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嘻哈、乐队、美声、舞蹈打通造星进阶路,谁是青铜谁是王者?

时间:2020-12-25  点击:
手机版

20年前,娱乐生活相对匮乏,造星模式比较单一。在电视媒体上,琼瑶的《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海岩的《玉观音》《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赵宝刚的《像雾像雨又像风》《奋斗》等爆款剧都曾是“行走的造星孵化器”,风头一时无俩。一年一度的春晚曾缔造过无数“一夜爆红”的神话,从早期的李谷一、费翔、毛阿敏、陈佩斯到赵本山、宋丹丹,再到后来的吉祥三宝、小沈阳……彼时,春晚无疑是成功率极高的“明星制造工厂”。

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内容产业加速进入快车道,尤其是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造星模式逐渐向多元化与个性化转变。电视剧电影、网剧网综、短视频直播……甚至是社交平台,皆可造星。就连造星主力,也正在从传统的艺人经纪公司过渡到专业厂牌。在强势竞争下,题材不断细分,专注小众圈层挖掘的艺术类垂直综艺造星红利不断释放,音乐作为艺术类垂直综艺的排头兵,造星优势还剩几许?舞蹈作为小众文化的先锋军,存在怎样的造星局限?

“好声音”红导师不红学员

“新说唱”难以匹敌“有嘻哈”

2012年夏天,《中国好声音1》赢得收视与口碑满堂彩,梁博、吴莫愁、吉克隽逸、金志文、平安等人成为了华语乐坛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但从《中国好声音2》到《中国好声音4》,三年间走出的学员里,目前唯有张碧晨仍有广泛知名度且保留着一定的曝光度。2017年改名为《中国新歌声》后,第一季选出的蒋敦豪、向洋,第二季选出的扎西平措、郭沁等人,均陷入了观众记不错脸的尴尬境地,不仅夺冠后无人问津,这两年也没有输出强有力的作品来背书。

今年是《中国好声音》这个大IP的第八年,鸟巢巅峰之夜落幕后,节目史上“最年轻导师”李荣浩战队旗下,诞生了最“怪”总冠军邢晗铭。从话题性与讨论度来看,今年的冠军邢晗铭、亚军斯丹曼簇、季军李芷婷,水花依旧不大。逐年下跌的收视率与关注度,让“好声音”不再是“不可或缺”的造星舞台。

与“常青树”综艺《中国好声音》日渐式微的造星力相比,今年夏天最有声望的艺术类垂直综艺当属《乐队的夏天》,一代人终将老去,总有人中年正朋克。新裤子乐队、痛仰乐队、刺猬乐队等从前相对小众的乐队被这股潮流推向了主流视野,引发乐队文化成功“出圈”。

事实上,小众音乐具备成为爆款的可能性,要追溯到2017年的《中国有嘻哈》。这档节目捧红了不少rapper,当时热度最大的双冠军GAI和PG One,一个从地下rapper不断成长,与当红流量歌手合作,并有多个品牌抛来橄榄枝;另一个却因丑闻被封杀。从这档节目走出的艾福杰尼、Jony J、Tizzy T、VAVA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小鬼参加了“偶练”并成为NPC一员,已完了出道、解散、单飞三部曲;Yamy参加了《创造101》并成为火箭少女队长。

与掀起满城风雨的《中国有嘻哈》相比,改名为《中国新说唱》后,第一季和第二季均不在拥有拥有绝对统治力,造星效果也远不如前年。冠亚军所获得的资源也远没有此前丰富。难怪有人调侃,“第一季的选手在搞代言,第二季的选手在演音乐节,而第三季只能去酒吧商演。”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说唱2018》中的话题人物陈梓童、万妮达,《中国新说唱2019》中的冠军杨和苏,均曾在《中国好声音》中取得过不错成绩,“炒回锅肉”这一现象在各类选秀中并不罕见。

纯歌唱类节目与纯选秀类相比,造星力要弱得多。十多年前,由龙丹妮亲手打造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捧红了李宇春、张杰、张靓颖、华晨宇、周笔畅、陈楚生等众多年轻偶像。由传统媒体走向新媒体,同样是出自龙丹妮的《明日之子》,从2017年到2019年已经播出了三季,节目选出了颜值不高却才华出众的冠军毛不易,同一届的马伯骞、周震南等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后来两年出道的人有蔡维泽、张钰琪等。

对于参加艺术类垂直综艺的选手而言,相较于证明自己的能力与实力,能否走红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核心。以《中国好声音》《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为代表的现象级综艺,曾帮助不少素人完成了音乐梦想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打造出炙手可热的偶像。然而,综N代魔咒,却是任谁也躲不过。节目在收视率、热度、口碑下滑的同时,造星能力变得大不如前。

“声入人心”制造新声音新流量

“舞蹈风暴”造星野心不小

自从《中国有嘻哈》捧红了说唱明星以来,艺术类垂直综艺题材越来越细化,从《声入人心》到《乐队的夏天》再到《舞蹈风暴》,它们都渴望为各自行业注入新鲜血液、捧出新“偶像”。

