  [狐步舞]延续了毛茨的前作金狮奖影片[黎巴嫩]中对战争的控诉与反思。

  [黎巴嫩]根据毛茨的亲身经历改编。在爆发于1982年的第一次黎巴嫩战争(又称“第五次中东战争”)中,4位年轻的坦克兵应上级指令进入黎巴嫩平民村庄清除恐怖分子。很快,这几个年轻人被迫陷入了无差别的盲目杀戮中,变成了杀人机器。

  

  

  [黎巴嫩]比[狐步舞]在IMDb及豆瓣都低了0.6分,很多人化身业事专家质疑它的合理性:

  新兵有这么菜吗?1982年以色列的坦克是这种结构吗?

  这个剧本毛茨前后花了近10年时间才完成,在采访中他坦言,每次回忆起那场战争时都有股肉体烧焦的味道萦绕左右。

  [狐步舞]中同样有4位参军的年轻人,与[黎巴嫩]的坦克兵相比,他们虽然不属于一线部队,然而心中对战争的恐惧没有因此减弱。一颗从车中滚下来的疑似手榴弹,让他们端起枪把一车年纪相仿的阿拉伯乘客打成了筛子。

  可惜那只是个啤酒罐。

  

  △“肇事”啤酒罐

  费德曼家族几代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

  麦可的母亲从集中营幸存,一本伴随她逃过大屠杀的祖传圣经是她的信念支柱。麦可用圣经换取色情杂志的举动直接让她精神崩溃。

  

  △麦可用圣经换来的色情杂志

  麦可能向儿子坦然讲述这件旧事,却无法提及战时的遭遇。影片开头,妻子昏迷后麦可的僵硬与他亲眼见证战友被焚烧时如出一辙。即使他暗示自己,儿子的降临代表神已经谅解他的“误杀”,可显然那场意外带来的阴霾远没有散去。

  多年来,麦可一直伪装成常人模样,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可内心的伤口却从未愈合。家中每个人——甚至宠物犬,都看得到他的脆弱。

  乔纳森,他一生都活在战争的笼罩下,命运也跟着遭到了愚弄。一双属于绘画的手,转而拿起了武器,娴熟扫射滥杀无辜。

  

  △没有敌人的作战

  与[黎巴嫩]不同的是,[狐步舞]多了古希腊式的悲剧色彩。那贯穿电影始终的狐步舞,揭示了费德曼一家生活的真相:无论经过多少步,最后总要回到起点。

  人想要握住命运的咽喉却反被玩弄。如同《俄狄浦斯王》中,竭力摆脱弑父娶母的神谕却被一条无形的绳索牵引,一步步迈进它为你织就的罗网。

  导演毛茨在现实中遇到过相似情景,这也是[狐步舞]的灵感来源。

  当我的大女儿上学时,她从来没有准时起过床,为了不迟到,她会让我为她叫一辆出租车。这让我们花了不少钱,有一天早上,我气疯了,告诉她让她像其他人一样坐公交车,如果她迟到了,也许她以后能学会准时起床。

  她走后半小时,我从收音机里听到有人在她乘坐的5路公交车上自爆,造成数十人死亡。我试图打电话给她,但由于意外,手机运营商已经瘫痪了。过了一会儿,她回家了。她没赶上爆炸的公交车——她在车站看到了它,但是没追上,车开走了,于是她上了下一趟车。(翻译自The Times of Israel)

  我们能从中习得什么呢?没有。

  我们只是做出了一个合乎逻辑的正常选择,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无法预估的暴击。

  

  △导演毛茨接受采访

  充满宿命轮回感的[狐步舞]打肿了当今网络上很多键盘战争狂人的脸。他们看多了战争题材电影,玩儿通了战争题材游戏,就以为自己是身经百战的军事专家——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其实只是上网会当喷子,下网惯装孙子。

  在他们口中,战争仿佛比升学、就职来得简单得多。作战、武统,无需十年八载现在通通只要3天。3天,一个地区打包带回国,参战人员毫发无损。他们美化战争,以为这是成为人生赢家的最佳途径。同时坚信自己能成为战斗英雄,正如目睹战友牺牲前的麦可,或是那些被炸飞前的士兵。

  

  △[黎巴嫩]中的战争场面

  [心灵捕手]中肖恩对威尔说:“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 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争,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垂死向你求助。”

  我们和平得太久,早就淡忘了战争的可怕之处。

  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写道: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物。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就地掩埋。

  

  △被“牺牲”的乘客

  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费德曼家的每一代人都在重蹈覆辙,饱受战争的蹂躏,他们是很多生活在战争阴霾下家庭的缩影。有些错误、悲剧本可以避免,可它们还在延续。

  一部电影能撼动一个国家吗?

  被文化部长Miri Regev言论煽动的群众给导演毛茨发去了不少死亡威胁,即便Miri Regev本人承认,她在发言前还没有观看过这部电影。

  据不完全统计,1948年至1997年间,20093名以色列士兵在战斗中丧生,75000名以色列人受伤,近10万名以色列人被视为残疾退伍军人。2000年以后,经常性冲突给以色列带来的人员伤亡总数(包括士兵与平民),也在向2万人逼近。最近一次发生在2014年。

  

  △2006年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

本文标签: 滨州二中街舞 街舞手势

上一篇:喜讯!四川蜀舞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荣获“中国街舞行业最
下一篇:我们为什么觉得踮脚尖的芭蕾舞好看?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