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研究发现首个基于血液的IBD预后生物标志物

时间:2019-11-30  点击:
手机版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IBD生物标志物来了,精准医疗还会远么?

  近期,英国研究人员开发、优化并独立验证了一种可以预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预后的血液生物学标志物,该标志物设计用于鉴别IBD1/IBD2亚型,无需分离全血细胞即可可靠预测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疾病进程。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

  IBD治疗个体化的曙光

  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UC和CD。其病因可能包括环境、感染、免疫和遗传等因素。

  UC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CD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UC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其在欧洲和美国的发病率为10/10万~20/10万,CD发病率为5/10万~10/10万。

  近年来,我国报道的IBD病例明显增多,综合多家医院病例统计结果推测,我国UC患病率为11.6/10万,CD患病率为1.4/10万,实际病例可能更多。IBD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和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且患者多为青壮年,因此日益受到重视。

  通过生物标志物准确预测疾病疗效及预后,实现个体化治疗的理念已在多种疾病领域,尤其是肿瘤领域得到认可。目前,IBD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也日趋显著,其优势显而易见。它能预测不同患者的预后差异,帮助临床医生在多种治疗方法中选择针对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一刀切”治疗,以给予患者最佳疗效。

  然而,包括IBD在内的大多数自身免疫和炎症疾病,都缺乏预测疾病进程的生物学标志物,阻碍了个体化治疗的普及。

  

  IBD的两种亚型

  既往对活动性、未经治疗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群集分化8(CD8+)T细胞基因检测,鉴定出成千上万个基因。

  根据其差异表达可以定义两种不同的患者亚群:即IBD1型(IBDhi耗竭低)或IBD2型(IBDlo耗竭高)。

  值得注意的是,若不对外周血单核细胞进行分离,无法区分这两个亚群。

  在包含CD和UC的所有疾病研究中,最初均无法鉴别患者的亚型,但后续研究过程中,不同患者呈现了不同的疾病进程,如首次复发时间不同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需要升级治疗的次数不同。

  这种现象被归因为不同IBD患者存在T细胞耗竭的差异,即效应T细胞逐渐丧失了其对靶抗原应答的能力。T细胞耗竭既往被认为是慢性病毒感染引起,但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与持续性的自体抗原相关。

  由于对疾病相关抗原的持续反应力减弱,所以T细胞耗竭程度高的患者预后更好,表现为疾病复发时间延缓、发作减少。同时,该研究表明IBD1型患者T细胞耗竭低,IBD2型患者T细胞耗竭高。

  全血分类器是这样诞生的

  全血分类器的开发

  既往研究表明,基于IBD1/IBD2亚型的预后生物学标志物,可作为一种有用的临床工具。但将纯化CD8+ T细胞或微阵列分析的检测方法转化到临床实践非常困难。

  因此,研究人员设想,是否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某种标志物鉴定患者亚型,避免进行细胞分离。

  研究人员纳入69例患者(39例CD、30例UC;35例IBD1、34例IBD2)进行队列研究, 并获取其CD8+T细胞转录组学数据和全血核糖核酸(RNA)样本数据。

  通过提取患者血液RNA样本,应用微阵列检测全基因组基因表达,创建了可用于分类器开发的标准化数据库,并应用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识别基因组。

  最终建立了一系列潜在模型,其中包含12个基因的最优模型可准确鉴定IBD1/IBD2亚型。

  全血分类器的优化

  为了将以上结果转化为临床可用的工具,研究者在最初模型中选出39个候选基因和3个参考基因,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进行优化(图1),筛选出包含15个有效基因和2个参考基因的最佳分类器,用于进一步验证。

  

  图1 全血分类器开发、优化和验证 工作流程示意图

  全血分类器的验证

  研究者应用qPCR分类器在66例CD患者及57例UC患者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基于17个基因qPCR的分类器可将IBD患者分为“IBDhi”(类似IBD1)、“IBDlo”(类似IBD2)两个亚组。

  其中IBDhi患者较IBDlo患者病程更长、进展更快,需要进行更早及更频繁的升级治疗(使用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或手术)。

  由于全血分类器可用于临床诊断,阴性结果(即正确地识别患者无需额外治疗)显得更为重要,这样既可以改善医疗资源分配,又不会使进展期IBD患者错过最佳治疗“窗口”。

  该研究结果已经取得CE标记测定,有望应用于临床。

  

  图2 前18个月阴性结果测定(UC100% CD90.9%)

  综上,该研究开发、优化和验证了第一个可预测CD或UC患者预后的全血生物学标志物,为IBD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使IBD患者的治疗向精准医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参考资料:

  [1]Biasci D, Lee JC, Noor NM, et al. A blood-based prognostic biomarker in IBD. Gut. 2019;68(8):1386-139.

  [2]李瑾,夏冰,邓长生.成人炎症性肠病的规范化诊断-全球实践指南解读[J].医学新知杂志,2011,21(4):285-289. DOI:10.3969/j.issn.1004-5511.2011.04.019.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征 稿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xh@yxj.org.cn

  请注明:【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来稿以word文档形式,其他不予考虑

  在看点一下

本文标签: 2019红牛街舞大赛 女生

上一篇:抖音美女秀站立反向一字马,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宛如天
下一篇:七波辉 X WOD X 美拍强势联手 掀起中国青少年

街舞资讯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