在造星这条路上,去年播出的《声入人心1》有其可取之处,这档节目在豆瓣上高达9.3分,是2018年度国产综艺豆瓣最高分。阿云嘎、仝卓、高天鹤等选手人气爆棚,郑云龙参加节目前微博粉丝不足一万,播出后增加了近100倍……其他音乐剧演员和美声歌手们同样商业价值大涨,纷纷拍杂志、接代言。

有了第一季的高光,第二季的6.0分有些出乎意料。《声入人心2》引入更加多元的元素,众多专业第一的学霸,以及国内顶级音乐剧演员、美声歌唱家为争夺首席席位展开激烈角逐。令观众茫然的是,那些在节目中听起来“很厉害”的歌曲,似乎没有激发“单曲循环”的欲望,那些在节目中看起来“很厉害”的歌者,也没有一炮而红。

从《舞林大会2019》到《舞蹈风暴》,这两年大批舞蹈类选秀节目纷至沓来。今年已播出、正在播和即将播出的舞蹈综艺多达10余档。在歌唱类节目严重透支,观众审美疲劳的大环境下,从舞蹈综艺中汲取新灵感,想必是一条不错的破局之道。

舞蹈类节目大混战,造星力几何?街舞圈因其所属的Hiphop文化长期处于地下状态,《这就是街舞1、2》《热血街舞团》将他们从地下引入线上,数量众多的专业级舞者进入了大众视野。比如,《热血街舞团》的冠军“钢王”战队,《这就是节目1、2》的冠军韩宇、叶音。遗憾的是,尽管许多舞者实力斐然,但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依然处于“脸盲”、不认识的状态。

可以说,小众艺术类综艺由于题材限制,想要诞生大众“偶像”并不容易。已经播出10期的《舞蹈风暴》显然带着足够强大的“造星野心”而来。参赛选手除各大院校、艺术团的舞者外,还有李子璇、王晨艺、张艺凡等近年在选秀中出现的“熟面孔”。节目播出后,李响、刘伽等舞者纷纷登上热搜,成为艺术舞蹈击中大众的第一块“敲门砖”。《舞蹈风暴》虽然已有走红的“苗头”,但总体而言,无论是在节目运作还是在造星力方面,舞蹈综艺目前尚未达到音乐综艺所创造的高收视与高热度。究其原因,是什么?

舞者“出圈”,路漫漫其修远兮

音乐选秀你方唱罢我登场却挡不住造星力日渐衰弱,舞蹈类综艺在造星力上尚且欠缺火候,背后原因表现在:

首先,与音乐行业相比,舞蹈界的产业化尚且不如前者成熟,仅仅依靠几档节目就改变整个舞者群体的命运,难度非常大。不过,随着《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热播,也推动了舞蹈行业从以前的粗放式发展逐步向专业化、多元化发展转型。

其次,欣赏舞蹈类节目需要一定的门槛,街舞、芭蕾、古典舞、现代舞、拉丁舞等舞种分类众多。舞蹈是肢体的语言,对其进行理解和欣赏,往往需要受众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除此之外,喜欢舞蹈的观众在数量上没法和喜欢音乐的人相比。

第三,为跳舞本身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常年跳舞也容易积劳积伤,舞蹈演员的“花期”比普通艺人更为短暂。艺术生命短暂,这是所有舞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也导致了舞者不得不“舞而优则演”,或主动或被动端起了演员的饭碗。

第四,观众认知的评委太少。无论是《中国有嘻哈》的评委吴亦凡、潘玮柏、热狗、张震岳,还是《中国好声音》的评委那英、汪峰、周杰伦、王力宏、李健……这些大咖评委自带流量,为节目注入关注度。相比之下,由于舞蹈专业性很强,所以既有专业性,又能为普通观众所认知的评委可供选择的并不多。

舞蹈类综艺想要“顶起半边天”,还需要继续深耕,但在造星路上,不断融入时下新鲜、流行的元素,将成为舞蹈综艺发展的主流趋势。目前常见的模式是将舞蹈与竞技相结合。此外,主打“养成”+“跨界”、“偶像选秀”+“恋爱观察”等元素的众多节目早已跃跃欲试。

除了融入新鲜、流行元素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造星生态闭环,也是“舞者”出圈的当务之急。就拿湖南卫视来说,仝卓、高天鹤凭借《声入人心》爆红后,更有《快乐大本营》《向往的生活》《中餐厅3》等节目维持该有的热度和曝光量,这是不少“出道即巅峰”的选秀冠军们可遇不可求的机会。这也证明,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才能实现可持续造星。

最后,舞蹈综艺在兼顾大众审美的同时,也要保持节目原本的专业性。在过去的20年,电视台、互联网先后经历了各自的造星运动黄金时期。而接下来,国民偶像一去不复返,通过小众圈层“智造”偶像,舞蹈综艺或将大有可为。

上一篇:珠澳青年举办快闪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下一篇:最后一页

街舞资讯热门